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源源
摘 要:通過結合自己在泰國幼兒園的漢語教學經歷,對該校泰國幼兒尤其是華裔幼兒漢語學習進行個案分析,發(fā)現利用現代聊天工具,將教學內容以音頻或視頻的方式傳送給華裔幼兒的父母,課上與課下相結合,有助于華裔幼兒漢語的學習與傳承。
關鍵詞:幼兒;漢語;教學;華裔
1 引言
中國是一個語言擁有大國,語言多而復雜,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移民又把這種語言帶到世界各地。泰國是東南亞地區(qū)的重要國家之一,主要以旅游業(yè)為經濟支柱,在每年接待大量的外國游客中,中國游客是人數最多的。泰國副總理兼教育部長蓬貼·帖甘扎納表示,“泰國對漢語教師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成人教育和語言培訓機構也在紛紛提出要求?!盵1]在泰國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設漢語課程,漢語已經成了幼兒園的競爭因素,泰國的漢語教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新特點。
泰國華僑華裔總數達725萬人,僅次于印尼(726萬人),居世界第二位。泰國華裔幼兒在漢語的傳承上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探索,鑒于泰國幼兒華裔學生漢語教學對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我對所支教的泰國促才蘭實學校的漢語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下該校華裔幼兒漢語學習的情況,以期發(fā)現他們遇到的問題或困難,并就存在的相應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今后幼兒華裔漢語教學的深入展開提供一定參考。
2 泰國華裔漢語教學研究綜述
目前,有關泰國華裔青少年漢語學習的研究有:翟麗[2](2012)她發(fā)現華裔中學生的同化程度非常高,大多數在國家認同上已經完全歸化于泰國。他們跟隨長輩慶祝中國節(jié)日,甚至有的會回祖籍掃墓祭祖,但是對其文化內涵并不了解。袁婉秋[3](2016)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為改善泰國華裔青少年漢語使用環(huán)境,引導他們更好地學習漢語,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廖智玲[4](2017)她發(fā)現華裔中學生漢語學習環(huán)境極具中國文化氛圍,漢語學習態(tài)度積極、學習動機較強、學習方法多樣,在漢語語言能力方面呈現聽說能力強,讀寫能力欠佳的特點,受云南方言影響較大,在語音和語法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對學校的華裔幼兒的漢語學習情況的研究只有田海麗[5](2012)在對泰華裔幼兒漢字背景、漢字能力和識字特點調查分析的基礎之上,分三個層次選出幼兒常用識讀字和字種,并提出對篩選出來的字種進行針對性的漢字教學。截至目前,沒有學者對華裔幼兒漢語傳承的情況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
3 華裔幼兒漢語傳承個案分析
“據統(tǒng)計,海外華裔人數估計有四千萬左右,而華裔適齡兒童大約在100萬左右”。[6]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實踐經歷談談泰國華裔幼兒漢語傳承與第二語言教學的情況。
促才蘭實學校位于泰國中部的巴吞他尼府蘭實縣,是當地一所私立性質的貴族學校,自2003年起,學校就有了漢語教師志愿者,我任教于兩所學校,其中一所學校促才蘭實學校坐落在蘭實縣學校由小學和幼兒園兩個部分組成;另一所學校促才空鑾學校坐落在空鑾縣,只設有幼兒園。
筆者有幸于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上述兩所私立學校進行了為期十個月的漢語志愿教學服務,主要負責幼兒園托兒班、幼兒園一年級、幼兒園二年級、幼兒園三年級的漢語教學。幼兒園一共有35個班級,其中托兒班5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各10個班。托兒班的孩子最小的一歲半,幼兒園三年級的孩子平均6歲。每個班級都有2-3名華裔學生,父親或母親為中國人,家庭語言中使用雙語進行交流,即泰語和漢語。
我所任教的泰國幼兒園教學采用的是小課時制,一節(jié)課30分鐘,每節(jié)課與每節(jié)課之間沒有休息的時間。每天會有一個主題課程時間,每天一個主題,由不同的任課老師主持,有20分鐘的時間給任課老師和學生用來互動,展示哪個科目主要由學校的教務主任安排。漢語被安排在每周周二的早晨,開展方式主要有以傳話筒的方式依次認讀出手中所持詞卡展示的內容,檢測詞匯的識、認、讀情況。有時也會請學生上臺合唱中文歌曲。
我們每周一、三、五下午還有漢語興趣班的教學任務,他們來自不同的年級,年齡也是有大有小,主要教授他們漢語的詞匯和一些簡單的句子,訓練他們聽說認讀的能力,每周五會有一次文化活動課,教他們一些有中國特色的手工制作,或者是中國的歌曲,水墨畫等。漢語興趣班的孩子大都是因為喜歡漢語,自己比較感興趣,但也有一部分是因為他們是華裔,父母要求他們學習漢語,培養(yǎng)他們語言交際能力。
3.1 聚集居住區(qū)的泰國華裔幼兒漢語傳承
“華人移民的后裔,在聚集居住的情況下,會自然習得父輩語言(或方言)”[7]。在我課堂授課的過程中發(fā)現,他們可以用簡短的句子和我溝通。幼兒園二年級EK1班的Mickey和EK2班的Amy,他們都是華裔,并且居住在一個小區(qū),他們的漢語可以和我正常交流,但是他們對漢語拼音卻一無所知。在他們的家庭語言中,漢語和泰語占據同等重要的地位,父親或母親一方是中國人,從小就培養(yǎng)他們說漢語的能力。在家里,父親和她用漢語進行交流,和Amy的對話中,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助詞、數量詞都出現。例如,她經常會指著教室里的物品告訴我“老師,這是一個……。她畫的畫兒很漂亮等等”。課下的時候,她會用父母教給她的漢語和我交流,不像課堂上的語言。例如,有一次我輔導她和Mickey練習主持人的臺詞,由于練習時間只有15分鐘,我忘記問他們是否需要去衛(wèi)生間,于是在輔導的過程中,Mickey說了一句“老師,我要尿尿?!蔽耶敃r非常吃驚。
3.2 非聚集居住區(qū)泰國華裔幼兒的漢語傳承
由于從事的工作種類、受教育的程度、生活理念等的轉變,新一代的華裔通常散居在當地國民之中。他們送孩子接受當地的教育,讓孩子迅速融入居住國的社會。例如幼兒園一年級菠蘿班的學生Sun,Sun的父親是華裔第二代,漢語水平可以簡單交流,但是發(fā)音并不標準,由于工作的需要跟隨家人來到泰國,Sun的母親是一位泰國人,Sun還有一位姐姐Dao,也在我所授課的興趣班。Sun的父親告訴我,Sun和Dao小的時候,他就主張讓他們說漢語,家中常見事物的名稱,以及簡單的問好。他認為他們是中國人,漢語是他們的母語,他的能力有限,只能教他們聽說讀,書寫方面則沒有涉及,他自己對漢語拼音相關的知識也一竅不通,希望他的孩子們通過我們漢語老師系統(tǒng)的教授來學習漢語。從課堂上的表現來看,Sun是班級里的佼佼者。他對大自然存在的事物非常感興趣,例如涉及到星星、月亮、太陽的詞匯,他就十分敏感,并能迅速讀準并辨認出來。因為是主題式教學,所以課程設置都是圍繞著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展開的。
Sun和Dao在學校學習用的是當地的主流語言泰語,走出家門用當地主流語言交流,甚至在家里很多話題都需用泰語才能交流,更大的問題在于Sun在家里說漢語的開口度正在降低。Sun的父親告訴我,Sun在家里說漢語越來越少了,他希望Sun能夠多學一些漢語,多說漢語,希望他不要“忘本”。他還告訴我說Dao在家里特別喜歡說漢語,會一直說個不停。在與Sun的父親的交談中,我發(fā)現他說出來的漢語句子也有一些問題,他不能準確的表達出他想要要表達的意思,通過反復或者詞語代替,可以傳遞出可理解的漢語句子。他向我多次表達了他自己的漢語說的不好,但是他期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說的很好。
第二例典型的代表是我所任教學校幼兒園三年級一位學生龍(中文名)。據上一任志愿者所說,龍的媽媽是一位華裔,所以龍在學習漢語方面就比較有天賦。在學校,課堂教學一般采取的是主題式教學,課堂上沒有特別地教拼音,只教了最基本的元音、輔音、聲調。然后通過教他們唱拼音歌來強化記憶。如果我們課下有時間,也會教他一些拼讀,還有一些復合元音的拼讀以及整體認讀。平時在校園看到他,我會跟他指學校墻上的英文字母,把它讀成拼音,比如我們看到了Chrismas,我們用漢語把它讀成ch []、ri、s [s]、m [m]、a、s[s]。讀完之后,我們覺得這種學習方式很有意思。之后,就會跟他強調,漢語拼音和英語字母是不一樣的,有意識地強化這之間的差別。我們學校的很多家長都是開車送孩子來上學的,所以當我們看到車牌上的字母時,就會問他這個拼音怎么讀,而且要求他每個拼音都要帶一個字或者詞(先翻譯成對應的拼音字母,然后以舊帶新),例如泰文的,他就會說出“b [p]、a”,然后說“爸爸”(這個詞課堂教過)。我們送了一盒拼音卡片給他,把每個音的發(fā)音錄成音頻發(fā)給他媽媽,放學后由他媽媽負責教他認讀。
綜上所述,對泰國華裔幼兒來說,華裔幼兒最大的困難就是識字。幼兒的年齡在2—6歲之間,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太短,而且記憶能力還在慢慢培養(yǎng)中,漢字學習又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對泰國華裔幼兒識字的現狀,目前我發(fā)現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家庭的配合,通過現代的聊天工具,漢語教師將課堂上教授的內容以圖片和音頻的形式發(fā)送給家長,協助家長課后輔導鞏固學生課上所學的內容。此方法在我所任教的幼兒園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影響泰國華裔幼兒第二語言漢語學習的主要因素
影響泰國華裔幼兒第二語言漢語學習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泰國的語言政策?!疤﹪逃款C布了一系列旨在促進本國漢語教學的政策,如《泰國促進漢語教學以提高國家競爭力戰(zhàn)略規(guī)劃(2006-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21世紀合作計劃的聯合聲明》、《中泰文化合作備忘錄》等等”。[8]二是華裔后代文化認同和國別身份的認同。在泰國,老一代華人,為了生存的需要,他們越來越多使用居住國的語言,但也不愿意丟棄自己的語言,并要求后代也學習漢語。在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中,他們保留著對漢文化的認同。華人第一代移民對漢語感情深厚,在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上付出巨大的努力。我所任教的幼兒園的華裔家長對我說,在他們家,他們甚至比一些中國家庭還要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每次過節(jié)都會祭拜祖先。在泰國,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非常受歡迎。每逢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學校都會舉辦相關活動。謝菲爾德大學的Sabine[9](2016)認為“漢語傳承的不單是語言,還涉及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他本人設計了傳承語的研究框架,該框架給我們提供了借鑒”。曹儒[10](2017)表示“希望對華人子弟語言教育中要融合文化教育”。三是家庭語言教育規(guī)劃。對泰國的華裔幼兒來說,家庭語言一般是泰語或者是漢語,父親或母親對漢語懷有特殊的的情結,對下一代的漢語學習也很重視,所以從小就會在家庭語言教育中融入漢語的成分。
5 泰國華裔幼兒漢語學習存在的問題
華裔幼兒漢語學習呈現出口語強,認字能力相對薄弱,書寫能力滯后的特點。泰語在學校的教育中占據著絕對性主導的地位,幼兒園一年級的學生已經通過描紅的方式書寫泰語。相比之下,漢語課處于一種可上可不上的地位,要求學生書寫漢語拼音和漢字就成了一種奢望。
缺乏針對性的教學大綱,我們對于海外華裔幼兒的漢語教學規(guī)律、幼兒漢語教學課程設置、總體設計等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泰國幼兒漢語課程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就我所在的學校而言,教務主任告訴我“只要學生們們開心就好”。
缺乏合適的教材,針對泰國華裔幼兒漢語教學,各式的拼湊教材充斥于漢語課堂,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華文教材”與“漢語教材”的問題,例如華文教材把上課的地方稱為“課室”,漢語教材稱為“教室”。
很多泰國華裔幼兒的漢語教學者,絕大部分不夠專業(yè),不是針對海外華裔幼兒漢語教學的專業(yè)者。對幼兒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的認知,只停留在教科書上。
6 提高漢語教學能力的有效措施
第一,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相結合。漢語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指導語,例如“我(用手指自己)說(指嘴),你們(指學生)聽(指耳朵)?!边@種簡短的指導語,除了可以使用手勢以外,還可以利用夸張的語音,簡單的詞匯,簡短的話語以及簡化的句法結構等方式。
第二,考慮到泰國華裔幼兒在泰國生活環(huán)境下,他們的生活節(jié)奏比較慢,凡事都講究“慢慢來”,在這樣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普遍存在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的行為。針對這種情況,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作為志愿者赴海外任教,不可避免地會與華裔幼兒打交道,這就要求我們準確找出學生的興趣點,掌握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智力發(fā)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第二語言的規(guī)律,精心設計出課堂活動,緊緊抓住學生們的眼球,同時輔助一些物質上的獎勵。
第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漢語教師志愿者在與國外社會全方位的互動中,就泰國的漢語教學而言,課上課下漢語志愿者教師在同學生、家長、泰方班主任的交往中,要提高自己赴任國語言素養(yǎng),泰語會話能力至少要滿足日常生活需要以及課堂教學需要。
第四,漢語教師志愿者自身方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可提前有針對性地閱讀瀏覽相關資源,提前規(guī)劃好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方向,例如是否參加孔子學院項目,報考哪個國家的項目,自己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需要儲備哪些赴任國相關背景的資料,需要具備哪些有效完成赴任國項目的專業(yè)素養(yǎng)。赴任前充分了解赴任國的語言政策、多語環(huán)境、當地的語言教學現狀,教學方式等,可以盡快適應當地的教學。
7 小結
泰國的幼兒漢語教學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輕松容易,單從如何吸引幼兒學生的上課興趣來說,就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教學有法,法無定法。”作為漢語教師志愿者,應該在學習和生活中積累教學經驗和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興趣點,把握好華裔家庭學生的優(yōu)勢,增加可理解性輸入教學,不斷探索有趣的課堂活動,以點帶面,讓華裔幼兒利用自身特點帶動本土幼兒學習者,輔助教學任務的展開,總結學習前人的成功經驗,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傳授語言的同時,也要融入文化教學,發(fā)揮他們動手能力強的優(yōu)勢,設計課堂文化體驗活動,傳播中國文化的真善美。
參考文獻
[1]陳小茹.想學漢語的泰國人每年都在成倍增長[N].北京:中國青年報,2013.05:(04)版.
[2]翟麗.泰國華裔中學生的漢語學習情感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12.05:7
[3]袁婉秋.泰國中東部地區(qū)華裔青少年漢語使用情況的調查與分析[D].鄭州大學,2016.05:14
[4]廖智玲.泰國清萊府美賽縣華裔中學生漢語課堂問題行為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05:29
[5]田海麗.泰國華裔幼兒漢字教學研究[D].廣州大學,2012.05:52
[6]王鵬.海外華裔兒童漢語學習的困惑與探索[J]國際漢語教師500強,2016.(11).
[7]郭熙,李春風.東南亞華人的語言使用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J].雙語教育研究,2016,(6):12
[8]張曦.泰國佛丕府Pariyatrangsan School幼兒漢語口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究[D].2017,(1):34
[9]曹儒.《英國語言政策及語言教育對我國漢語國際教育的啟示》[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18,(2).
[10]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