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呂月琴 江蘇省常熟市實驗小學
課程分析:
“五月五,過端午,鑼鼓喧天賽龍舟,掛艾葉,佩香囊。家家戶戶扎粽忙。”農(nóng)歷五月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它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又稱作午日節(jié)、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基本相同。在每年這一天,大家都會舉行掛艾葉、賽龍舟、飲雄黃、佩香囊等民俗活動。其中玲瓏悅目、多姿多色、清香四溢的粽子最受人們的喜愛。本課引導學生了解粽子由來的傳說故事,體會節(jié)令習俗,感受粽子中的美食文化、深刻寓意,觀察各色粽子的共同特征和個性特點,最后用柔軟的黏土一起來包個粽兒,過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吧!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及愛國情懷,并在解說當?shù)剡^端午節(jié)的習俗中增長歷史知識。
2.觀察,分析,品味粽子的形、色、味等方面的特點,感受粽子文化、寓意與藝術性。
3.用柔軟的黏土和一定的陶塑方法捏塑表現(xiàn)心中的粽兒形象,燒制后展示,從而進一步體驗中國民族節(jié)日——端午節(jié)包粽兒的快樂。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相關端午節(jié)的錄像資料、教師范作等。
學具:收集的粽子資料、淺色紫砂泥、高白泥、彩色瓷土、泥漿、泥塑工具、陶瓷顏料、各色釉料等。
教學過程:
一、猜猜粽子謎語,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師利用課件播放粽子的謎面,讓學生猜猜是什么食物。
謎語1:生在青山青朵朵,爬巖爬坎去找我,找到回家吃飽飯,拿棵草草拴住我。
謎語2:她是田家女,穿的竹家衣,下水去洗澡,上岸才脫衣。
謎語3: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清貧,半世煎熬。
謎語4:金枝玉葉山上飄,流落人間冷水澆,僅僅為了一把米,被人繩索捆在腰。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一下子猜出來了這4個謎語的謎底是清香撲鼻、耐人回味的“粽子”,教師板書“粽”字,并出示粽子的圖片和一盤粽子實物。引導學生說說粽子通常在哪個節(jié)日里吃得最多呀?對了,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的時候人們常常要包粽子、煮粽子和吃粽子。五月來時粽兒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粽子的世界,了解粽子的由來,感受粽子文化,觀察粽子特征,最后用柔軟的黏土一起來包個粽兒過端午節(jié)吧。教師板書完整課題:包個粽兒過端午。
二、說說粽子由來,感受節(jié)日習俗
師:美味的粽兒能成為端午節(jié)的節(jié)令食品,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故事呢,哪位同學能來說說?
在學生簡述的基礎上教師小結粽子的由來,粽子與端午節(jié)的關系等。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初五,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以后每年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江祭奠,從而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后來人們又擔心所包的“筒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于是就開始用蛟龍最怕的艾葉包住,五色絲線捆扎粽體。再后來又用蘆葦葉、荷葉包粽子?!拜匀~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jié)節(jié)令食品。
三、觀察粽子特征,品味粽子寓意
①觀其形
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你知道它包含幾個頂角、幾條棱、幾個平面、幾個三角形嗎?
可以看看自己帶來的粽子食物或者粽子照片,小組討論一下,一起來解開此中的秘密吧。
因時期不同、地區(qū)不同、所用的原材料——粽葉不同,粽子就被人們“裹”成了各式各樣的造型。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粽子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菱形等各種形狀。由于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較大,常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狀如錐子。
②察其色
粽子種類繁多,風味不同,除鮮肉粽、豆沙粽、白米粽、蓮子紅棗粽外,還有用咸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雞肉丁、鴨肉丁、燒肉、冬菇、綠豆等調(diào)配為餡的什錦粽等。
黏韌清香、別具風味的粽子很受人們的喜愛。同學們,你們喜歡吃的粽子是哪個品種呢?你在品嘗粽子的時候有沒有觀察過:粽葉與粽肉的顏色各是怎么樣的呢?誰來說說?
例如:粽子用翠綠的箬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后,剝開墨綠色的箬葉,只見潔白的米團里仿佛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
③品其味
粽子玲瓏剔透,清香四溢,軟糯如玉,入口潤滑,甜而不膩,回味悠長。它們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yǎng)豐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兒都喜歡吃。中國最有名的粽子產(chǎn)在魚米之鄉(xiāng)的浙江湖州和嘉興。這兩個地方的粽子做法,已經(jīng)成了中國粽子的標準。嘉興五芳齋的鮮肉粽四季供應,用筷子分夾四塊,塊塊見肉,芬芳和潤,酥爛嫩鮮,肥糯不膩。湖州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見長,以豆沙、豬板油丁為餡并不稀罕,難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紅小豆煮爛去殼,再加糖、熟豬油、玫瑰原汁炒至烏黑晶亮有勁。這種豆沙吃起來香、潤、細、滑。
四、借鑒制作步驟,學習包“粽”方法
1.感受包糯米粽子的過程
包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一種傳統(tǒng)風俗,其制作可謂典雅、精巧。人們包粽子的粽子葉一般是葦葉,這種闊而長的葉子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稱為粽葉。
①選料備用,洗米,搓綠豆皮,煮粽葉,切肥肉,準備冬菇、蛋黃、彩色棉線等。
②包裹捆扎:先拿起一片葉子,彎成漏斗的形狀;然后抓一把糯米,均勻散放在葉子底部;再鋪一層綠豆,挑選肥美的半肥瘦豬肉,往中間一放,按兩下,把切好的四分之一蛋黃放置中間,兩頭鑲嵌冬菇。接下來,依次重復開頭的步驟,再沿粽葉的邊緣多繞幾層粽葉,并輕輕拍一下粽身,好讓粽里的米更厚實些。最后將粽葉從左向下相折,并拿起彩色棉線緊緊繞上兩三圈后打結。這樣,眨眼工夫,一只結實的粽子就包裹完成了。
2.學習用黏土包粽子的方法
圖1:用高白泥搓三個球。
圖2:將柔軟的淺色紫砂泥放在擠泥器里擠出細細的泥條來。
圖3:將泥條環(huán)繞在小泥球上。
圖4:將貼好的小泥球放在左手手指上,右手向內(nèi)搓動泥球的一頭。
圖5:用同樣的方法搓泥球的另一頭。
圖6:彎曲泥球兩頭。
圖7:放在手心里自由搓泥球。
圖8:將攪胎好的泥球拍成泥片作為粽葉。
圖9:用高白泥做空心三角粽粽體。
圖10:用毛筆在粽體上刷泥漿。
圖11:將攪胎好的粽葉貼在粽體上。
圖12:用紫砂泥做五官,蘸白泥漿貼在粽體上。
圖13:陰干后上釉燒制。
3.包陶瓷粽子學習提示:
用黏土包粽子,粽體可以取高白泥搓一個空心圓球,然后用木搭子輕輕拍成正三角體或金字塔形,陶瓷粽葉和粽餡還有一些特殊的技法,我們來看看孩子們是怎么制作的。
①灑干泥粉做“豆沙粽”。
圖1:用高白泥做三角粽形,用紫砂泥捏成豆子狀,貼在粽子頭上。然后在粽子身體上用毛筆刷泥漿。
圖2:在粽子頭上灑干的紫砂泥粉,做成豆沙粽的感覺。
②貼片法做“花卷粽”
圖1:用做花卷的方法,將拍好的高白泥與紫砂泥卷在一起,并用不銹鋼尺切成片狀。
圖2:將3個花卷泥片分別貼在三角粽粽體上。
③用陶泥拍長條泥板,并用工具壓印出粽葉的肌理感。
同學們,大家在制作粽子的時候可以利用各色泥,采用搓、捏、壓、團、切和攪胎等方法,力求做出不同造型、不同品味的粽子來。
系蝴蝶結的兩只粽子 戈辰小雪 10歲、郁沁霓 8歲
粽兒龍舟賽 濮焱 11歲
香甜的豆沙 束子巖 10歲
五、展示我的“粽兒”,享受成功樂趣
舉行“包個粽兒過端午”作品展示活動。
1.說說自己包制表現(xiàn)的粽兒形、色、“味”各是怎樣的?此粽兒還有什么特殊的含義?
2.選選自己最喜歡的粽兒形象,吸引你的是粽兒的造型表現(xiàn),還是肌理制作?或者是名字寓意?
3.將學生捏塑、彩繪、燒制好的陶瓷粽子布置在一起,可以穿繩懸掛或創(chuàng)意擺放,不僅可以增添節(jié)日氣氛,還可以讓學生感受集體創(chuàng)作的粽子世界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課后師生還可以利用美篇、微信公眾號、學校全息學習平臺,將學生課堂制作焙燒好的粽兒形象及時發(fā)布,引導學生課后再做交流學習。
六、提升本課內(nèi)涵,延續(xù)學習興趣
五月來時粽飄香。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傳統(tǒng)習俗是古代先民寄希望于通過紀念屈原,使國家富強、風調(diào)雨順,人民安居樂業(yè)、子孫興旺。民間還有將粽子作為結婚送禮和搬新家的風俗,象征“種子”,有早生貴子、喜添新人的寓意;也有用作考生賀禮,將粽子做成筆形,寓意“必中”。
小小的粽子不僅形色嬌美,而且味道鮮甜,今天我們用陶瓷藝術再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粽子”形象,還在玩泥的過程中體驗了端午節(jié)這一特有的民族節(jié)俗。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元宵節(jié)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傳承!
豆沙與白米粽 姚景添 10歲、殷朗 8歲
粽公公 劉青青 8歲
粽長老 薛張睿 10歲
粽王 朱俊宇 10歲
美味的粽子 徐秋、徐朱辰母子
可愛的粽弟弟 朱玉萍、高以航母子
可愛的豆沙粽 嚴天煜 8歲
吉祥三寶 張?zhí)砥?6歲、高以航 6歲、章湉田 10歲
呂月琴老師輔導的學生陶藝作品
可愛的倆粽兒 黃佳穎、殷朗 8歲
瞧,這倆粽兒 徐嘉怡 10歲
倆粽奶奶 溫新利、梅一水 8歲
兩個白米粽 殷朗 8歲、顧遙遠 10歲
兩個可愛粽 劉梓菲 8歲
三個粽兒 姚景添、顧遙遠、陸梓萌 10歲
粽小妹 郝憶涵 8歲
開心的粽奶奶 周公羽 13歲
系蝴蝶結的粽子 劉青青 8歲
爺爺婆婆粽 張?zhí)砥?、高以?6歲
玉石粽 黃敏、殷朗母子
甜美的豆粽兒 戈辰小雪 10歲、郁沁霓 8歲
江南小角粽 吳潔、王吳萌母女
快樂小粽 曹子怡 7歲
開心粽 章田湉 1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