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鋒
【摘要】本文結(jié)合初中物理教學實際,從趣味導入、傳授探究方法、聯(lián)系實際三個方面論述通過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探究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8A-0129-02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教學中的各類概念及規(guī)律都是從實際問題中概括出來的。物理實驗是學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論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發(fā)展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課標強調(diào)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以物理實驗為基礎,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踐能力。由此可知物理實驗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物理課程改革的最大轉(zhuǎn)變就是要求教師放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索,積極進行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筆者在物理教學中大膽使用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以《壓強》這節(jié)課涉及的部分實驗為例,談談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趣味導入,激發(fā)探究動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學習的興趣?!背踔袑W生好奇心強,對于感興趣的事總是會主動地去探個究竟。因此,筆者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注重精心設計每一次的物理實驗,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例如,筆者在教學大氣壓強這一內(nèi)容時,導入新課中準備了一張紙片和一個玻璃杯,向?qū)W生提問:“假如杯中沒有水,將紙片蓋住杯口后倒置,紙片會掉下來嗎?”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學生大多能正確回答:“會掉下。”筆者隨后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并演示實驗向?qū)W生證明結(jié)論。接著,筆者繼續(xù)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假如我在杯中裝滿水后再用紙片蓋住杯子,將其倒置,紙片會掉下來嗎?”此時,學生的意見出現(xiàn)了分歧。筆者提出用實驗探究來尋找結(jié)果并鼓勵學生上講臺進行演示實驗。這種情況下的紙片沒有掉下來,而且筆者用膠布把一個小物體貼在紙片的下方讓學生觀察,即使紙片下掛有物體也沒有掉下來,放大了實驗現(xiàn)象。通過這樣的趣味實驗進行新課導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讓他們對物理學習充滿熱情,為新知教學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結(jié)合實驗,傳授探究方法
初中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不夠豐富,他們很少能夠合理地提出問題,鑒于物理實驗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的特點,教師應結(jié)合有趣的實驗,教會學生設計實驗完成探究的方法。
例如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筆者是這樣安排實驗探究的。首先,筆者讓學生課前準備好必要的實驗器材,如圖釘、海綿、泡沫等。接著,筆者根據(jù)之前學過的“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力對物體形狀的改變會有大有小”的知識,告訴學生“我們把這些變化稱為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進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引導學生分組進行合理的猜想并說出猜想的理由。隨后,筆者指導學生對提出的猜想正確設計實驗,再讓學生分組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按設計的實驗來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有關因素,驗證猜想。實驗完成之后,組內(nèi)、組間進行交流,筆者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另外,筆者在交流環(huán)節(jié)會根據(jù)學生的實驗情況,找部分小組上臺進行演示實驗,讓各個小組相互對照,充分肯定他們的成功之處,提出需要改進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驗探究的方法。
三、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探究能力
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息息相關。課堂上的觀察和實驗無論是在數(shù)量上還是范圍上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涉及到的所有物理現(xiàn)象都演示出來。
例如,把帶有掛鉤的塑料吸盤按在玻璃上能掛很重的衣服,帶有塑料吸盤的玻璃茶幾能把桌腿和桌面緊緊吸附在一起,我們將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盤擠壓出空氣后需要用很大力氣才能將其提起……這些實例能引起學生對大氣壓強的認識。另一方面,筆者鼓勵學生把物理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如:書包帶要做成什么樣背起來才會舒服?在乘坐火車時,為什么乘客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的位置候車?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的這些現(xiàn)象的觀察和思考,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從而更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筆者認為,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方面還要注意兩點。
(一)把握好實驗探究中的“扶”與“放”
在物理實驗探究中,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來確定相應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可適當讓學生自己提出并確定研究的問題,自主設計實驗,選擇探究方法,開展探究活動;由于學生掌握的知識不系統(tǒng)、不全面,教師想讓學生自己提出和自主探究所有的內(nèi)容是存在一定困難的,所以教師應當好領路人的角色,適當?shù)亟o予學生幫助。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物理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在物理實驗中放手給學生探究以期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把實驗探究當成是物理實驗教學的唯一的教學方法,這實際上是進入了一種誤區(qū)。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實驗都適合探究,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如講述法、對比法、觀察法等。在講解增減壓強的方法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圓的扁擔挑起來舒服還是扁的扁擔挑起來舒服、切肉用的菜刀刀刃要薄還是厚才會更容易把肉切開等,由于學生對于這些生活事例存在著一定的感性認識,他們很容易說出答案,教師進而可以直接講述增減壓強的方法,這樣就免去了不必要的探究環(huán)節(jié)。另外,通過觀察、分析實驗演示來提高實驗探究能力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
總的來說,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深深感受到實驗探究給物理課堂帶來的變化: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他們敢于提出問題也善于通過實驗探究解決問題,在盡情的體驗、探究中獲得樂趣與成功,逐步增強了觀察、探究的能力;教師不斷深入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用更新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新的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更好地在物理課堂中通過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還需要物理教師不斷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