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看圖寫話不僅是低年級寫話訓練的重點內容,而且是中高年級作文教學的基礎,既是作文訓練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培養(yǎng)低年級孩子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寫話感興趣,運用閱讀中所學的詞語,寫自己想說的話,并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簡單的標點符號。在指導學生看圖寫話的教學實踐中,老師要充分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低年級的課本基本上都配有精美的課文插圖,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些插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利用好課本上的插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于表達交流、樂于寫作。
一、掌握觀察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是學生看圖寫話的基礎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偏小,以形象思維為主,知識結構和生活經驗欠缺,導致他們的觀察能力欠缺,觀察事物很籠統(tǒng),抓不住重點,容易被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物所吸引,觀察無目的、無順序,片面化,容易忽略主要的東西。所以觀察的過程中,教師要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順序觀察。如果是在一幅插圖里,可按“整體—部分—整體”的步驟進行看圖,要看清楚圖中所畫人物:包括人和動物??辞宄D中所畫應該為何地,也就是在哪兒。還要看清楚在干什么,這是最重要的。一般低年級的寫話圖片屬于很簡單的情景畫,看起來很容易找到技巧。首先教孩子們看整體,粗略觀察整體就對整個圖畫有總體上的了解。比如:先教孩子觀察圖中所畫:小朋友、草地、鮮花、小河、房子、小鳥、風箏。然后教孩子們看仔細圖畫,這時就開始觀察細節(jié)了,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可以由遠及近,由上到下或者由大到小。遠處有山和房子,近處有河,有花和小草;上面有小鳥和風箏;有兩個小朋友在奔跑。這里細致的觀察應該還要加上顏色、形狀、人物表情等各方面細節(jié)的描述。多幅圖的教學中,不是讓學生先逐一看圖,而是先引導他們統(tǒng)觀幾幅圖,看這幾幅圖合起來主要講什么內容,學生對圖畫有了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然后指導學生按觀察單幅圖的方法,逐幅圖仔細觀察,看懂每幅圖的內容,最后回到整體,將幾幅圖聯(lián)系起來進行觀察思考。
二、啟發(fā)學生合理想象,充實畫面的內容是學生看圖寫話的有效途徑
插圖是精美的,也是靜態(tài)的,難以把人的喜怒哀樂描述得淋漓盡致,難以把人的語言和心理活動描繪得惟妙惟肖。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只是停留在圖片的膚淺表面,難以通過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所以寫的內容就非常淺顯,只是看見什么就寫什么,機械地羅列出來,導致寫作非常的空洞。因此。引導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據畫面中的情景,大膽、自由又合理地聯(lián)想和想象。如學生在認識了簡單的圖形之后,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讓學生觀察,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學生憑著直覺思維,異口同聲地喊出了圓,我再讓學生繼續(xù)觀察,并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這回學生略作思考,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然后紛紛舉手,有的說像火紅的太陽,有的說像圓圓的月餅,有的說像弟弟圓圓的臉蛋等等,學生的思維在想象中碰撞出了火花,喚醒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并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一幅單調的符號描述得栩栩如生,這樣滔滔不絕的表達為自己的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讓他們有話可寫、有話想寫,充分調動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
三、讓學生樂于表達,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是學生看圖寫話的最終目標
仔細觀察加上大膽、合理想象就可以組織語言寫話了。低年級看圖寫話是為高年級作文打基礎、做鋪墊的。打好這一基礎,寫好作文這高樓就不難了。由于低年級學生表達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他們掌握一定的表達方法,有順序說話,表達要完整清楚寫圖時首先應寫完整,有前有后,有頭有尾。如給學生提供表時間先后順序的聯(lián)接詞:首先……接著……然后……最后……作為他們說話的“引路石”,孩子們說話時就“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從而把話說完整、說清楚?;蛘咦寣W生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把插圖的內容寫清楚。如在觀察插圖《植樹》的圖片時,我讓學生觀察圖畫,按照上面的順序說出插圖描寫的內容,學生很容易寫出:春天到了,少先隊員到郊外的山坡上植樹,孩子們有的挖坑,有的植樹,有的澆水。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干得很起勁,不時傳來陣陣笑聲。我們都累得滿頭大汗,但我還是不愿意休息一下。不管再苦再累,都要堅持下去。夕陽的余暉灑向大地,我們收拾好工具,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小樹苗。
總之,看圖寫話教學是建立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的,只有掌握了看圖的方法,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降低寫話的難度,激發(fā)學生寫話的興趣,調動學生寫話的興趣,增強寫話信心,從而提高寫話能力,打好寫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