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丹
一、理解文章題目的策略
1.激發(fā)興趣作用
文章的題目可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文章題目會借助形象的比喻或者設置懸念,以達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作用。例如,《人有兩個寶》這篇文章,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就能夠有效發(fā)揮“激趣”作用,使學生存疑而入:人有哪兩個寶貝?有什么作用?《秋姑娘的信》則將秋比作“姑娘”,生動有趣,有效激發(fā)了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
2.高度概括作用
學生能夠通過題目感知文章,包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線索等。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把握扣題而入的策略,從整體上獲得直觀感知。例如,《東方明珠》這篇課文,我們從題目可知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介紹“東方明珠”;從《陳毅探母》這篇文章的題目,我們可以獲知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從而大大提升閱讀的針對性。
二、梳理文章結構的策略
1.常見結構
掌握文章常見結構對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寫作思路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常見的文章結構,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等??偡纸Y構的開頭起到統(tǒng)領作用,先總說后分說;分總結構,往往是在結尾進行概括;總分總則是較為常見的結構,先總說,再從幾個方面分說,最后總結。
2.記敘順序
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文章有相當一部分是記敘文,因此提升學生記敘文閱讀學習能力對于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掌握記敘的順序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策略。記敘文按照記敘順序,可以分為順敘、插敘、倒敘等三種常見形式。順敘是按照故事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寫;插敘是在記敘的過程中插入一段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以豐富文章內(nèi)容,使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倒敘是將后發(fā)生的事先說,再娓娓道來。
三、感悟文章重點的策略
1.不同題材文章重點
不同題材的文章閱讀教學的重點不一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因文而異”的閱讀思維,根據(jù)閱讀文本題材、內(nèi)容的不同,采取差異化的閱讀教學策略。例如,《三顧茅廬》這篇文章屬于記敘文,情節(jié)性較強,因此文章的重點在于掌握文章情節(jié),感受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2.篇內(nèi)重點詳略安排
同一篇文章根據(jù)文章主題思想表達的需要,往往側重點也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文章的結構,引導學生掌握篇內(nèi)重點的詳略安排,從而做到教學有重點,學生學習有重點等,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閱讀學習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并且掌握文章的重點,感受文章的藝術魅力。
四、品味關鍵詞句的策略
1.關鍵詞語品味
詞語是構成句子、語篇的基本單位,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往往重視推敲詞句,品味關鍵詞語對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詞語的推敲要善于根據(jù)不同詞性、不同語境展開斟酌。例如,《暴風雨》一文中“窗外,一道道閃電劃破漆黑的夜幕,沉悶的雷聲如同大炮轟鳴,使人驚恐”。該句中的“劃破”,充分展現(xiàn)了“閃電”的威力,給人以震撼,讓我們感受到暴風雨來臨前的前奏。
2.關鍵句子品味
關鍵句子往往是有助于凸顯中心、言辭優(yōu)美的句子,或善用修辭,例如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或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例如記敘、抒情、議論、描寫等;或運用表現(xiàn)手法,襯托、托物言志、寫景抒情、敘事抒情、直抒胸臆等。通過品味關鍵句子,可以感受到語文語言的魅力,以及滲透在語言中的思想、情感、理趣等。
五、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是一個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閱讀中學生理解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更要將策略滲透在閱讀理解教學中,“授之以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在文學海洋中遨游。
參考文獻:
[1]王雅濱.淺談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課堂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
[2]蔣 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才智,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