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環(huán)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其獨特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技巧。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在培養(yǎng)智慧、塑造個性、交流情感、傳授知識等方面做到兼顧和平衡。想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需要改變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語文是一門必修科目,其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然后對中心思想進行歸納總結。但是,這個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很容易讓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導致語文教學效率低下。本文根據(jù)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以期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改變環(huán)境因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環(huán)境因素一直以來都是影響教學效率的一個很大的因素,環(huán)境因素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作用不容小覷。語文這門課程學習起來枯燥乏味,很多學生在學習時提不起精神,沒有興趣,這成了當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輕松緩和的教學氛圍是最為有效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感覺那么枯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教學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習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改變環(huán)境因素的關鍵在于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效交流。教師只有和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從而獲得學生的信任,才能保證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由此可見,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才是改變教學環(huán)境最為重要的一步。
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和學生進行交流呢?教師可以主動地和學生進行課前互動,也可以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或者是做一些小游戲來緩解學生心理上的壓力和緊張感。比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先放音樂或者視頻讓學生觀看,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然后在進行講課;也可以在不讓學生翻書的情況下,教師提出一個關于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問題,讓學生積極地了解或者解答,這樣不但可以改善教學環(huán)境的壓力,還能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感到輕松和自在。
二、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影響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第二大因素就是學生自身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擺正自身的位置,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只有把學生當作主體,才能讓他們的學習力充分發(fā)揮出來,而且在把學生當作主體的同時,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他們提高文化素養(yǎng),提高學習語文的動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教師還可以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教師要講一則故事,可以先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點、語氣描述出來,然后請學生上臺表演。這雖然看起來有娛樂性,但是能增加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學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越來越重要,教師應該重視優(yōu)化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
興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內(nèi)容。興趣關乎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對某一學科感興趣,就會有著越遠大的目標,那么學習的推動力就會越大;反之,學生沒有興趣,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和追求,遇到困難就會半途而廢。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想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改善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變得更加靈活,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積極性,成為在課堂教學的主體,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去。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徐兆山.試論影響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J].學苑教育,2017(11):30.
[2]楊子孝.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留學生,2016(9):54.
[3]鄭持富.影響農(nóng)村初中語文有效教學因素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6):58.
[4]黃翠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途徑[J].學周刊,2017(16).
[5]林景書.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有效課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探討[J].教育觀察,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