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璐粼
摘 要:思維和語言兩者互相依存。思維品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言語能力的發(fā)展;而言語能力的強弱也制約著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把言語培養(yǎng)與思維訓練緊密結合起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這兩項能力的協調發(fā)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思維訓練 言語能力 緊密結合 協調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一項基本任務,而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又離不開思維的發(fā)展。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的間接的、概況的反映。是一種借助言語實現的,揭示客觀事物本質特征、內部聯系及規(guī)律的高級認識過程。人的思維,與言語密不可分。言語是個體借助語言材料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影響別人的過程。它是個體對語言的運用,同思維一樣,是一種心理現象。言語能力的高低,直接受著思維水平的制約。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思維是寫作的第一步功夫?!睂懽?,其實就是言語(準確地說,寫作是書面語言的高級形式)。由此可見,思維與言語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兩者互相作用,互相滲透,有力地推動了各自的發(fā)展。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這兩者的互相促進呢?下面我將結合小學低年級語文的課例,談談這個問題的具體實施過程。
一、在想象、說話中,訓練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運用已有的直觀形象(表象)解決問題的思維。低年級學生長于形象思維。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再現表象,充分發(fā)揮想象,在用語言表述出來,可以有效地發(fā)展他們的形象思維和言語描述能力。
如《雷雨》一課,教師可以運用雨中、雨后景象的兩幅插圖,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觀察圖畫,運用恰當的語句敘述雨中情景;然后對雨前、雨后的景色作作比較,并展開想象說說課文中沒有寫到的景物,這樣就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經過仔細觀察,前后聯系,發(fā)揮想象說了這樣一段話:“雨過天晴,天空藍藍的,地上的小草像是鋪上了一層碧綠的地毯,花苞上清水滴滴,花朵格外鮮艷,大樹在雨中洗了個澡,樹葉綠油油的,小鳥在樹枝上唱歌啦!雨后的景色多么美麗!”這段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話語,出自一個二年級小學生的口中,是多么讓人欣喜啊!
二、在理解詞、句、段的過程中,訓練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又稱邏輯思維,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達到對事物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認識的思維。人的思維,尤其是抽象思維,與言語密不可分。人們在言語中使用的每一個詞,都有特定的對象,如“動物”一詞就指一類特定的對象,而且詞又具有概括性。因此,人們可以借助詞進行抽象思維,認識事物的本質。詞和句的訓練都是低年級閱讀教學最重要的基本功訓練。詞的理解不能以詞理解詞,單從字面意義上去理解,應當把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這樣才能使學生體會得更深刻。
低年級的課文,篇幅一般比較短小。但也有一些課文較長,自然段較多,這時候,教師就應幫助學生理清層次,了解每一層之間的邏輯關系,為中年級學習分段作準備。如《風娃娃》一課用“來到田野”、 “來到河邊”、“來到廣場”理解課文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初步認識課文的邏輯順序;《我是什么》則先揭示每一層的大意,然后要學生按大意分層次。劃分層次,理清文章的脈絡,也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最高一級的思維活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新時代開拓型、創(chuàng)造型人才所必備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高度精確,培養(yǎng)求同思維
求同思維,也稱集中思維,是針對一些不同的材料或一個財料的不同方面進行分析綜合,發(fā)現其中共同只處的一種思維方式。如課外閱讀《皇帝的新裝》一文,教師可在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皇帝、大臣、官員、騎士、騙子的表現(言行、心理),說說他們的共同點。學生很快地發(fā)現這些人雖然言行各異,但是他們?yōu)榱司S護各自的利益都在相互欺騙。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一個字概括課文的內容。學生們都紛紛發(fā)表意見,最后歸結到一個騙字上,原來這是一群騙子。課文的諷刺意義是不言自明的。這種思維形式,能開發(fā)智力,啟迪智慧,極富創(chuàng)造性。
2.廣開言路,發(fā)展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也稱發(fā)散思維,是指不按一種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多方面、多度、多層次、多起點、多結果地來考慮問題。求異思維是由社會的復雜性決定的,任何一件事的成功或失敗都不可能只有一個方面的原因。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如學完《皇帝的新裝》這一課后,可引導學生思考一下皇帝受騙的原因,學生會從不同的方面來分析:皇帝愚蠢,騙子的騙術高明,大臣、官員自私自利,市民不愿意說真話,于是導致了皇帝被騙出丑。這樣一來,學生的思路就打開了,思維也就活躍起來了。
3.同異結合,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在思維訓練中,我們還可以把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結合起來,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理解《狐假虎威》這個故事,教師可讓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狐貍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走去,你知道誰在前,誰在后嗎?為什么?”讓學生大膽發(fā)言,各抒己見。
生:狐貍搖了搖尾巴,說:“我?guī)е愕桨佾F面前走一趟?!薄皫е币辉~就說明了狐貍在前,老虎在后。(這個學生從“帶著”這個詞語中悟出誰在前,誰在后。)
生:課文寫的“狐貍和老虎一前一后……”那一定是狐貍在前,老虎在后。(這個學生從詞序的前后關系中分析誰在前,誰在后。)
生:從插圖上也可以看出狐貍在前,老虎在后。
生:從百獸眼中也可以看出。它們先看見狐貍,再往狐貍身后一看,?。∫恢淮罄匣?!說明老虎在狐貍后面。
通常,一個啟發(fā)性的問題不過是三言兩語,但卻能使?jié)M堂活躍,因為提問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真可謂是“寓教學于設疑之中,寓解疑于趣味之中”?。《鞲袼乖浾f過:“思維著的精神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苯處熥鳛橐幻麍@丁,有責任時時灌澆這最美麗的花朵。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在重視發(fā)展學生言語能力的同時,也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定能使這朵花兒開放得更為燦爛,更為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