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建忠
遼沈戰(zhàn)役結束后的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就指出:“中國的軍事形勢現(xiàn)在已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即人民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早已占有優(yōu)勢,而且在數(shù)量上現(xiàn)在也已占有優(yōu)勢?!碑敃r,國民黨軍有290萬人,而人民解放軍則有300余萬人。到三大戰(zhàn)役結束時,國民黨軍僅有204萬人,人民解放軍則上升為358萬余人——這個轉折的關鍵就是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的勝利,大大地加快了全國解放的進程。
三大戰(zhàn)役中,國民黨軍起義、投誠和被俘的人員各是多少?我軍怎樣對待這些起義、投誠和被俘的人員?這些人員被我軍改編后,與我軍一起繼續(xù)對國民黨軍作戰(zhàn)嗎?就廣大讀者普遍關心的這些問題,筆者在此一一做出解答。
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中我軍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績
起義、接受改編、投誠和被俘人員的數(shù)字,我了解的資料主要有三種,由于種種原因,具體數(shù)字并不一致:
——解放軍總部公布:在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的三大戰(zhàn)役中,共爭取國民黨軍起義4個軍(整編師)部、11個師(旅),共7.45萬人;改編1個總部、2個兵團部、8個軍部、26個師(旅),共25萬人;投誠1個兵團部、2個軍部、8個師,共12.17萬人;俘虜98.56萬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公布:遼沈、淮海、平津戰(zhàn)役分冊中,共爭取國民黨軍起義3個軍部、8個師,共5.45萬人;改編1個總部、2個兵團部、8個軍部、25個師,共25萬余人;投誠2個軍部、6個師,共10.86萬人;俘虜87.7萬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綜合冊與地區(qū)冊)》公布:起義4個軍(整編師)部、10個師(旅);改編1個總部、2個兵團部、8個軍部、26個師;投誠1個總部、2個兵團部、4個軍部、15個師。
以上三個統(tǒng)計有所不同的原因,一是當時對投誠與被殲滅區(qū)分不明,將投誠列入被殲滅之列;二是統(tǒng)計的范圍不同:《國民黨軍起義投誠 》綜合冊與分冊的記述與統(tǒng)計是經過調查研究與當事人的回憶而確定的,本文《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綜合冊與地區(qū)冊)》的統(tǒng)計是筆者綜合整理而成的。
對國軍部隊的改編及對投誠部隊和俘虜?shù)恼?/p>
在解放戰(zhàn)爭中,對國民黨軍起義部隊和投誠部隊的改編,是我人民解放軍的一項重要任務。當時的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的基本方針政策是:團結、教育、爭取、改造,并根據(jù)其性質不同和其對人民革命戰(zhàn)爭所做貢獻的不同,在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對起義部隊的改編。
在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中,爭取起義的國民黨軍不管是有中共秘密組織的部隊,還是國民黨軍內非嫡系部隊,都是在國民黨的控制下,很多人的立場、觀點、思想、作風都是舊的,對這些部隊的方針,就是根據(jù)人民解放軍的制度進行改編與改造,正如東北野戰(zhàn)軍政治委員羅榮桓所說:“黨對起義部隊所采取的方針,是用革命的方法,進行徹底的改造?!备脑熘反篌w是:
授予番號,列入“人民解放軍”序列。對于起義部隊通電加入人民解放軍,毛澤東、朱德致電表示“極為欣慰”:“希望你們團結一致,加強部隊的政治工作,改進官兵關系與軍民關系,以便早日出動與人民解放軍并肩作戰(zhàn),為完成全國革命任務而奮斗?!彪S后,中央軍委正式授予他們以“人民解放軍”番號。如:吳化文部與華東野戰(zhàn)軍魯中南縱隊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軍,吳化文任軍長;曾澤生部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曾澤生任軍長;何基灃、張克俠部第59軍與華東野戰(zhàn)軍渤海縱隊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3軍,張克俠任軍長;第77軍第132師與華東軍區(qū)之江淮軍區(qū)2個旅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4軍,何基灃任軍長;廖運周部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軍第42師,廖運周任師長。這些起義部隊經過改編與合編,人民解放軍新增加了4個軍、10個師的番號,使他們得到了新生和榮耀,人民解放軍得到了發(fā)展壯大。
在新建部隊建立黨委制。為了保證黨對起義后新建部隊的絕對領導,中央軍委決定在起義改建的部隊建立黨委員會制度,即建立黨委會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一開始,軍、師、團建立了黨委會或支部;后來,隨著黨員隊伍的發(fā)展,營以上都建立了黨委,連隊建立了支部,形成了領導與團結的核心。從而保證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路線、方針、政策在新建部隊中的貫徹執(zhí)行。
建立政治委員和政治部制度。政治委員的職權是保證黨的路線與上級命令之執(zhí)行,領導政治工作和黨的工作,對黨及政治工作有最后決定權力。中央軍委對新授番號的軍、師都任命了政治委員,各團也任命了政治委員,營任命了教導員,連任命了政治指導員。同時,建立了政治部(處)。各軍、師、團的政治部、處,要負責貫徹執(zhí)行“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的三大基本原則;實行政治上、軍事技術和經濟上的三大民主;在機關和連隊建立革命軍人委員會,開展部隊內部的民主活動。這樣,便從制度上進一步保證了“解放軍化”。
進行政治思想教育。通過對兩種軍隊、新舊社會對比和“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教育等,明確與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從而為把舊軍隊改造成為新型人民軍隊打下了思想基礎。
上述制度、組織、思想的建設,只是開始,還將隨著作戰(zhàn)、建設的發(fā)展而不斷完善。
第二,對北平傅作義部隊的改編。
中共中央軍委根據(jù)北平國民黨軍接受改編的實際情況,采取了一種特殊的處理方式,即撤銷國民黨軍原來的指揮機構,不單獨授予新的番號,實行與平津前線司令部和各兵團、軍合編的方式。1949年2月21日,平津前線司令部、政治部召開改編會議,會議由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陶鑄和傅作義的代表郭宗汾主持,北平接受改編的國民黨軍師以上軍官出席會議。
宣布改編方案。改編方案規(guī)定:“北平周圍聽候改編的原國民黨軍隊,結束其原有的指揮系統(tǒng),正式隸屬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指揮?!痹敿氁?guī)定為:“(一)原國民黨軍華北‘剿總,第四、第九兩個兵團部和八個軍部的三級指揮機構應全部結束,其所有工作人員與直屬隊分別編入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與各兵團部及各軍部;其所屬的二十五個師則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師,各特種部隊則與解放軍的特種部隊合編。(二)國民黨部隊中的政工人員,愿留解放軍工作的,須經過訓練,再行錄用。(三)原國民黨部隊各級軍官凡接受解放軍分配工作的,其本人和家屬均按解放軍各級干部和家屬享受同樣待遇。(四)原國民黨部隊軍官中愿意學習深造的,按其工作職位與程度,分班組織學習,學習期間,其待遇與在職干部相同。(五)國民黨軍官中,愿意回家的,按以下規(guī)定處理:軍官一律按原薪發(fā)給3個月的薪餉,發(fā)給車票,在解放區(qū)內沿途供給食宿;個人財物均可全部帶走;家在解放區(qū)者可分得一份土地;發(fā)給參加北平和平解放證明書,以后愿回解放軍工作者,仍然受到歡迎。”平津前線政治部副主任陶鑄說:“采取上述措施,是因為參加此次北平和平解放的國民黨軍官們,有功國家,有功人民,并且給全國樹立了一個和平解放的榜樣,所以,解放軍和人民愿意對其加以獎勵和優(yōu)待?!?/p>
改編后的隸屬關系。2月26日,林彪、羅榮桓奉中央軍委命令,公布了《 關于北平候編部隊改編后之隸屬關系的命令》,其中規(guī)定:受編部隊的各兵團、各軍與人民解放軍的各兵團、各軍合編,將25個獨立師中的22個分別編入人民解放軍各縱隊,2個獨立師直屬平津前線司令部,1個獨立師因情況特殊另作處理。同日,公布了受編部隊師以上軍官的任命。此次合編,使平津前線各兵團、各軍得到了20多萬改編部隊的補充,為爾后進軍并解放華北、西北、西南和華南,增加了力量。
團結一切力量的政策。在任用接受改編的軍官的過程中,生動地體現(xiàn)了黨的干部政策。毛澤東曾說過:“不但要關心黨的干部,還要關心非黨的干部。黨外存在著很多的人材,共產黨不能把他們置之度外?!边@一點,在改編過程中有著深刻的體現(xiàn)。2月22日,改編工作正在進行中,毛澤東在西柏坡接見傅作義、鄧寶珊時,握著傅作義的手說:“過去我們在戰(zhàn)場見面,清清楚楚;今天我們是姑舅親戚,難舍難分。蔣介石一輩子耍碼頭,最后還是你把他甩掉了?!闭劦綄Ω底髁x部原有人員的政策時,毛澤東說:“我俘虜你的人,都給你放回去,你可以接見他們。我們準備把他們都送到綏遠去。他們到了綏遠,可以現(xiàn)身說法,共產黨對他們一不搜腰包,二不侮辱人格,可以幫助在綏遠的人學習學習,提高認識嘛。這些人我們以后還要用哩!”這實際上是對一些被俘的軍官通過在綏遠起義,改變他們的政治身份,這體現(xiàn)了毛澤東和黨的一種很大的胸懷和政策。毛澤東還問傅作義:“你愿意做什么工作?”傅作義說:“我想我不能在軍隊工作了,最好讓我回到河套一帶去做點水利建設方面的工作?!泵珴蓶|說:“將來你可以當水利部長嘛。軍隊工作你還可以管,我看你還是很有才干的?!边@次談話,傅作義很受鼓舞。從1949年9月至1966年1月,傅作義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以上說明,對北平傅作義部隊的改編和軍官的任命使用,生動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對政治爭取工作和干部政策的極大豐富和發(fā)展。
第三,對投誠部隊的政策。
1948年6月8日,新華社關于“投誠”的解釋是:“投誠是消極的,也就是自動投降的客氣說法?!薄叭绻峭耆鲇诒黄龋蛲稒C欺詐,在轉入我方后,必須繳械編散?!?947年4月,東北民主聯(lián)軍總部發(fā)布《 對起義投誠和被俘國民黨軍官兵的政策》稱:“對于放下武器,不再與人民為敵的蔣軍官兵,即可聽其志愿選擇,愿參軍者歡迎,愿改業(yè)者自愿,愿學習者進學校,愿回家者發(fā)給路費資助回家?!边@一政策對在大決戰(zhàn)中投誠的部隊是適用的。
放下武器投誠的條件。凡放下武器投誠的部隊都是在他們處境危殆時找解放軍投誠的,其自提條件一般是:“放下武器,要求保證個人生命財產安全。”我軍的政策是:“軍官愿參加解放軍的,按解放軍同級干部待遇;不愿參加的,遣送回原籍,不加侮辱(新七軍投誠的條件即是如此);對其部隊進行解散,融入解放軍?!?/p>
對投誠“給以禮遇”。對于投誠部隊提出的要求,我軍一般是同意的。特別是有些投誠部隊的代表提出:“對放下武器投誠的,(解放軍)不要對外宣布。就說是‘被殲,不要說‘投誠,以免在南京的家屬遭到迫害?!睂Υ耍夥跑姶砭枰酝狻|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則是一個特殊的例子。鄭洞國是黃埔一期生、國民黨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國民黨嫡系將領之一。1948年10月17日曾澤生率部起義后,周恩來18日即致電鄭洞國稱:“曾軍長此次義舉,已為兄開一為人民立功自贖之門,”盼兄“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行列”。當日12時,毛澤東為軍委起草致林羅劉并轉圍困長春的部隊領導蕭(勁光)、蕭(華)、陳(伯鈞)電稱:“對長春取威迫政策,暫不予攻擊,以促其變化。鄭洞國系黃埔一期生,人老實,在目前情況下可能爭取其起義,則對整個黃埔系軍隊的影響當會很大?!?9日,誤傳“鄭洞國及新七軍軍長李鴻率部放下武器,長春解放”。當日,毛澤東為軍委起草致林羅劉電,要蕭、陳對鄭洞國“給以禮遇”。實際上,鄭洞國是21日5時率兵團部放下武器投誠的。毛澤東之所以電示對鄭洞國“給以禮遇”,是因為鄭洞國的投誠標志著國民黨嫡系部隊與其統(tǒng)治集團開始瓦解。正如鄭洞國后來所說:“每當我憶及此事,我都由衷感謝共產黨的偉大政策?!?/p>
分散融入解放軍各部隊。對于投誠部隊在不保留原編制的前提下,投誠后均分散編入解放軍各部,進行團結、教育、改造,并參加戰(zhàn)斗。
第四,教育與補俘的政策方針。
三大戰(zhàn)役共俘虜國民黨軍80余萬人,對他們的爭取教育和補入人民解放軍,既是一項重要的政策,也是一項新的方針。
對俘虜?shù)膫鹘y(tǒng)政策和補兵情況。人民解放軍對俘虜?shù)膫鹘y(tǒng)政策是:不搜腰包、不打罵、不侮辱他們的人格,愿回家的發(fā)給他們路費放行,愿留者歡迎,經過教育后補入人民解放軍部隊。在過去兩年的解放戰(zhàn)爭中,人民解放軍補入了俘虜兵80多萬人,而補入的解放區(qū)翻身參軍農民110萬余人,從兵源上保證了人民解放軍的勝利。但是在大決戰(zhàn)階段到來時,解放軍的兵源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過去補兵的方針已不適用了。
“以補俘為主”方針的確定。由于解放區(qū)翻身農民的減少,而俘虜兵的增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對補兵方針作了新的確定。1948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對中原野戰(zhàn)軍并告各中央局、各野戰(zhàn)軍提出:“各區(qū)擴兵(包括東北在內)均已致飽和點”?!敖窈笄熬€兵源全部依靠俘虜及某些地方部隊之升格?!薄案鲄^(qū)及各軍區(qū)應大力組織俘虜訓練工作,原則上一個不放,大部補充解放軍,一部參加后方生產,不使一人不得其用,我軍戰(zhàn)勝蔣介石的人力資源,主要依靠俘虜?!边@是中央重要的預見。補俘方針的改變,引起了補俘方法的重大改進。早在1947年10月17日,毛澤東向各軍、各野戰(zhàn)軍介紹西北野戰(zhàn)軍對俘虜實行“即俘即補”的方針。進入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階段后,毛澤東于1948年11月7日指示粟裕等要依照濟南戰(zhàn)役“隨戰(zhàn)隨補、隨補隨戰(zhàn)”的方法。12月22日又指示楊得志等要仿照劉鄧陳粟“即俘即查、即補即打的方針。”后來,周恩來把它總結為“ 即俘、即查、即補、即訓、即打的辦法”,并指出,由于實行了這一辦法,“有的部隊解放戰(zhàn)士竟占百分之八十,少的也占百分之五十至六十,平均約占百分之七十。”從而,使部隊經常保持有充足的兵員和旺盛的士氣。
對俘虜進行“即訓”是重要的一環(huán)。對俘虜進行爭取教育是能夠“即補即戰(zhà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被俘的國民黨軍士兵和青年學生,絕大多數(shù)是出身于勞動群眾家庭,他們被抓入國民黨軍隊后,又受到種種壓迫、虐待,通過教育特別是控訴舊社會、舊軍隊壓迫之苦,就能極大啟發(fā)他們的政治覺悟。加之,解放軍干部對他們的關護,老戰(zhàn)士對他們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使他們很快就能成為很好的新戰(zhàn)士。有許多在三大戰(zhàn)役開始時被俘的“解放戰(zhàn)士”,到戰(zhàn)役后期已經被提升為排長、連長了。后來,關于補俘的政策方針、補俘的情況及對“解放戰(zhàn)士”的使用情況,周恩來評價說:“這種情形是世界戰(zhàn)爭史上所少有的。”
在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的背景下,爭取起義、投誠、接受改編的國民黨軍部隊和幾十萬俘虜,經過團結、教育、改造,達到了從組織、制度、思想和宗旨上轉變?yōu)槿嗣窠夥跑?。這是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正確的戰(zhàn)略指導方針政策的偉大勝利,是戰(zhàn)爭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