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梅田
摘 要:寫作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它的重要性更表現(xiàn)在于學生對字詞句的運用、對思想語言和口頭語言的提煉、對現(xiàn)實生活知識經(jīng)驗的總結升華、對情感價值的宣泄。
關鍵詞:興趣;借鑒;源泉;閱讀;提高;技巧
一、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
興趣是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是學生活動最直接最活躍的推動力。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直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無意知覺。根據(jù)這一點,在作文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學生對觀察對象的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觀察興趣。學生觀察事物的直接興趣可以引起無意注意,對事物的間接興趣,可以引起有意注意。因此在指導學生觀察時,既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直接興趣,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觀察的事物上,又不忽視激發(fā)他們的間接興趣,使他們觀察活動始終處于積極狀態(tài)。因此教師必須啟發(fā)、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如何去觀察身邊的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有了素材,作文時就有話可說。要想激發(fā)興趣必須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因勢利導,鼓勵學生細心的去體驗,觀察生活,再引導他們將自己在生活中有趣的事物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以自然心態(tài)步入作文天地。學生只有對事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樂于去觀察,才能為自己寫作文積累素材。
二、教給學生觀察方法
觀察是作文素材的直接來源之一,也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和前提。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進行觀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遵循一定的觀察規(guī)律,才能在實踐中有目的有重點有條理地觀察,從而提高觀察效率和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條理性。值得注意的是,觀察應以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為主,一般是從整體到局部,抓順序、抓特點、抓聯(lián)系,縱橫結合,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中充分觀察、思考,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有所為”的情境中去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的事,照實寫出來,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色。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習慣
養(yǎng)成學生觀察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和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边@就需要持之以恒的進行觀察。實踐已經(jīng)證明:寫作能力強的學生,一般都是觀察力比較強,積累材料比較多的學生,那些感到無話可說的學生,往往就不是留心各樣事物的人。有些事物,如春夏秋冬四季景色、風雨雷電等現(xiàn)象,學生沒有一個不曾經(jīng)歷過,但是,很少去留心觀察。而當突然要寫這個題目時,當然就難下筆了。這就是說我們要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時刻用獨到的眼光和細致的觀察力去認真觀察周圍的事物,堅持下去后,良好的習慣便養(yǎng)成了。這樣,學生們就能夠分辨事物的真、善、美與假、惡、丑;就會對人生有自己的認識與思考;就可以更好地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和意思,寫出具體、生動又有較深思想內涵的好文章。
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是培養(yǎng)他們觀察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我在教學中一直要求學生寫日記,而且特別強調要寫真實的東西。在批改作文的時候,對于那些寫了身邊的、真實事物和思想感受的學生及作品,我都大加肯定和鼓勵。否則,我就采取淡化的辦法。如此,學生們便逐漸養(yǎng)成了“言為心聲”、寫自己的真實的東西的習慣,同時,也就能主動的去觀察事物,他們對身邊的事開始留心,對熟視無睹的東西也開始琢磨。從而養(yǎng)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成了他們的寫作素材:看到父母辛苦勞作的細節(jié),想到了自己要努力學習、報答養(yǎng)育之恩;對暴雨來臨時的細致觀察,引出了對人生拼搏、奮斗、抗爭的思索;見到風吹紙屑漫天飛舞,又引起了保護環(huán)境的憂患意識;觀察到別人的不同生活態(tài)度,便思考自己應有的生活道路……眼光變敏銳了,思維變開闊了,注意力、觀察力、分析判斷力都提高了。這時的作文,就不再是“讓座”、“補課”、“幫人推車”、“撿錢包”這些老掉牙的、空虛的東西了,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真實表達的寫作練習能幫助學生,表達真情實感,讓他們的寫作能力“活”起來!從同學們的日記、作文中,我不僅看到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看到了學生具有的可貴的分析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觀察不能僅僅留于表面現(xiàn)象,更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其特點研究,總結孩子們的行為表現(xiàn),并以此來采取適宜的教育措施。要讓學生善于,樂于觀察。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點,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為他們的發(fā)展鋪路搭橋,為以后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的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yǎng)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shù)挠^察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能力?!坝^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通過大腦進行信息加工,總結出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征。
在養(yǎng)成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重在引導,引起學生的重視,不能引起學生的反感,老師的嚴格要求只起鋪助作用,這樣學生的習慣才能真正形成。
總之,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入手,正是達到作文教學目的的好方法。在新課改的形式下,需要轉變教學觀念,由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變?yōu)閷W生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