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補助作為政府扶持行業(yè)及鼓勵行業(yè)的一項宏觀調控手段,對規(guī)范企業(yè)的會計資金核算方法及稅務處理方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政府補助核算工作自身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對會計人員的專業(yè)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文對政府補助進行簡要概述,闡述了補助收入的會計處理,對政府補助資金的會計核算及稅務處理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政府補助資金 會計核算 稅務處理
政府補貼收入主要指企業(yè)從政府獲得的貨幣或非貨幣性資產。從化工制造業(yè)的實際工作中可以看出,企業(yè)的政府補助形式以財政貼息、財政撥款、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為主。與資產相關的補助與收益有直接關系,在處理時會暫時將其作為遞延收益處理,要想確保相關的資產能夠快速的投入使用,應采用攤銷或折舊的形式將遞延收益快速的轉入為當期損益。
一、政府補助概述
政府補助主要是指企業(yè)從政府部門手中無償獲取的貨幣性或非貨幣性資產,具有無償性特點,增值稅出口退稅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補貼政策,通過出口退稅不能直接獲得企業(yè)的資產,無法實現對政府補助資金的有效核算。政府補助作為一項政策性利益,主要是從政府部門中獲取的,要想確定是否為政府補助,應滿足一定的條件,嚴格按照政府補助會計的相關要求,確保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補助收入的會計處理
(一)企業(yè)會計準則
企業(yè)會計準則中提出了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措施,需要將其確認為是遞延收益,將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周期內進行平均分攤,并將其納入到當期損益中去。對于一些用于補償企業(yè)的后期間費用的損失及相關費用,需要將其作為是遞延收益,在進行費用確認時期將其計入到損益中。對于一些用于補償企業(yè)已產生的損失或相關費用時,應按照名義上的金額對政府的補助收入進行計算,需要直接將其計入到當其損益中,對實際收到的金額作為計量基礎,該項補助主要是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定額標準來完成款項撥付的,該項補助主要是指以實際儲備或銷量與單位補助定額計算的,需要按照應收的金額進行計算[1]。
(二)企業(yè)會計制度
通過對企業(yè)會計制度進行了解可知,在負債類科目中,企業(yè)的會計制度被納入到“專項應付款”科目中,該項科目主要是指企業(yè)接受國家撥入的,并且具有專門用途的撥款,被廣泛應用于技術研究及技術改造項目中,將其作為其他來源的款項。當待撥款項目完成后,按照項目的性質進行分類,可知該項目費用屬于核減專項應付款項目,剩下的部分需要轉入到資本公積科目中,該項目資金主要用于企業(yè)購買儀器設備使用,當項目結束后,需要將該類資金納入到資本公積科目中。
三、政府補助資金的會計核算
(一)明確政府補助資金資產及收益相關依據
確定政府補助資金資產確保了政府補助資金資產的核算提供了依據,目前,在我國的會計準則中,并沒有對如何做好政府補助資產進行科學劃分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僅是對分類的資金如何進行有效核算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會計實務工作在實施及開展過程中,大多數會計人員在工作中,政府部門出具文件作為依據,分析資金的相關性。通常,在一般政府文件下,對于政府相關資金的改造及建設方面并沒有提出較高的要求,僅是對相關資金的改造及建設補貼資金進行研究,以此來作為核算資金的依據。但是在文件中,卻對價格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對于貼息等費用類的政府補助,要求按照收益來完成對補助資金的核算,資金的用途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進行核算。例如,對于專項技術補助款,主要是運用海外先進技術補助款項,沒有對資產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做出明確的界定。因此,要求企業(yè)的財務人員要具備較強的專業(yè)能力及職業(yè)操作,對政府補助資金的形式進行有效分析,結合企業(yè)實際情況和企業(yè)會計的企業(yè)資金性質,避免主觀隨機對企業(yè)利潤產生重大影響,影響企業(yè)單位利潤的準確性。
(二)會計核算規(guī)則
當企業(yè)收到政府的補助資金后,在運用會計準則規(guī)定進行核算之前,應明確資金使用的相關性,會計核算規(guī)則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內容:第一,確認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需要政府補貼資金借記“銀行存款”、貸記“遞延收益”,保持資產設備進行正常投入使用和結算完成后,應根據設備折舊年限的計算,將遞延收入賬戶,借記“遞延收益”,信貸:“營業(yè)外收入”。當設備未投入使用,但提前報廢時,“遞延收入”的項目需要計入當期收入,并記錄“遞延收入”,并記入“非營業(yè)收入”。第二,政府補貼與福利有關。對補償的損失和費用,應當記入“銀行存款”,并記入“非營業(yè)收入”。對將來可能發(fā)生的一些損失和費用,應當記入“銀行存款”,并記入“遞延收入”。如果在以后的財務處理相關費用中發(fā)生,應根據成本情況的比例,將收益和損益帳轉入到賬上,借“低鹽收入”,信用“非營業(yè)收入”。第三,通過對企業(yè)中政府補助資金進行了解可知,資金中既有資產又包含相關的收益時,應嚴格按照費用配比來完成對資金的調配工作,將其納入到收益費用中,對補助資金進行合理的分配,在對資金進行會計核算時,應嚴格按照會計核算原則要求,來開展各項會計核算工作[2]。
四、政府補助資金的稅務處理
(一)相關稅法要求
通過對我國稅法中關于政府補貼的資產稅務處理項目,《企業(yè)所得稅法》第七條的規(guī)定,需要財政撥款收入和財務管理中政府資金依照法律、行政費用,不需要包括在批準范圍內的收入。由于企業(yè)不屬于預算行政事業(yè)單位,所接收到的政府補助資金不符合稅法中規(guī)定的免稅范圍,需要將所接收到的資金納入到企業(yè)收入的計稅基礎上來,以此來完成對所得稅的計算。
(二)計稅基礎與會計核算之間的差異
政府補貼資金通常反映在“遞延收入”的科目中,未來,一旦出現攤銷、會計和稅收計算基礎將出現一定的稅收差異。在對該項差異進行計算時,應嚴格按照稅法中的相關性要求,企業(yè)所獲取的其他補貼及政府補貼收入,國家財政部門、國務院及稅務對不計入損益的管理,其余部分應并入到實際收到的各項補貼中,在年內作為稅基,稅收差異顯現,成為政府補貼會計工作內容的難點。對于企業(yè)收到的政府補助資金,在當年結算中,需要將其計入到“遞延收益”科目中,產生的余額會出現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對企業(yè)的所得稅進行計算時,應嚴格按照補助金額要求進行全額計算,借記“所得稅費用”,貸記“遞延所得稅資產”。以后年度的計算,需要包括在“營業(yè)外收入”科目,調整相應的稅基的同時,嚴格按照攤銷的金額或適用的稅率來完成計算所得稅的差異,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信貸“所得稅費用”。
(三)不征稅收入處理
在對不征稅收入進行處理時,應嚴格按照財稅文件中的相關規(guī)定要求,企業(yè)應從縣級及以上部門中獲取應計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對于符合以下要求的財政資金可納入到不征稅收入中,應納稅額應從收入總額中扣除掉,符合條件的財政資金包括以下幾種:第一,企業(yè)提供資金撥付文件,文件中對資金的專門用途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第二,由財政部門或其他部門撥付的資金,政府部門對于這些資金提出了具體的管理要求及資金管理辦法。第三,企業(yè)對于該項資金應單獨的進行審核。企業(yè)在對不征稅收入進行處理時,需要將符合條件的財政性資金進行處理,對于在5年以內未發(fā)生并且未繳回的財政資金,需要在資金獲取后的第六年將其納入到應稅收入總額中,對于計入到應稅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所產生的之處,需要在計算應納稅額時予以扣除。而對于一些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費用,在對該類資金進行計算時,不可在應納稅所得額中予以扣除,對于支出所形成的資產,所產生的攤銷及折舊不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中予以扣除。對于一些屬于時間性差異的稅額,應采用定額補助方法,來對當年未收到的補助金額進行核算,在會計核算中作收入處理。企業(yè)在年終時,對所得稅進行匯算時,應嚴格按照實際收到的補貼作為不征稅收入,在對應納稅所得額進行計算時,需要將其從收入總額中扣除,對于一些尚未收到的補貼,應將其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而對于一些永久性差異的資產,在對資產進行出售前,每年計提的20%不可在應納稅所得額中予以扣除。需要將財政撥款直接計入到不征稅收入中,會促使所得稅支出增加。在對專項應付款進行處理時,收入處理需要在第5個年度中進行,從表面上來看,展現出了較強的時間差異,節(jié)約所得稅支出所產生的時間價值,對企業(yè)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該項資產展現出了較強的永久性差異,會節(jié)約資金流出[3]。
政府補貼是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有效手段,對促進企業(yè)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政府補貼資金在輔助企業(yè)的發(fā)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政府補貼會計在實踐中中展現出了較強的重要性及復雜性特點,要求企業(yè)中的財務人員應充分了解政府補助會計,并認真學習相關的會計核算原則及會計相關法律法規(guī),努力做好政府補助會計核算及稅務處理,充分發(fā)揮政府補助資金的重要作用,為企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黃雪迎.基于新準則的企業(yè)研發(fā)支出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J].新經濟,2016(02):102.
[2]賴萌超,丁華飛.論政府補助資金的會計核算及稅務處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5(34):84-85.
[3]陳寶銘.建筑企業(yè)政府補助收入的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企業(yè)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小企業(yè)會計準則[J].福建建設科技,2013(06):76-77+44.
作者簡介:賈茉茗(1981-),女,漢族,遼寧大連人,本科,中級,從事化工制造業(yè)會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