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藍天航空職業(yè)學院
博物館是保存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種文化教育機構,也是面向全民的公益性單位。2007年8月24日,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對博物館定義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定義是: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fā)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為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人類及其環(huán)境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從中可以看出,教育是博物館首要的功能,這也符合博物館設立的初衷。為充分發(fā)揮博物館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作用,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中宣部等四部委于2008年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級文化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以及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實行免費開放?!辈┪镳^免費在擴大影響力,提高知名度的同時,也對做好日常公共服務工作,提升綜合服務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宣教作為博物館的基礎工作,是博物館各項功能的集中體現(xiàn)。
當代博物館宣教工作者,是一種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博物館的講解工作,講解人員已不再是單獨、孤獨地介紹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基本內容,不僅介紹博物館的陳列主題,還要介紹博物館,又要討論博物館與觀眾共同感興趣的社會、文化課題;講解人員在介紹博物館展品知識內涵時,不只是從純客觀的角度介紹學習研究成果和科學發(fā)展,還要介紹博物館展品文化、審美和現(xiàn)實意義,在博物館以展品意義與觀眾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當代博物館宣講工作不僅要為來館參觀和從事科研的人員服務,還要為社會公眾服務,并切實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于是對當代宣教工作者提出了高要求和新責任。
講解員的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個人社會閱歷的日益豐富,講解的方式與手段也隨之革新。為適應科技、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的步伐,講解員除了做好日常講解任務外,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以研究為立柱,深入探索革命歷史、博物館知識、語言學、藝術學等有關知識,根據所在博物館的特點和涉及專業(yè)確定相應的主攻方向,及時從專家、同行、觀眾身上獲得信息,把講解工作從重復性的宣傳活動上升為理論化的研究,成為某一方面的專門人才。
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關系著民族素質和國家前途,培養(yǎng)學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協(xié)同努力,博物館作為社會主義文化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配合學校教育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博物館與學校教學需緊密配合,豐富大學生的“第二課堂”。一方面博物館聘請較權威的文博專家到館舉行講座,允許高校感興趣的學生參與,這樣就擴大了宣教面和影響力,讓新時代的年輕人更好的了解歷史沿革,了解不同民俗文化,做到文博教育的更好傳播。另一方面,博物館專家可走進校園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文化傳播,普及高校學生文物知識,傳承歷史文化,搭建博物館與青少年交流的橋梁,激發(fā)他們對中華文明的興趣和熱愛,豐富青少年的課余生活,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通過文博專業(yè)知識講座使工作人員和社會觀眾增加與專家學者交流的機會,使宣教工作更加貼近市民的需要,同時,讓更多的青少年走進博物館,積極參與博物館的文化建設。
博物館志愿者是1907年由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首開先河的,但博物館志愿者作為一種制度被普遍采用,則是近幾年的事情。隨著國家實施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政策和市民公共文化需求的增加,博物館宣教部門講解導覽崗位需求量越來越大,如果僅僅依靠宣教部門的力量,很難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博物館需要借助社會志愿者的積極力量去拓展其宣傳教育功能。因此博物館領導需從思想觀念上,高度關懷和重視志愿者組織,博物館宣教部門可以與所在城市的學校加強合作,大力發(fā)揮青少年的傳播力量,鼓勵和引導學生加入志愿者服務的行列。結合我校與來賓市博物館地理位置較近,對于開展選拔高校志愿者服務隊伍建設,有充分的人才選拔優(yōu)勢。來賓市博物館可與學校學工、團委等相關部門協(xié)調組織志愿者招募計劃,通過本著“奉獻、共贏、互信”的原則擬定志愿者章程及細則,服務公約、服務協(xié)議、崗位安排與職責、考核內容、培訓內容以及招募申請、服務時間、工作反饋等相關規(guī)章制度,尤其通過博物館教育工作人員的現(xiàn)場講解示范,以及組織“展覽知識專題講座”等方式的業(yè)務培訓,選拔一批合格的高校志愿者宣教工作服務隊伍,使大學生能夠勝任并且熱愛博物館文化講解工作,大學生志愿者的加入不僅可為來賓市博物館增添新鮮血液,也使他們深入接觸社會,擴大知識面,體驗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時發(fā)揮著博物館對社會文化教育功能起著積極影響力。
總之,在新時期宣教工作是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宣教的功能不僅不能忽視和削弱,反而需要大量強化,使其成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堅固陣地,這是時代賦予博物館宣教工作的責任,然而高校學生群體是培養(yǎng)宣教工作的重要群體,也是新生群體,通過提高講解水平、開辦講座、積極培養(yǎng)大學生志愿者和組織公益活動等提高博物館的宣教水平,對博物館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積極的作用,推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1]李建忠.博物館——青少年學習的第二課堂[C].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文集.2006.
[2]單家翔.關于新時期博物館功能與職能思考[J].中國博物館,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