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瑞
本次優(yōu)質課比賽的分數(shù)出來了,排在前列的都是數(shù)學教師,語文教師全部排在后面。看到這個結果的時候,我的腦子里馬上浮現(xiàn)出薛法根老師的話:這堂課你教了什么?數(shù)學教師的回答很干脆,比如教《圓的認識》,他會很肯定地告訴你,這堂課教的是圓心、半徑、直徑、周長、面積等與圓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絕對不會似是而非、模棱兩可。語文教師卻很尷尬,所教的就是這一篇課文啊,字、詞、句、段,聽、說、讀、寫……似乎什么都教了,好像又什么都沒有著重教。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我們不知道到底要把握什么。課本拿在手里,我應該講什么,刪去什么,留下什么。課改,我們又學到了什么。這些沒人告訴我們。于是,語文課講成了思品課,講成了科學課,講成了環(huán)保課。眼花繚亂的課改,亂了語文教師的陣腳。
在我看來,語文教師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堅守。有時候堅守比改變更難。教材中有些課文,是構成文學、文化素養(yǎng)現(xiàn)實所指的經典作品,它們確實是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內容,而且是極為重要的內容;而有些課文,主要把它們當作聽說讀寫的知識、技能、方法、策略、態(tài)度學習的例文或樣本。其實,我們更需要的課改是有關教學內容的,是有關教什么的,聽到什么地步,寫到什么地步,讀到什么地步。薛法根老師說,當一篇文章被選作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就自然生發(fā)了語文教學價值,這種教學價值就是事關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的語文知識。我要怎樣去尋找里面的語文教學價值呢?一個詞是哪個,一個句子是哪句,關鍵點在哪,如何提升課堂效率?教學的節(jié)奏最怕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學生最不愛聽的就是第一段寫的是、第二段寫的是、中心是……然后這節(jié)課就結束了。最愛聽的就是從整體入手,不管教師涉及面有多廣,還能回到中心上來。要讓學生緊跟著教師的步伐,學會一詞一句、學會口語、學會交流。
我更喜歡學習薛法根老師的“詞串教學”,用課文中一個個鮮活的詞語來引領學生進入一節(jié)課,我也更愿意改變課堂模式,不必第一個課時講字詞,而將原本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放在第二個課時。對我來說,就是抓細讀。王崧舟老師說,文本無語笑東風,細讀有情長思量。一粒沙子一世界,野花開處見天堂。如何在課堂上開出最美的花?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文字表現(xiàn)來呈現(xiàn)對課本的讀懂。學習隱藏在文本中的奧秘,學習閱讀某類文章的表達。最愛吉春亞老師的倡導——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實”環(huán)境中,在富有詩情畫意的潤澤氛圍中,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接觸言語,通過生動、扎實的(課內、課外的,單項、綜合的,模擬、生活的)言語實踐活動,不斷內化各種(技能的、思想的、情感的、精神的)收獲,并成功地轉化為聽說讀寫的能力。
課堂的節(jié)奏、課堂的著力點一定要放在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上?,F(xiàn)在想來,以前的認識真的比較膚淺,怕打亂上課節(jié)奏,怕耽誤課堂時間,讓學生的練筆流于形式;怕控制不住課堂秩序,不敢讓學生放開表現(xiàn);怕影響課堂效果,不敢讓學生盡情說……現(xiàn)在想來,上課的節(jié)奏大概就是在這一詞一句一品一讀中活躍起來的吧。
(本欄責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