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夢蝶
《陳情表》作為高中語文課本(人教版)的一篇課文,在教學中被視為古代抒情文學名篇,重在讓學生體會祖孫之情,促進學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孝道的理解。而對于寫作技巧的講解往往是一筆帶過。其實它不僅是抒情散文,更是一篇應用文。高中語文新課標強調(diào)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和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诖?,筆者以為教師可以從文章結(jié)構(gòu)和語言兩方面深入分析文章寫作技巧,在此基礎上以片段式的寫作幫助學生內(nèi)化這種“拒絕”技巧。
一、層層推進,步步為贏
《陳情表》結(jié)構(gòu)嚴密,一般而言,教學分析都是立足于段落結(jié)構(gòu),其段內(nèi)結(jié)構(gòu)也是值得細細探索的。
筆者把“情”理解為忠孝兩難的窘迫境地。文章分為三層,第一二段是在陳述“情”是什么,第三段是在說明為何要陳情,最后一段在說明解決問題的方案。從“陳情”到“釋情”到“解情”,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說思路不謀而合。
第一段先是表明祖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接著寫自己孤苦多病,意在說明祖母撫養(yǎng)之苦。再寫內(nèi)外無人和劉嬰疾病。從時間上看這是合邏輯的推移,即從李密出生到成家成人,到劉嬰疾病。從少時的孤苦到成人后的內(nèi)外無人,表面是在寫自己的苦,其實不無為最后寫劉嬰疾病,不得廢離做足了鋪墊。于情,祖母辛苦撫養(yǎng)李密成人,李密應盡孝心報答祖母;于事,家中內(nèi)外無人,李密責無旁貸??梢姡硕尉溟g結(jié)構(gòu)之嚴密。第二段先敘朝廷征召之殷,再寫自己進退兩難之實。從孝廉、秀才、郎中到洗馬,征召級別越來越高,以此點明朝廷之清化。接著以“詔、責、逼、催”,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從“詔、責”到“逼、催”程度加深,表明自己處境之難,也暗示自己態(tài)度之堅決。寫朝廷之厚待,越是突出表現(xiàn)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越能說明朝廷催促之實,自身狼狽之真。第三段先說“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為自己暫時無法盡忠而意圖盡孝提供理據(jù)。“況、且、但”之后又層層遞進。盡孝本就是國家宣揚的,加上自己情況特殊,責無旁貸,不是自己不愿出仕盡忠陛下,而是祖母朝不慮夕,無他人可照料。李密可以說是十分高明,把“責任”推至朝廷。不就職,不是因為自身心系舊朝,而是新朝本就重視孝道,而且祖母無人照料,人命危淺是實。由此,我們仿佛有一種感覺,李密不赴命實屬“無奈”。最后一段,先言盡忠日長,盡孝日短之實,然后以懇切請求陛下允許自己先盡孝再盡忠,以此解除狼狽之境。
文章第一層(第一二段)作者先言苦情和親情,再抒忠情,這是為何?筆者以為,據(jù)首的一般有強調(diào)之意。作者強調(diào)了祖孫之情以及祖母無人照料的事實。另外,先“打感情牌”,總能贏得點同情,再說暫拒盡忠之事,也更易于讓武帝接受。第二層,看似是在重復陳情,其實不然。第一層,只闡述了自己陷入了忠孝兩難的窘迫境地的事實即陳情。而第二層則寫道祖母朝不保夕,讓窘迫進一步加深。另外,這一層也暗示了讓自己陷入這種境地的不是自身的原因,而是因為新朝讓自己出仕的時機不對,因而才不得不陳情。此為陳情之緣由。適才讓人覺得錯在朝廷,就已經(jīng)為陛下想好如何處理,在第三層提出解決方案,水到渠成。
第三段匠心獨具,筆者想要重點說明。先言“孝治天下”,再說“不矜名節(jié)”,一步步打消武帝的疑慮。不就職不關乎名節(jié),而在于要奉行“孝治天下”之道。接著又拿祖母病危無人侍奉之實作為不赴命的根本緣由。先寫治國之道本就讓武帝陷入慚愧之地,為了奉行它,武帝已不得不答應李密的請求。[1]再言“不矜名節(jié)”和劉之境況,可謂在情在理。
二、陳辭委婉,情真意切
作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情理結(jié)合來說服武帝。在抒情和說理中,筆者注意到作者的語言表達技巧。主要表現(xiàn)在用詞、句式、修辭手法和留白藝術。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氣息奄奄,人命危淺”“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抒情時用詞恰當,讓人感受到了作者和祖母的深情以及對武帝的忠義?!按钍コ?,沐浴清化”“亡國賊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這次用詞也是精心選擇,竭力貶己尊君,竭力夸贊朝廷,以此來取得武帝的信任。作者還注意利用排比的句式增強氣勢,“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保屓烁惺艿郊鼻械拇叽僦??!凹庇谛腔稹钡目鋸?、“犬馬怖懼之情”的比喻,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讓情感表達更加深刻動人?!胺┦コ孕⒅翁煜?,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盵2]其實是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但作者沒有說出結(jié)論,意在委婉說明要終養(yǎng)祖母的決心。
三、讀寫結(jié)合,內(nèi)化技巧
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學習語言藝術,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有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而要檢測學生對于這樣的安排技巧的把握,并真正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需以作文片段的形式來強化。例如,老師可設置一個情境:小明正在讀高三,但周末有假期,他許久沒見的一位好友約他周末通宵打游戲,但小明并不想去。請你為小明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拒絕書”。老師在指導和評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檢查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委婉;其次,看情感是否真切,說理是否到位。即是否表達對朋友的想念;是否說明打游戲的益處和通宵打游戲的不當;是否提出全面的拒絕理由。最后,看寫作的層次,結(jié)構(gòu)安排。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能檢測學生對于《陳情表》結(jié)構(gòu)技巧和語言藝術的把握和運用,還蘊含著對于“打游戲”這一問題辯證認識。
本文立足于文章的結(jié)構(gòu)技巧與語言表達,讓學生把這種“拒絕藝術”運用到日常寫作中,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湘雅.細讀《陳情表》之忠[J]名作欣賞.2017(2):85-86.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