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望倫
摘 要:提高興趣進行寫作,順應同學們的情緒而安排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因時而異;讓學生激活靈性,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保持樂觀積極地人生態(tài)度,享受美好和不平凡的生活。
關(guān)鍵詞:寫作愿望 激活靈性 初中語文
學生們對作文一向頭疼,我們老師也總是抱怨學生缺乏靈氣,投入很多,收效不大。但前不久的一節(jié)作文課,卻令同學們開心不已,課堂上同學們以積極主動態(tài)度投入其中,反響之強烈,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叵肫饋恚两窳钗译y忘。在此,我也想遼東獻豬,獲得一點自我滿足。[1]
一、課前準備,醞釀情緒
那是一個下著小雪的早晨,上早讀時,開始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眼睛總是向窗外瞄,我還提醒他們認真讀書,但隨著雪雪下越大,我看到大多數(shù)同學們的注意力已經(jīng)被拿雪花吸引住了,我的提醒似乎起不到作用了,于是我靈機一動:為什么不趁勢而為,讓他們細致觀察,寫出一篇作文呢?這時,我提出這個想法,得到同學們一致熱烈回應。上早讀時同學們不像以往書聲瑯瑯,而是靜靜地看著窗外,看著那如同空中撒鹽一般細小而密集的小雪粒落到地面,那樣專注,勝過以往。下早讀后,同學們歡呼雀躍,沖下教學樓,到操場去親近久違的雪去了:有人在操場奔跑,看似沒有目標,但見到誰都很開心;有人就不那么安分,見到熟識的,一個小雪團就飛過去了,你來我往,操場上頓時熱鬧起來了。
二、課堂感受,體味雪趣
1.課堂觀察與初步表述。上課以后,就能從從他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還可以感覺到他們的興奮和喜悅。接著,就讓學生繼續(xù)觀察。不久,雪就小了,先前的小雪粒變成雪花,一片片稀疏的雪花打著旋兒飄落到地面,又是一種感覺。于是,在寫作文之前,先讓同學們說說自己看到的雪的情態(tài)……[2]
2.聯(lián)想比擬,美化文章。同學們由眼前見到的很自然的就聯(lián)想到《詠雪》中謝安侄子和侄女的兩個比擬:“撒鹽空中差可擬”和“未若柳絮因風起”,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加深了對雪的感悟;又進一步問學生關(guān)于描寫雪的詩句,有學生就說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讓學生體會詩中透出的別樣的春天溫暖和煦的感覺;又提示學生《濟南的冬天》中老舍先生描寫小雪后濟南城時用到的一個比喻句“唐代名手畫的一幅水墨畫”,讓學生透過北面的窗戶,看近處的操場、圍墻、墻外的樹木,稍遠處大明宮遺址公園里的小山、亭臺和縱橫交織的路,更遠處的高層樓房,這樣遠近高低,錯落有致,疏淡得宜,不也是一副絕佳的水墨畫?結(jié)合雪前幾天的霧霾,讓學生想象雪后的清新與明朗,體會這場雪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這樣的交談,進一步激發(fā)起學生寫作欲望。
三、趁熱打鐵,完成作文
接下來,同學門打開了思路,寫作就更順暢了。到下課時,有的同學已經(jīng)寫了一大半,就是動手慢的,也已經(jīng)寫了近一半,這種速度,是以往從未有過的。
課后反思:
上完這節(jié)作文課后,我在為學生們以這樣高的興趣進行寫作感到高興的同時,也為自己能夠順應同學們的情緒而安排的課堂教學如此順利感到高興。過后回想,給我以下的的啟示:
1.生活是學習的源頭
朱熹在《觀書有感》中有句是很好:“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苯虒W如果能走出僵化的模式,能多關(guān)注學生,順應他們的意愿,接地氣,讓他們實時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獲得新鮮而又奇特的體驗,事倍功半,何樂而不為?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節(jié)課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打好寫作基礎,再通過聯(lián)想、類比,加深學生的體驗,再結(jié)合學校實際位置,強化學生的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愿望,由要我寫變成我要寫,學生寫起來自然不同于以往。也許是以往的作文學生不感興趣吧,學生情感投入不到位,缺少激情,沒有寫作的欲望,硬著頭皮擠牙膏,自然難寫出好文章。從這點說,我們在條件許可時,盡可能多的觸動學生心靈,做不違背學生意愿的文章。
3.擦亮學生審美的眼睛
羅丹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審美的眼睛。怎樣才能讓學生擁有審美的眼睛呢?前幾天和一位同事閑聊時,說道學生的好動特點時,這位老師說了一句話,對我很有啟示:“好動是小孩子的天性,保持了這份天性,才會讓孩子具有靈性?!贝_實如此,我們老師在教學生養(yǎng)成習慣乃至于學習知識,不是要泯滅學生的天性,需要因時而化,不失時機,教學生學會審美,讓學生具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能夠敏銳地體察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讓學生激活靈性,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保持樂觀積極地人生態(tài)度,享受美好和不平凡的生活。[3]
結(jié)語
語文課多一點靈性和趣味,既需要語文老師有較為深厚的文學,更需要語文老師具有率真質(zhì)樸的赤子情懷,還要有不斷嘗試上下求索的執(zhí)著精神。
參考文獻
[1]林雪煌.淺議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J].考試周刊,2015(06).
[2]吳建強,陳文.讓學生的作文“真”起來[J].江蘇教育研究,2009(02).
[3]謝輝.生活化作文教學的嘗試[J].中國民族教育,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