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寒英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閱讀過程中如何激活學生的思維是語文教學一項重要任務?!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小學生語文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為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可以從興趣、習慣、情感、方法等方面去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地、主動地參與到語文的學習活動中去。
一、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閱讀課上教師的講解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自主活動,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用心讀課文,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因為,學生只有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才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于是,才能積極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充分認識學生是一個有著自主意識的生動活潑的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坦率真誠地面對學生,信任與鼓勵多于指責,允許學生犯“錯誤”,對于學生的回答不全盤否定,而是鼓勵學生通過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逐步明確正確的答案。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與學生平等的對話,提倡教師與學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師提問學生答,可以是學生提問教師答,或者是學生提問學生答。在課堂上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向交流。形成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始終保持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師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質疑,共同探討問題,使師生成為交流的伙伴。
二、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閱讀的最終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閱讀技巧也就是如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信息的方法。閱讀方法不同,每個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時間也會各不相同。要一方面教給學生靈活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瀏覽讀、略讀、精讀、細讀),在擴大學生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著重提高閱讀效率,反復訓練理解技巧;一方面教會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辨析,包括如何理解和闡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實和細節(jié)、如何從字里行間去讀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進行梳理歸納、如何進行邏輯推斷、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等。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盡量通過上下文來理解句子,不應過份在意對個別詞語的理解與否。就閱讀理解四個字而言,重點在理解上,為了保證準確理解,對文章出現(xiàn)的重點句或難句,我會只做簡單講解,要求學生善于抓住重點句,力求準確理解,掌握主要意思。
三、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這種閱讀習慣包括預習的習慣、認真的習慣、搜集信息的習慣等等。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例如我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因為當年的景觀都已經(jīng)不復存在,學生對“圓明園”的歷史背景十分陌生,為了讓學生能走近“圓明園”,我在教學本課之前,讓學生從報刊上、從電腦“網(wǎng)頁”上搜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了解有關“圓明園”的輝煌景觀,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圖片和資料,學生自然就走進了《圓明園》,使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平時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不斷提高閱讀效率。閱讀時要去掉雜念,精神專一,要形成一種愜意的心理。
四、清楚掌握自主閱讀的具體目標
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自覺性取決與該類學習內容的具體要求是否明確,只有讓學生在閱讀活動產(chǎn)生整個較為明確的目標時,才能充分的使其發(fā)揮出主體意識,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自主閱讀,體會及研究,對語文素質進行全方位、自由且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其閱讀目標不僅可以通過老師來直接提出,或是提出多個閱讀目標供學生選擇,也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來使學生自己發(fā)掘其閱讀目標。因此由于閱讀的方向已經(jīng)有了,學生就會主動的加入閱讀中,仔細認真的去進行閱讀。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中,閱讀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要求老師通過實踐探索出有效的閱讀方法,盡可能的將學習方法與學習品質相結合,來作為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進行運用,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對自己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升,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多讀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外書
在抓好課內閱讀的同時,也要大力開展課外閱讀,使“小閱讀教育”向“大閱讀教育”方向發(fā)展。從閱讀內容來說,不但要選擇真、善、美的讀物,而且要博覽新、活、寬的讀物;小學生各方面都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時期,無論是心理、大腦,還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都會隨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對課外讀物的選擇,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選擇,比如,低年級要選擇推薦寓言故事、短篇童話之類的書籍,如童話作品《安徒生童話》,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么》等;而中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在學校中也積累了一定量的科學知識,所以他們的認知能力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向其推薦的讀物也應隨之而變化。此外,教師、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個性特點,并根據(jù)學生個性特點推薦課外讀物,以此來生發(fā)興趣。比如:性格內向的學生給他們推薦一些古今中外科學家成才的故事,如《愛因斯坦傳》、《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動的學生,向其推薦英雄保家衛(wèi)國,具有戰(zhàn)斗場面的讀物,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歡音樂的學生讓他們多讀《聶耳》、《貝多芬》的故事。
總之,只要我們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做到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引導性兼顧,課內和課外閱讀結合,相信就一定能激發(fā)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閱讀教學必將會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