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親子關系”作為孩子和父母之間最基本的關系,一直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界近幾年來研究的重要課題。父母和孩子在交往過程中,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父母的教育觀念也會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感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親子關系。在這之間產(chǎn)生的距離感,對孩子性格的形成、社會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和別人交往關系的好壞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有重大的影響。
因此,如何確保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過程中所接受的內容都是有益于他們身心發(fā)展的,要想保證親子關系的和諧發(fā)展,便需要對造成親子之間距離感的因素進行分析,并結合具體案例探討如何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
一、影響親子關系的因素
關于對親子關系的研究,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便有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對此提出諸多理論,但是,有關這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還是在20世紀70年代之后。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在親子關系上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新時期的父母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拋棄了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從最初儒家思想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轉到關注父母和孩子之間關系和諧發(fā)展上來,從而使親子關系發(fā)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
美國心理學家西蒙茲(P M.Symonds )通過了解親子關系對兒童的影響,提出了親子關系的兩種類型,第一,不是接受孩子的愛,就是拒絕孩子的愛。第二,不是隨心所欲地支配孩子,便是無條件地服從孩子的要求。除此之外,還有教育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父母教養(yǎng)孩子的三種模式:①權威型;②寬容型;③放任型。這三種教育模式都不是培養(yǎng)親子關系的最好的一種模式。
從親子關系的具體內容來看,親子關系主要有:撫養(yǎng)關系、親情關系、教育關系。撫養(yǎng)關系主要是父母從物質上關心孩子的生活,主要是給孩子提供生活的物質保障。親情關系主要是父母從感情上給予孩子關心,在情感上和孩子進行互動。教育關系主要是父母在教會孩子和人交往、為人處世,教會孩子獨立生活中形成的關系。而從這些親子關系的內容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影響親子關系形成的,除了孩子的因素,還和父母有關。具體包括父母的性格特點、父母的成長經(jīng)歷、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父母的職業(yè)。除此之外,還和父母對待孩子的認知和態(tài)度有關。這種認知不僅影響父母的教育方式,還會影響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方式,從而對孩子想要和父母接觸的想法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二、親子關系的距離感所帶來的影響
1.親子關系的具體分類
中國自古以來便對社會各階層的關系做了嚴格的規(guī)定,最嚴苛的要數(shù)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規(guī)定,以及對婦女的行為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的“三綱五?!薄R虼?,在親子關系這一方面上,我國最初是將親子關系分開來說的,例如,父子、父母、母子、母女,是后來社會得到不斷發(fā)展和社會關系變得復雜化之后,人們?yōu)榱朔奖悴藕喎Q為“親子關系”。在中國,因歷史的特殊性,在親子關系上也有其特殊性。一般來說,中國人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男子一般在外打工賺錢,女子一般在家相夫教子。再加上中國傳統(tǒng)的“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一般來說,一個家庭比較注重和男子的關系,又加上女子身份的特殊性,一般來說父女關系較好。所以,在一個家庭中,一般是母子關系較好、父女關系較好。但是,父子關系一直是親子關系中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夫妻關系的遠近也會對親子關系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夫妻關系好,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持同一種教育觀念,有利于親子關系的良好發(fā)展。但是,如果夫妻關系不好,教育觀念不一致,便不利于良好親子關系的形成。
根據(jù)《親子關系診斷測驗手冊》(PCRT)對親子關系的劃分,我們可以將親子關系分為以下幾種:①父母對孩子持拒絕的態(tài)度,其一是父母忽視孩子、對孩子不信任的消極拒絕,其二是父母對孩子有辱罵、體罰的積極拒絕。②父母對孩子持支配的態(tài)度,對孩子要求嚴格,又對孩子抱有期望。③為了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對孩子持保護的態(tài)度。④對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都無條件的滿足,對孩子持服從的態(tài)度。⑤父母因管教的觀念不一樣,對在孩子的教育上,持一種矛盾的態(tài)度。
2.親子關系中的距離感
從親子關系的分類中,我們可以看出親子關系以父母和孩子的親近程度,可以分為親近的親子關系、疏遠的親子關系、適度的親子關系。造成這種關系的原因主要在于父母對孩子教育投入的精力的多少,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的使用以及父母對孩子的認知和父母對營造親子關系的重視程度。親近的親子關系中,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較為親近,一般來說父母會滿足孩子的一些要求來維護這種關系。在疏遠的親子關系中,父母一般在撫養(yǎng)、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采取放任、忽視的態(tài)度。而在適度的親子關系中,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一般是嚴格中包含著關愛。其實,從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親近的親子關系還是疏遠的親子關系,都不利于親子關系的養(yǎng)成,更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發(fā)展、對社會認知的發(fā)展,更不利于孩子以后社會關系的發(fā)展。而適度的親子關系明顯是最好的一種親子關系,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采取正確的教育觀念,在給予孩子愛和關心的同時,也對孩子有著嚴格的要求,可以促進孩子性格的良好發(fā)展,給以后孩子社會關系的良好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因此,在孩子在母親肚子中那一刻起,父母便應該對孩子的到來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在孩子出生之后的親子關系的營造中,父母應該采取正確的教育觀念,根據(jù)人的心理發(fā)展特性,把握好與子女之間的距離感,給予孩子適當?shù)膼酆完P心,從而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孩子幼時,在親子關系的培養(yǎng)過程中,父母處于主導地位,而孩子處于主體地位。父母應該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關心,讓孩子知道是有人關心他的。而在孩子開始有獨立意識之后,父母應該根據(jù)孩子的性格特征,有針對性地制訂教育方式,采用正確的教育觀念,從而推動親子關系的協(xié)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秦紅霞,李曉東,林 飛.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大學生心理資本的關系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130-134.
[2]羅婷婷,眭國榮.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學業(yè)拖延關系:基于成就動機的中介作用[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127-131.
[3]侯淑君.心理營養(yǎng)促進良好關系[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7(6):24.
[4]劉 鑫.家庭教育對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發(fā)展的影響[J].電腦迷,2018(7):180.
[5]章劍和.適度的距離讓親子關系更和諧[J].中華養(yǎng)生保健,2016(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