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波
江蘇鹽城“婚禮上公公強吻新娘”的視頻,近期引出有幾個回合的議論。
又看到律師聲明,稱此事任何文字、視頻、照片,均對當事人構成權利侵犯,各方應立即停止侵權、消除影響并公開道歉,當事人保留追究侵權責任的權利。鹽城市文明辦則發(fā)出通知,在全市“倡導文明婚禮,抵制陳規(guī)陋習”,要求黨員干部及公職人員帶頭,對低俗婚禮主事人還將視情節(jié)追究法律責任。
事情大概是清楚了。視頻確實是“鬧新娘子”,這確實是一種“風俗”,不會因此而“打起來”。但婚禮聚會是否具有私密性質而不同于公共場合,婚禮鬧劇是否屬于應予保護的隱私,對婚禮鬧劇進行批評、諷刺、譴責是否構成權利侵害,恐怕并不由一紙聲明說了算。
對當事人來說,一個聚集上百人乃至數(shù)百人的婚禮,雖是“私人聚會”,但場所有時是露天,宴席擺在街頭,有時是室內,宴席擺在大廳,都沒有什么私密性可言。婚禮要“鬧新娘子”,也是要造成一個場面上的影響,意不在悄然而行。大辦、“鬧辦”婚禮,原本不是就為著“風風光光”,招搖于市人么?大家喝彩稱羨,你覺得眼球效應好,很得意;你演得大家都喝倒彩,就隱私權、名譽權一大堆,這不是只想得好、要做穩(wěn)賺不賠的生意?愿賭服輸,贏得起、輸?shù)闷穑嗌僖灿悬c公平精神,好處與風險都認了。就這種既要“風光”鬧丑劇,又不準別人對丑劇譴責批評的心思,才最不是玩意兒。事情既在公開場合做,就不怕更大范圍內被人說,這才是基本的邏輯。
對律師所來說,發(fā)布這樣一個聲明,可能大家都不覺得訝異。很多人認識中,律師所不過是生意,誰出錢就給誰辦事,律師不過是把當事人要說的用法律語言說出來,他只是一個語言轉換器、一個辦事跑腿的角色而已。但經常地,律師又被視為法律的護衛(wèi)者。護衛(wèi)法律與唯錢是舉,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沖突,以及沖突怎樣處理,內心里是否有什么波瀾,我是不懂的;但表面上,說得都是堂堂皇皇、正氣凜然的樣子,又讓人不能不佩服。
隱私權是什么,法律定義還不是十分清晰。公共場合是否有隱私,過去認為沒有,現(xiàn)在認為有。有法理學者認為,把個人只展露在某一范圍內的東西擴散到更大的他所不愿意擴大的范圍里去,也是侵犯隱私權。如果這樣講,那么侵犯不侵犯就沒有個客觀標準,全看個人自己高興不高興。他在公開場合做了一件事,你擴散了,挺光鮮的,他沒意見,不光彩的,就算侵犯隱私了。就是說,越是損害公序良俗的,挑戰(zhàn)社會價值的,你越是不能公開,因為一公開,就露他了丑,就受到社會批評和譴責,就降低他的社會評價。激濁揚清,就變成濁不可激,從而濁清不分,清也難揚。
還有一點是所謂“風俗”,原本是不可一概而論,而可分為正風良俗和惡風陋俗的,難道一說地方風俗就可以大搖大擺?“移風易俗”不是新詞,自古就有,如果凡風俗就好,那還要移除與改易?鬧新娘、鬧洞房,一些地方還有鬧伴娘,往往是鬧的人開心,被鬧的人扎心,旁觀者起哄,遠望者搖頭。我們并不定論那些鬧劇中的人就真有壞心眼,他們或許也純樸得很,但在鬧婚禮上,一個地方風俗越是無度,這個地方在文明開化上給人的印象就越差,這是不言而喻的?!坝袭敃r出席宴會賓朋的心理期待、營造喜慶氣氛的需要”,迎合的是惡趣味,那種心理期待,是對正常禮俗和人倫的表演性越軌,那種喜慶氣氛,不過是一種粗俗的調笑和取鬧。
一個健康的社會,應當用正當?shù)膬r值觀和文明的行止去成風化俗,而不是用所謂的“道德自治” “風俗由人”作為理由,讓粗野、鄙俗的風氣因“沒犯法”而放任自流,讓惡趣味在相互激發(fā)中越來越不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