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 高中英語閱讀課程作為英語學科核心內(nèi)容維度的重要體現(xiàn),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渠道。筆者以蘇教版Module1 unite2 Pjoject 為例,圍繞教學設計中教學文本的分析,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活動的展開以及學生學情的探索四方面展開,充分考量了學生在讀前、讀中及讀后的行為變化。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不僅可以構建對話式的英語課堂氛圍,同時凝練了學生在感知、思索、探尋、合作等方面的體驗,彰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標準。
關鍵詞 英語閱讀設計 核心素養(yǎng) 教材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8.052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core content dimension of English subject,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ourse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The author takes the Module1 unite2 Pjoject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teaching text in teaching design, the formul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The author takes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nges in the behavior of the studen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reading. The effective design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can not only build a dialogue style of English classroom atmosphere, but also condense the experience of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perception, thinking, explor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highlight the core literacy standards of English subjects.
Keywords English reading design; core literacy; text analysis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不僅體現(xiàn)在學科能力維度,同時在學科內(nèi)容維度上也具有相應的表現(xiàn)。在學科能力維度上,知識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作為三大認知活主線,從一定程度上刻畫著學生的基礎能力到關鍵能力的轉(zhuǎn)變與提升。在學科內(nèi)容維度上,以六大話題為主線,包括“生活與情感”,“健康與安全”,“自然與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歷史與社會”,“文學與藝術”及在不同分支上的相關關聯(lián)話題,串聯(lián)了學生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主線,使學生在描述與創(chuàng)作中同時關注了關鍵詞匯的檢索和激活,構建個人的語料體系網(wǎng);又彰顯了人文情懷,提升文化修養(yǎng)和品格。英語學科核心能力維度與內(nèi)容維度交叉融合,凸顯了新背景下“以學生為本”的聚焦于形的學科特點。[1][2]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的正式發(fā)布,新的課程導向體現(xiàn)了鮮明的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與整合性。[3]它將原有的課程標準進行潤色和細化,簡化成四大板塊。使學生在充分感知自己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提升的同時,形成對各個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感。也是在學習策略不斷適應和調(diào)整的同時,思維品質(zhì)飛躍的著力點。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和更改,既是教師將隱性知識轉(zhuǎn)化成陳述、直觀的顯性對白,也是學生互動、求知的真實體驗。
據(jù)此,筆者以Module1 unit 2 Growing Pains Project為例,通過平時的英語閱讀實踐和教學設計的有效思索,擬從教學文本、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學生學情四方面展開討論,并提出有效的教學反思。希望可以激發(fā)并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1 教學文本分析
不同的篇章具有不同的文本體裁、文本意義和文本特色,因此,教師在接觸文本材料時應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進行教學設計的制定和行文方向。教師在進行文本分析時,可遵循以下三個核心問題方向——“What, how, why”。[4]
What指的是文本的主題是什么,它得內(nèi)容又是什么。主題是文本內(nèi)涵的傳達,文本的精準定位直接影響到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實施和教學效果的呈現(xiàn)。從教材的編寫中我們了解,主題一般是以單元為模塊的。但教師在處理文本內(nèi)容時,往往將主題定位的較為松散或是過于宏觀,反而忽視了具體細節(jié)的內(nèi)在邏輯,降低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主題的有效分析為教學目標的制定奠定了基礎。
How指的是文本的語篇特征,內(nèi)容結構和語言特色是什么。它是如何發(fā)展,又與學生的生活有怎樣的關聯(lián)。目前教師們對文本的內(nèi)容分析較為透徹,但與篇章的整體聯(lián)系卻不夠緊密。
Why指的是文本的深層含義,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文本情感的有效表達對學生的生活、價值觀帶來何種影響。教師們往往對此挖掘深淺不一,由此造成學生的閱讀水平高低不平。
文本的解讀關聯(lián)著文本的主旨和內(nèi)容、作者意圖和寫作手法等一系列要素整合,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僅作為知識開展的邏輯起點,也是教師脈絡梳理與呈現(xiàn)的首次嘗試。在不斷的改進與潤色中,教師的教學設計不斷優(yōu)化,對文本的分析不斷產(chǎn)生新的教學設想。從教師教學的角度讀,以學生讀者的身份看再到以學生學習的角度做,真正將核心素養(yǎng)內(nèi)化,使學生與閱讀文本間不再產(chǎn)生語言隔閡。以Growing Pains為例,本文主要是一篇闡釋類說明文,文本以physicial pains, psychological pains and social status三種成長的煩惱為內(nèi)容材料。文本的選擇既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又是一篇亟待挖掘主題,易于豐富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文章。以實際的文本代替虛構,可能發(fā)生的閱讀材料,加之以具體的細節(jié)感知學生成長的煩惱,學生感同身受。通過學生自主的表達成長的煩惱,再講煩惱進行歸類,到找到態(tài)度的關鍵詞及未來發(fā)展的趨勢等,使學生在課后能夠正視成長的煩惱,正確處理問題。王薔教授建議:“文本的分析不是無限制的,一定要與期待學生達成的效果相關。解讀不是目的,把解讀出來的內(nèi)容通過設計轉(zhuǎn)化成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引領孩子們在探究語篇的主題中不斷深化、內(nèi)化、感知和遷移才是最有價值和實踐意義的”。
2 學生學情診斷
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要削弱教師在課堂話語中的霸權地位,彰顯學生鮮明的的個體身份。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的對象是學生,考慮到教學實施的可能性與時效性,就必須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相應的診斷。[5]診斷學情一是為了了解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方式。良好的學習學習習慣不僅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技能的掌握,同時也滿足了二者之間的自我效能感?!敖虒W設計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地指導學習者活動學習上的成功”。
以Module1 unite 2 Growing Pains Project為例,學習者處于高一學習階段,目前存在較大的學習問題是詞匯量掌握較少,信息定位不準以及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焦躁的情緒,學習態(tài)度反復無常。但學習者處于高一階段,已經(jīng)掌握了基礎詞匯,可以用簡單的詞語表達語意,定位文章信息,學生較為活潑,自我卷入水平高,與教師互動更為密切。文本材料的篩選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語境幫助學生推斷文本信息,亦可以通過實際經(jīng)驗,個人感受,討論等與學生分享煩惱的真實經(jīng)歷,加深學生對教師和文本信息的認同。同時學生學情的診斷也可以幫助教師們在確立教育目標與設計教育活動時,更關注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避免在實際教學中挫傷學生心理。
3 教學目標確立
“教學目標是目前達不到的事物,是努力爭取的、向之前進的,將要產(chǎn)生的事物”。通過對對文本的細致分析和學生學情的診斷后,教師下一步應該在教育目標的制定中運用大量的可達成、細致、清晰、明確、具體的一系列的行為動詞?!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指出:“基于課程的總目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學生在接受高中英語教育后應具備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格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6]因此閱讀作為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中核心內(nèi)容的具體體現(xiàn),在設計時不僅應該與課程目標相一致,構建多元的英語課程結構。同時,教學目標的確定還應該體現(xiàn)出學生對文本主題的深度挖掘的結果,彰顯學生在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三個維度上核心素養(yǎng)的層級表現(xiàn)。
根據(jù)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他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劃分為五個依次遞增的單元,同時列舉了每個目標下具體的、可達成的行為動詞。Knowledge指認識或記憶,行為動詞有l(wèi)ist, recall, present, identify, memorize等。Comprehension指膚淺的事物的領會,行為動詞具體為dercribe, explain, discriminate, compare and contrast等。Application指的是將所學的原理、法則加以初步的、直接的并適當?shù)倪\用,行為動詞可表現(xiàn)為solve, argue, apply, make an example等。Analysis指能將材料分解成組成它的各個要素和部分,行為動詞為analysis, organize, check等。Synthesis指的是加工已分解的要素,以便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行為動詞表述為design, devise, plan, build等。Evaluation指向認知領域中教育目標最高級,希望學習者可以客觀地,理性地作出判斷。Evaluate, judge, predict, create等常用動詞體現(xiàn)。因此英語閱讀的教學設計作為本節(jié)課知識結果的表象,應明確表明通過結構化知識的建構學生們達到那種水平,做到了何種有意義的事,因此在教學目標的陳述中,know, understand, appreciate, be aware of等虛詞應避免使用,也應該注意到教育目標的確立應遵循一定的順序排序。
4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設計中,真正體現(xiàn)學生知識獲得與參與的成分無疑是教學活動的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活動,既是真實自然的情景,讓學生自然投入到與教師的互動中。又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趣味性,引起學生思維碰撞的。
筆者在接觸Growing Pains這篇文章時,首先將文章劃分為pre, while and post三部分, 在考慮如何設計project部分,筆者想到的是以讀促寫,只有學生通過讀將文章的脈絡弄清,才能最后make a report aboult their pains.學生主動定位信息,提取信息,總結信息找到痛苦的定義,階段,特征,作者態(tài)度等詞為report做準備。Make a report 是本節(jié)的重點,筆者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然后聚焦于點從某一痛苦寫起而不是將題目過于泛泛化。幫助學生了解report中introduction, body, conclusion的內(nèi)容,將草擬報告polish和revising,最后呈現(xiàn)結果回報。
Question既是學生上課的提問質(zhì)疑,也從側(cè)面反映了教師的relection.教師只有不斷修正與趕緊教學設計,不斷反思教學實踐,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王繼宏.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J].英語廣場,2018(1).
[2] 王薔.英語學科能力及其表現(xiàn)[J].教育學報,2017(2).
[3][6]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 盛艷萍.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對“人與社會”主體意義與內(nèi)涵探究[J].英語學習,2017(12).
[5] 徐英俊.教學設計過程的分析與環(huán)節(jié)[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