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繼華,雷 雨,黃飛毅,康彥凱,陳宇宏,羅 意,丁 玎,李賽君
(湖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 茶葉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
隨著茶產(chǎn)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茶園良種化程度越來越高,良種茶苗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短穗扦插是茶樹繁育推廣的主要途徑之一[1-3],即利用茶樹的再生性,將營養(yǎng)體的一部分扦插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培育成新的植株,其后代可保持母本良好的優(yōu)良特性,且具有繁殖系數(shù)高和管理方便等特點[4]。王瑛等[5]、楊陽等[6]和李傳忠[7]對單一品種春插、夏插、秋插和冬插等不同扦插時間做了研究,陳春林[8]、覃秀菊等[9]和吳淑平等[10]對茶苗的出圃技術(shù)做了研究,但針對不同茶樹品種不同扦插時間的試驗較少。本研究以碧香早等7個品種為材料,對不同茶樹品種在秋、冬季不同時間的扦插效果進行比較試驗,并對其相關(guān)性進行分析,旨在為確定不同品種最佳扦插時間提供科學依據(jù)。
參試品種為碧香早、櫧葉齊、福鼎大白茶、保靖黃金茶1號、湘波綠2號、玉筍、茗豐等7個湖南省主栽茶樹品種,扦插試驗地點在長沙縣高橋鎮(zhèn)湖南省茶葉研究所茶苗繁育基地,所有品種穗條均采自湖南省茶葉研究所試驗基地肥培管理水平一致的母本園。
本試驗每個品種設(shè)3個處理,重復3次,隨機排列。3個處理分別為:A1(9月下旬扦插)、A2(10月下旬扦插)、A3(11月下旬扦插);每個試驗小區(qū)面積為10 m2。
扦插60 d后,每個品種每個處理任選30個插穗調(diào)查愈合、發(fā)根與最多發(fā)根數(shù)等指標;翌年11月每個品種每個處理任選100個短穗調(diào)查茶苗出圃率和成活率,重復3次,出圃標準參照GB 11767-2003,同時每個品種每個處理隨機選20株達標茶苗調(diào)查其苗高。
統(tǒng)計分析軟件采用SPSS22.0中的單因素ANOVA分析。
茶樹扦插發(fā)根慢,在適宜環(huán)境下要30 d左右才會發(fā)根,完成第一輪根系要60 d左右。從不同品種A1處理下的愈合、發(fā)根與最多發(fā)根數(shù)等根系生長發(fā)育情況來看(表1),7個品種已基本全部愈合(僅碧香早有5%未愈合),發(fā)根率最高的為湘波綠2號(95%),最低的為玉筍(40%);7個品種死亡率均為0;最多發(fā)根數(shù)(38條)和最長根長(9.3 cm)均出現(xiàn)在品種茗豐中。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A2和A3扦插短穗60 d后基本均未愈合。
表1 A1處理下不同品種扦插短穗根系生長發(fā)育情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utting roots of different cultivars under A1 treatment
從不同扦插時間同一品種的成苗率來看(表2),櫧葉齊、福鼎、湘波綠2號和茗豐等4個品種A1處理下的成苗率(79.00%、86.00%、83.67%和93.67%)明顯高于A2(73.33%、57.67%、68.67%和78.33%) 和A3(69.33%、51.00%、56.33%和81.00%),尤其是茗豐和福鼎大白茶,A1與A2、A3差異達到顯著水平;碧香早和保靖黃金茶1號A3(81.67%和79.67%)成苗率分別高于A1(77.00%和66.00%)和A2(63.33%和49.00%);玉筍A2(71.00%)成苗率略高于A1(68.67%),顯著高于A3(61.00%)。7個品種中,成苗率最高為A1處理下的茗豐(93.67%),成苗率最低為A2處理下的保靖黃金茶1號(49.00%)。
從不同扦插時間的出圃率來看(表2),碧香早、櫧葉齊、福鼎、湘波綠2號和茗豐等5個品種A1處理下出圃率(57.00%、29.67%、43.67%、51.00%、55.67%)均明顯高于 A2(43.33%、24.00%、25.00%、32.33%、40.00%) 和 A3(31.67%、13.33%、10.00%、17.33%、24.00%),出圃率保靖黃金茶A1與A3差異不顯著,其它品種差異顯著。玉筍A2(40.00%) 出圃率明顯高于A1(16.33%)和A3(11.33%),均達到顯著差異;保靖黃金茶1號A2(19.33%)出圃率略高于A1(18.67%)和A3(17.00%)。
從同一扦插時間不同品種成苗率來看(表3),7個品種A1處理下成苗率為66.00% ~93.67%,平均成苗率為79.14%;茗豐成苗率最高(93.67%),與其它品種差異都達顯著水平;A2成苗率為49.00%~78.33%,平均成苗率為65.90%;茗豐成苗率亦最高(78.33%);A3成苗率為51.00%~81.67%,平均成苗率為68.57%,碧香早成苗率最高(81.67%)。
從同一扦插時間不同品種的出圃率來看(表3),A1、A2和A3處理下7個品種的平均出圃率分別為38.86%、32.00%和17.81%,呈下降趨勢;3個處理下,碧香早出圃率均最高;A3處理下各品種出圃率比較,碧香早與其它品種差異都達顯著水平。
從不同扦插時間不同品種的扦插苗高度來看(表4),茗豐(A1)扦插苗高度最高(30.9 cm),保靖黃金茶1號(A3)扦插苗高度最低(20.6 cm);A1和A3中茗豐與櫧葉齊、福鼎大白茶、保靖黃金茶1號、湘波綠2號、玉筍差異顯著,A2中櫧葉齊與碧香早、保靖黃金茶1號、湘波綠2號、玉筍、茗豐差異顯著;湘波綠2號扦插苗高度A2和A3差異顯著。
從7個品種不同扦插時間60 d后的根系生長發(fā)育情況來看,9月下旬扦插已基本全部愈合,10月下旬和11月下旬扦插的茶苗受溫度等影響基本沒有愈合;9月下旬扦插的不同品種發(fā)根率變化較大,最高的為湘波綠2號(95%),最低的為玉筍(40%)。同一品種不同扦插時間的成苗率和出圃率表明,櫧葉齊、福鼎、湘波綠2號和茗豐4個品種均為9月下旬扦插成苗率和出圃率最高;玉筍10月下旬扦插成苗率和出圃率最高;碧香早和保靖黃金茶1號11月下旬扦插成苗率最高,碧香早9月下旬扦插出圃率最高,保靖黃金茶1號10月下旬扦插出圃率最高。不同品種同一扦插時間的成苗率和出圃率表明,9月下旬、10月下旬和11下旬等3個扦插時間,7個品種平均出圃率呈下降趨勢,9月下旬扦插平均出圃率最高,效果最好;不同扦插時間不同品種的平均株高表明,7個品種9月下旬和10月下旬扦插的平均株高大于11月下旬扦插。
表2 不同扦插時間同一品種茶苗成苗率和出圃率比較 (%)Table 2 Comparison of seedling rate and emergence rate of same cultivars of tea seedlings at different cutting times (%)
表3 同一扦插時間不同品種的茶苗成苗率、出圃率比較 (%)Table 3 Comparison of seedling rate and emergence rat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tea seedlings at the same cutting time (%)
表4 不同扦插時間不同品種的扦插苗高度 (cm)Table 4 Height of cutting seedling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at different cutting times (cm)
綜上,筆者認為繁育規(guī)模較大的茶苗企業(yè)可以根據(jù)不同品種不同扦插時間的效果,合理安排各品種的扦插時間,既可以解決扦插洪峰期“用工荒”,又能保證茶苗的扦插質(zhì)量,從而實現(xiàn)企業(yè)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