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偉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應如何提高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的效率是當前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一項課題。為了日后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的有效展開,筆者在本文中提出幾點具體建議,以期未來的小學音樂課堂能夠更有趣味性,合唱教學也能更好地發(fā)揮其效用,使得學生享受音樂、愛上歌唱。
關鍵詞:小學階段;音樂課堂;合唱訓練
作為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師,應當了解,各個階段的合唱教學同專業(yè)水平的合唱團隊的練習是有所區(qū)別的,在小學音樂課堂之中,教師的教學對象就是小學生們。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外向條件各不相同,也有著不同的音樂素養(yǎng),教師若想達成較好的合唱教學效果往往需要特別努力,并對學生耐心引導、教學才能達到。但是,由于部分教師使用不太恰當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學的效果并不很明確。課堂內的氛圍也較為呆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未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這樣一來,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根本無法實現,合唱訓練也無法正常進行。針對此種現象,本文就圍繞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應如何展開合唱訓練開展討論,為各位音樂教師提供建議。
一、激發(fā)學生合唱的興趣
小學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其在合唱中飾演的角色,并讓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得以發(fā)揮,進而才能達成合唱教學的目標效果。同時,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使其能夠牢固地掌握音樂基礎知識,使得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有所提高。在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用多種教學的手段,包括對比教學等,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合唱和獨唱的對比感受合唱的力量感和美感,也讓學生通過感知了解合唱具有的立體感的渲染效果,并讓學生感知合唱方式的意境。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小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心理認知過程和能力,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訓練計劃,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合唱技巧,通過對一些歌曲的改編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在歌曲中加入一定的情緒色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鑒賞的能力
教師往往在引導學生進行合唱時,會對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這就需要教師更加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和感情,進而讓學生能夠移情帶聲。在此,教師要了解到,學生的情感來源就是對歌曲的聽辨、鑒賞,即讓學生能夠在聽音樂的過程中理解音樂內涵。在教學過程里,教師除了要求每個學生把握好自己所在的聲部,而且還要了解其他聲部的情況,以此來達成合唱效果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
比如,教師在進行《紅蜻蜓》這一內容的合唱訓練練習時,就要引導學生能夠欣賞音樂,對作品完成感知和理解,在學生充分了解歌曲的內涵后,再讓學生使用歌聲進行合唱,盡可能達到深情、和諧的效果,讓學生能夠在合唱所營造的氛圍里描述作品的畫面,再次感悟作品的精神內涵。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來決定合唱時的力度、形式等,真正做到寓情于音,這也就達到了音樂課堂的教學目標。
三、尋求多樣化合唱方式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初次接觸合唱這一歌唱形式時,往往會覺得十分陌生,二聲部的接納程度也相對較低,學生也不能自主體會音樂合唱所帶來的美感。對此,教師就需要通過一定手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疏導,比如采用多樣化的合唱方式。一是由于,如果采用重復、單一的手段,學生會感到乏味無趣,二是要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氛圍。
因為小學生往往會受到先入為主的影響,對一聲部的印象較深,難以接受第二聲部的旋律。為了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第二聲部,教師可以采取先教二聲部的手段,或者是選擇第二聲部的部分旋律來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進而發(fā)音,而后再學習第一聲部,遵循的是先難后易的手段;其次,教師還可以采用“聽唱結合”的手法,讓學生分組練習,增強學生的感知合唱效果,提高合唱技巧。
四、提高學生協(xié)作的能力
教師還需要了解,合唱的目的并非僅僅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而且對學生的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也有所要求和培養(yǎng)。學生能夠在教師所營造的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體會音樂的魅力,增強對藝術美的品鑒能力。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能夠在合唱的過程中,提高其協(xié)作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過程里學會傾聽、交流、分享等,這也十分有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五、進行律動式聽賞訓練
除了上述手段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律動式的聽賞訓練讓學生進一步提高合唱訓練的能力,也讓學生在這樣一種具有趣味性的活動中更好地享受合唱的過程。律動式的聽賞訓練,即是引導學生在律動活動中使得各感覺器官得到分析、建立、溝通與合作的過程,形成了音樂與學生大腦、身體之間的規(guī)律交流。在此,教師需要了解的是,律動不在于動作夸張和漂亮,而是讓學生學會在律動中感受音樂,進行交流。
比如,在進行《讓我們蕩起雙槳》二聲部合唱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高聲部的學生站起來感受天空的清涼;低聲部的同學坐著想象劃著小船的愉悅。在這樣的律動活動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聽到彼此間的歌唱,還能夠感受到不同聲部之間的交流。經過律動式聽賞訓練,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度會有所提高,合唱的效果也會提高。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會更具趣味性,對學生的吸引力也有效增強。
六、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師要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讓學生進行有效度的合唱訓練,需要參考多種渠道,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疏導和引導,讓學生能夠真正享受音樂課堂,愛上合唱時的環(huán)境,并實現課堂效果的有效提高,完成教學的目標和目的。
參考文獻
[1]丁夢嬌.小學音樂教育中合唱的基礎訓練[J].戲劇之家,2018,(6):205.
[2]田品好.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合唱訓練方法[J].神州,2018,(5):174.
[3]吳艷.合唱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實施途徑[J].新課程導學,2017,(27):28.
[4]李菲.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進行合唱訓練[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4):2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