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據(jù)中學英語新課標“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要求,近年來,在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的推動下,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得以提升,但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模式等綜合因素的束縛,其主體地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仍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教學實施者而言,應將情感融入教學全過程、提升自身業(yè)務素質(zhì)、整合教學資源,確保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真正讓學生喜歡上英語閱讀。
【關(guān)鍵詞】合作;初中英語閱讀;路徑
【作者簡介】成文(1975- ),女,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級中學初中部教師,主要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一、引言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2001年7月,國家教育部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初中學生的英語運用語言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并按照五級水平,對學生閱讀能力、課外閱讀累計量的培養(yǎng)制定了明確標準。顯然,集訓練閱讀技能和汲取新知識為一體的英語閱讀教學是擺在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圍繞如何有效實施英語閱讀教學,學界也予以了較大的關(guān)注,關(guān)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一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理論支撐,包括多元智能理論、詞塊理論、圖式理論、自主學習理論、關(guān)聯(lián)理論、語境理論、建構(gòu)主義理論等等;二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分析,包括教學現(xiàn)狀梳理、問題揭示、對策分析等,不少學者則基于導學案、合作學習、策略訓練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展開了實證研究。顯然,學界關(guān)注所形成的學術(shù)成果充分表明提高閱讀能力是每個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毫無疑問,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顯得尤其迫切。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
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
稿)》(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分級定位的明確,近年來,在英語教育者及英語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有效性明顯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不斷提高。但由于“高投入、低產(chǎn)出”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較突出。
1.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進展。根據(jù)中學英語新課標“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要求,隨著廣大英語教師認識水平的提高,學生文化性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其閱讀能力逐步提高。
(1)教師對英語閱讀的整體重視程度提高。隨著閱讀能力話語權(quán)的擴大,老師的認知水平、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評價的客觀性、教學過程的多樣化及對遇到困難、障礙的處理水平不斷提高。調(diào)查顯示:肯定英語閱讀教學重要性、對英語閱讀教學理念有明確認識及了解、認為當前閱讀教學采用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同時兼顧教材里教輔書、教會學生使用閱讀策略的作用非常大、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方面放在了語法和句式上面、在閱讀教學時以講解語言點為主、要求學生每天通過讀報或上網(wǎng)自覺補充閱讀短文的教師比例分別為95.3%、97.6%、90.9%、78.5%、58.7%、58.6%、72.6%、58.7%。廣大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及自媒體手段),不斷豐富教學過程,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其中學生的英語語感是重點,如為講解“see sb doing sth”句型結(jié)構(gòu),一些教師運用“I saw some children flying kites in the park”,引導學生聯(lián)想在公園里愉快地放風箏的生動畫面,避免了單純的語法教學誤區(qū)。同時結(jié)合學校的英語角展開交流,融時代性、趣味性為一體,在寓教于樂中,削弱了教學過程中的枯燥無味,活躍了英語課堂教學氣氛,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2)教學過程中的文化元素凸顯。隨著教師認知水平的提高,教學的模式、手段、方法、過程日趨多樣化。調(diào)查顯示:認為英語閱讀在英語學習中作用很大、認為閱讀材料都是老師自己選擇的、老師會經(jīng)常提醒學生使用閱讀策略、老師仍以詞匯和語法知識講解為主、閱讀教學時講解語言點、詞匯量不足會影響閱讀的學生所占比例分別為90.8%、54%、45.1%、45.4%、51.3%、92.5%。無疑表明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空間不斷擴大。如在理解“dog”一詞時,漢語中的“狗”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往往帶有貶義的情感色彩,而在西方國家,則代表幸運、忠誠等褒義,如“You are a lucky dog”的含義,這與西方國家將狗作為人類朋友的文化現(xiàn)象緊密相關(guān),通過中西方文化之間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再如,不少教師在講解“brain storm”一詞時,并不是簡單的告訴學生其含義,而是圍繞該詞匯,讓學生開展辯論、總結(jié)、表達觀點,發(fā)揮學生的逆向思維,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與能力。
2.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傮w來看,在“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中學英語新課標要求下,在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斷提高,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依然突出。
(1)學生的主體地位未得到應有的展現(xiàn)。按照《課程標準》:“新一輪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注重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的要求,教師理應認知到從“雙基”轉(zhuǎn)到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及必然性,而受傳統(tǒng)閱讀理論和英語標準化測驗方法,特別是應試教育思維定勢的束縛,學生的主體性并未到得應有的體現(xiàn),學生的閱讀能力需求未得以滿足。調(diào)查顯示:95.5%的老師把教學重點放在了知識點傳授上,40.9%的學生認為閱讀課堂氣氛沉悶,毫無興趣,教學內(nèi)容和自己毫不相干。在教學理念上,由于一些教師分不清“英語教學”與“英語教育”的區(qū)別,以至于教育過程缺乏對學生精神上的關(guān)愛及情感上的責任,工作中缺乏動力,無視學生閱讀的需求,削弱了學生將英語閱讀變苦學為樂學的堅強毅力與信心,學生不愿意去克服英語閱讀中遇到的困難也障礙。在日常英語的教學方式上,不少教師仍然沿用一問一答、確定問題的標準答案;在教學過程中,僅僅圍繞單詞、句式、語法及書本上練習講解;在教學內(nèi)容上,以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貫穿語言知識練習的全過程,認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會做大量試題,在枯燥無味的統(tǒng)一的習題面前,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與自主性及閱讀技能不可能得到培養(yǎng)。這種“滿堂灌”只注重教師“教”,而忽視了學生“學”的“獨白式”教學,依然是現(xiàn)行我國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一貫的教學思路。顯然,這一思路在理論上不僅與《課程標準》的精神相違背,在實踐上更是明顯壓制了學生主體性,其結(jié)果是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教學過程變成了“知識搬運”的手段,教師出于教學任務及指標的完成,而非學生的閱讀需求,忽視了整篇文章的內(nèi)在邏輯與思想構(gòu)建,只是表面上的“逐字逐句”講解,淺嘗輒止,甚至斷章取義,造成了英語閱讀就是背誦、記憶語言點的錯誤思維。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被忽視。英語閱讀“教”的落腳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事實上,教學方式、授課內(nèi)容的單一化表現(xiàn)出的應試教育過程中學生情感(尤其是認知心理)方面的需求并未被引起足夠重視,學習興趣缺乏。首先,不少教師在選擇閱讀教材時,大多以知識點較多、篇幅較長取代時代性、趣味性的材料,忽視閱讀材料自身的寓味性,這種毫無生動可言的教條式教學,導致學生學習只是“跟隨”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非發(fā)自內(nèi)心的主觀意愿。更為嚴重的是,由于教學過程中互動環(huán)節(jié)的缺失,課堂內(nèi)容的枯燥乏味,學生僅僅是作為一個知識點的被動接收者,沒有開動積極的思維去理解文章主旨,學習毫無興趣可言,并開始產(chǎn)生反感心理,長此以往,勢必影響英語閱讀效果。顯然,這種單純的以填鴨式灌輸給學生的授課完全壓制了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其次,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閱讀材料一般是教師出于教學任務、應試教育,指定的書本上文章及相關(guān)的考試試題,并總是以書本上的文章為惟一性,大量布置學生閱讀、練習枯燥乏味的書本,在種情況下,學生將教師指定的材料作為一種固定的“依靠”,完全以教師的講解思路取代主動思考、啟發(fā)式閱讀。由于習慣性“跟隨”教師指定的固化思維,學生覺得只需要完成老師布置的閱讀要求即可,不愿意、也不會去選擇閱讀自己關(guān)注的文章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把過多的精力集中在某個單詞的理解上,不僅大大降低了閱讀的速度,更忽略了對整篇文章主旨的把握。顯然,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對學生來說,只能是一種負擔,結(jié)果勢必適得其返。
(3)英語閱讀策略的講解與指導不足。由于學生主體性未被尊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被忽視,英語閱讀策略的講解與指導也明顯不足,具體體現(xiàn)在:首先,忽視閱讀策略的訓練。數(shù)據(jù)顯示:58.7%的老師認為教會學生使用閱讀策略的非常重要,而事實是,98.3%的老師在課堂上看重知識點的講授。換言之,作為影響學生閱讀水平提高根本因素的英語閱讀策略訓練并未引起教師的關(guān)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倚重于“聲讀”,忽視了學生的自主默讀能力的潛在能力。不少教師在講解文章時,習慣讓學生標注生詞、詞匯,直接查找有詞典理解其意,這大大壓縮了學生根據(jù)上下文語境猜詞的主動性,閱讀課程變成了單純的接受課。其次,缺少預習指導、閱讀學習反思的環(huán)節(jié)。不少教師上課前,直接“開門見山”,事先并未對前段時間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jié),及本節(jié)課如何安排的內(nèi)容分析,承上啟下環(huán)節(jié)的缺失,導致教師講解過程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更為重要的是,一些教師并未認識到閱讀結(jié)束,并非等同于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相應的閱讀策略及對知識的吸引、消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愿意,不善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鞏固學習知識,缺乏閱讀課后的反思,學生自查、自省、自我發(fā)現(xiàn)的好習慣難以養(yǎng)成,勢必使教學效果與閱讀過程大打折扣。
三、初中英語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路徑
針對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系列問題,應立足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提升教學質(zhì)量,具體而言:
1.重塑職業(yè)道德,將情感融入教學全過程。教育家喬姆斯基曾言:“人先天就有語言智能,后天獲得激勵,使其得到發(fā)展,其關(guān)鍵是情感因素”。如同其它科目的教師一樣,英語閱讀教師不單單是“授業(yè)”人,更是“傳道”者。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建立與學生之間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根據(jù)初中生處于一個心智尚未成熟、對英語學習的好奇心較強的心理特點,教師應深入學生其中,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針對現(xiàn)行英語閱讀教材中文章的結(jié)構(gòu)較為復雜、句子長度適當增加、詞匯密度也隨之增大的特點,如九年級教材中的條件狀語從句、被動句等語法、句型中的重、難點,教師應采用有別于老教材的“填鴨式”多種教學策略,減少學生的焦慮感,在此過程中,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掌握不同學生需求的差異化特點,因材施教,運用表揚等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英語閱讀的信心與毅力。其次,要根據(j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原則,在上課之前,運用教具、實物、圖片、幻燈片,充分利用音樂、表演、故事等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精心選取符合初中學生閱讀并可以引起共鳴的閱讀材料,如在學習《Go for it》Book2 Unit 9 “When was she born”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自主尋找自己感興趣人(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感動中國等)的人物事跡。在閱讀前時,要告知學生本節(jié)課閱讀目的及知識中的重、難點;在閱讀階段,教師事先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后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個人表演、復述、報告或者小組討論,展示等其作品(例如人教版新目標Unit8 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可以這樣來進行設計,引導并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達到理想的閱讀效果。教師只有將滿腔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中,才能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提升教師自身的業(yè)務素養(yǎng)。英語閱讀教學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是本身自我學習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首先,教師應主動接受、開展終身教育。包括參加學校組織的業(yè)務學習及正規(guī)高等院校的學習深造;其次,加自身的業(yè)務學習。從知識面上看,造成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缺乏的主要在于其閱讀量太窄,它“除了語言與思維的相互作用,還包含許多非語言因素,其中文化背景知識對閱讀的影響最大”。顯然,對教師而言,自身應不斷加大課內(nèi)外文獻的閱讀,并對資料的難易程度進行分類,特別是要加強相應知識點關(guān)涉到的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如在講解,“a piece of cake ”時,不能按詞本意“這是一塊蛋糕”翻譯,而要將其隱喻“每個人都能有他做得好的機會”——“小菜一碟” 進行延伸閱讀,以免造成笑話。再如在講解人教版新目標Unit8 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知識點時,可以圍繞“ Thanksgiving”這一主題,讓學生分小組發(fā)言討論“ Thanksgiving”的來歷,社會特點、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通過課內(nèi)課外結(jié)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跳出單純“為學而教”的傳統(tǒng)固化思維,在寓教于樂中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再次,加強同行之間的經(jīng)驗交流,在交流互動中,掌握教學動態(tài),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與能力。
3.整合教學資源。教學過程,特別是英語閱讀教學決非是基于指標任務的灌輸式,而是基于相應的文化背景及多任務階段,教師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方法、借助一定的載體進行互動式傳授過程。這一點在新《課程標準》早已明確: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利用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報紙、廣播或電視等多種渠道、資源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顯然,對廣大英語教師而言,應在堅持以生為本,多維互動、合作的原則下,針對學生個性化差異的特點,充分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shù),應用切塊拼接法、多模態(tài)、思維導圖、語篇銜接、自上而下、創(chuàng)設情景、“文學圈”等不同教學模式,避免教學過程中的“獨白”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推動英語閱讀成為一種良好自我習慣。
四、結(jié)語
初中英語閱讀復雜性對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教學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論題開展了相應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優(yōu)化策略,不同的學校、區(qū)域可以進行調(diào)整,調(diào)整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真正讓學生喜歡上英語閱讀。
參考文獻:
[1]安夢迪.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2]張偉麗.詞塊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
[3]盛恩菊.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合肥師范學院,2016.
[4]王春野.自主學習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4.
[5]劉賀.基于關(guān)聯(lián)理論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證研究[D].渤海大學,2014.
[6]郭婷.語境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4.
[7]鄭英英.建構(gòu)主義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3.
[8]繆國芳.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的研究[J].學周刊,2012 (5):38-39.
[9]李輝.淺談如何抑制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J].學周刊, 2016(26):223-224.
[10]丁惜真.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3):217-218.
[11]張瑞博.導學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證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
[12]倪捷.合作學習應用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證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
[13]李志娟.基于策略訓練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14]王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 2011:12-22.
[15]殷志勇.英語閱讀中的文化障礙突破[J].上海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9(9):31- 35.
[16]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