■武彥赟/集寧師范學院
教育實習是師范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紐帶,是師范生從“準教師”向合格教師發(fā)展的必經過程。謝培松在《教育實習模式:類型、涵義與評價》中指出:“教育實習模式就是指在一定教育理論的指導下設計的程式化了的教育實習方式。教育實習模式是將教育實習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實現(xiàn)教育實習目標的基本途徑。”國內外學者對教育實習各方面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并提出了許多精妙見解,對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與改革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師范生的實踐能力不強,實習效果不佳,教育實踐類課程設置不合理等現(xiàn)象仍舊存在。本文從國內外母語教育實習模式入手,提出構建師范生見習與實習一體化的教育實習體系,以求在師范生實踐能力、教師發(fā)展等方面產生一點積極作用。
將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理論引入教育實習,尤其是專家和新手對比方法,形成了交互自省式的教育實習模式。此模式要求建立穩(wěn)定的實習基地,保障充實的實習時間,深入的參與學生學校生活,大學教師和中小學教師依據(jù)學生個性特點共同指導,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培養(yǎng)學生教學與研究能力。
基地式教育實習模式,是以中小學為實習基地,由大學教育學院、實習學校及地方教育局三方合力組成指導小組,進行為期不少于20周的教育實習,以培養(yǎng)師范生在制定教學計劃、組織課堂教學和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確保教師成長。
德國形成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念為指導的兩段式教育實習模式,即引導試教階段與獨立承教階段,要求師范生在實習期間不斷回到大學接受理論指導,通過國家規(guī)定的第二次考試成為正式教師。
法國形成了職業(yè)自主式教育實習模式,其融合熟悉性實習、陪伴性實習和責任性實習,按學段(小學、初中、高中等學段)和學校類型分層培養(yǎng)教師。同時,法國極其重視小學全程教育,并對小學教師進行碩士培養(yǎng)。
我國大部分師范院校采用封閉式的教育實習模式,即師范生在4年的時間里完成專業(yè)教育與教師教育雙重任務,僅在畢業(yè)前集中實習3個月左右。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2016年“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中提出明確教育實踐的目標任務,構建全方位教育實踐內容體系,推行“雙導師制”等要求。故而,一些學校開始嘗試采取3+1的教育實習模式加強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訓練,此實習模式要求師范生在3年的時間里完成其專業(yè)知識與教育教師理論知識的學習,在1年時間內進行充分的教育實踐活動。同時,全程化教育實習、混合編隊教育實習、委托式教育實習、頂崗教育實習等模式也存在于我國高師院校中。
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是引發(fā)教育實習模式變革的外部原因,而教育領域內部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則是內部原因。詳細來說,為促進師范生個人教師職業(yè)的發(fā)展,滿足社會各系統(tǒng)對合格教師的需求,適應教育理論系統(tǒng)化、全程化的要求,國家于2014年提出了實施卓越教師培養(yǎng)的計劃,本文依據(jù)以上緣由,試構建師范生見習與實習一體化教育實習模式。
1、全程性與階段性
教師培養(yǎng)過程的特點(長期性與反復性)與終生學習皆要求實踐活動具有全程性。見習與實習一體化模式要求師范生見習和實習相結合,即師范生從入學以來,每學期都安排學生在實習學校進行短期的教育見習,畢業(yè)前安排為期一學期的教育實習,這就使得教育實踐活動貫穿于學生整個大學生活中,實現(xiàn)全程化教育。階段性則體現(xiàn)在教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即見習與實習一體化模式從“感知教學”入手,到“觀摩教學”,“模擬教學”,最后至“綜合實習”,這是四個教學階段是由淺入深的教學實踐過程。
2、穩(wěn)定性與變異性
見習與實習一體化模式具有一對矛盾相悖的特征,即穩(wěn)定性與變異性。教育見習與實習的目的、內容、計劃和形式等方面在一定階段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發(fā)生變化。
1、見習
教育見習是師范生把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重要手段,是教育實習的前提與基礎。遂通過以下過程展開教育見習:(1)感知教學,即邀請中小學教師和高師院校授教學法的教師開設教育教學實踐講座,初步感知中小學教育教學現(xiàn)狀及管理情況,從而引導學生樹立“為師”觀念;(2)觀摩教學,深入見習學校,觀摩課堂教學活動和學校日?;顒印?/p>
教育見習的內容包括:(1)提出教育見習目的,了解基礎教育狀況,熟悉教育教學管理;(2)明確教育見習內容,即熟悉課程大綱與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興趣、習慣、心理、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學生情況,學習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了解班主任工作和班級活動,并做好見習筆記;(3)完善見習指導工作,建立領導帶隊,導師指導的形式;(4)嚴格教育見習紀律,明確考勤制度,保障學生安全;(5)合理教育見習的日程安排,每學期保障1-2周的見習時間;(6)健全教育見習考核方式,以調查報告、見習總結、教學問題研習等方式進行考核。
2、實習
程寶清在《教育實習概論》中提到:“教育實習是師范生在教師指導下,將已獲得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各科專業(yè)知識技能運用于中小學教育和教學工作,以完成和完善知識結構,培養(yǎng)和鍛煉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的綜合性教育實踐活動?!?良好的教育實習是培養(yǎng)合格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構建見習與實習一體化的教育實習模式,實習過程可做如下設計:(1)模擬教學,即在師范院校期間,師范生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采用微格教學法,模擬課堂教學活動,以提前熟練課堂教學技巧,掌握教學技能;(2)綜合實習,通過多樣的實習形式,讓學生走入實踐基地,進行課堂教學、組織管理、參與班主任工作和學生活動,以培養(yǎng)“準教師”向合格教師的發(fā)展。
在師范專業(yè)學生實習之前制定好符合本校特點的切實可行的教育實習計劃。其內容包括:(1)教育實習目的,即培養(yǎng)適應中小學教育教學需要、高素質專業(yè)化的“四有”好教師;(2)教育實習內容,從“備課”、“授課”、“聽課”和“評課”四個方面掌握教師教學技能,學習溝通交流方式,掌握班主任及管理組織工作,全面了解學習日常生活;(3)教育實習指導,教師要深入了解師范生教育教學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的、個性化的雙師指導;(4)教育實習安排,其安排模擬教學與綜合實習兩個階段,模擬試講合格同的學進入綜合實習,不合格者延后綜合實習,并采用集中定點實習、分散自主實習、委托管理實習和頂崗實習的形式,進行3+1的方式延長實習時間,同時,做好實習前動員、實習中檢測評估、實習后總結的工作;(5)教育實習管理,實行考勤制度、請銷假制度等方式保障實習紀律的嚴格執(zhí)行,并做好與實習基地的溝通交流工作;(6)教育實習考核方式,通過聽課記錄,評課反思總結,調查報告等方式考核評定學生實習狀況。
國家出臺師范生教育實習的相應政策,明確地方教育管理部門為師范生安排教育實習的責任與義務,從而加大地方部門參與教育實習的程度,同時,師范院校合理教育實習模式,加強與地方中小學的交流合作,建立穩(wěn)定的實習基地,以求保障師范生教育實習順利良好的進行。
總之,各教育實習模式兼具優(yōu)缺點,適應范圍各不相同,只有選擇適合地區(qū)與學校發(fā)展的實習模式,才能提升師范生培養(yǎng)的質量。本文試圖構建一種新的實習模式,為師范院校增加一種可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