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玲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Hp)陽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以及對患者復發(fā)率以及再感染率的影響。方法:選擇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Hp陽性的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患者給予雷貝拉唑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奧美拉唑治療,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潰瘍愈合率以及Hp根除率,對所有患者隨訪1年,比較兩組的復發(fā)率以及Hp再感染率。結果:觀察組治愈率、總有效率以及Hp根除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復發(fā)率和Hp再感染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雷貝拉唑治療HP 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可以顯著的提高治療效果,潰瘍愈合率及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高,復發(fā)率及HP再感染率低,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關鍵詞】雷貝拉唑;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桿菌
【中圖分類號】R5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7-03--02
消化性潰瘍指的是發(fā)生在胃及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性疾病,主要的病因是感染幽門螺桿菌(Hp),病情遷延不愈,需要進行及時的治療,以免發(fā)生嚴重的后果。研究表明[1],根除Hp可以促進潰瘍的愈合,降低復發(fā)率和再感染率。本文采用雷貝拉唑治療了7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復發(fā)率和再感染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消化性潰瘍患者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經過胃鏡檢查確診,均經快速尿素酶試驗以及14 C呼氣試驗檢查證實為Hp陽性,均未接受過Hp根除治療。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12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47.42±9.55)歲;GU 12例,DU19例,復合性潰瘍4例。對照組男24例,女11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7.60±9.51)歲;GU 12例,DU19例,復合性潰瘍4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治療,20mg/次,每天1次;阿莫西林膠囊1.0 g/次,每天2次;克拉霉素片0.5 g/次,每天2次。共治療4w,后2w單獨應用奧美拉唑治療。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給予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治療,10 mg/次,每天1次;阿莫西林與克拉霉素片的用法同對照組。連續(xù)用藥4w,后2w單獨應用雷貝拉唑。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②HP根除率:快速尿素酶試驗以及14 C呼氣試驗均顯示陰性,則表示Hp已根除。③對所有患者隨訪1年,復查胃鏡并檢測Hp,比較兩組的潰瘍復發(fā)率和HP再感染率。
1.4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為患者的胃腸道癥狀完全消失,胃鏡檢查顯示潰瘍愈合處于瘢痕期(S期);有效為患者的胃腸道癥狀基本消失,潰瘍面積較治療前縮小超過50%,處于H期;無效為患者的胃腸道癥狀無改善或加重,潰瘍愈合面積縮小不足50%,處于A期。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兩組間的比較采用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92.86%和97.14%,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86%和80.00%。觀察組復發(fā)率和Hp再感染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率較高,可以導致穿孔、出血、癌變等嚴重的并發(fā)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已證實,消化性潰瘍發(fā)病和復發(fā)的主要原因是Hp感染。因此,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重要措施是抑制胃酸分泌、根除Hp,防止疾病的復發(fā)。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方案是質子泵抑制劑(PPI)聯合2種抗生素的三聯療法,治療效果十分顯著。PPI可以阻斷Hp的SH殘基,抑制尿素酶的產生,有效的根除Hp,促進潰瘍的愈合,降低復發(fā)率。奧美拉唑是第一代PPI,可以不可逆的結合質子泵,起效慢,停藥后容易出現胃酸分泌的失調,潰瘍的愈合較慢,療效不太穩(wěn)定[2]。雷貝拉唑是新一代的PPI制劑,無抗膽堿能和抗H2組胺特性,可以抑制H+/K+-ATP酶系統,從而抑制胃酸的分泌,該藥物結合靶點最多,因此發(fā)揮作用快而持久[3]。抑制胃酸分泌特性:在口服雷貝拉唑鈉20mg后一小時內發(fā)揮藥效,在2~4小時內血藥濃度達峰值,在初次用雷貝拉唑鈉23小時后可抑制基礎胃酸量和由食物刺激產生的胃酸量,抑制率分別為69%和82%,且時間可長達48小時,此作用時間明顯長于藥代動力學中的半衰期(約1小時)。作用機制為抑制H+/K+-ATP酶。雷貝拉唑鈉對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隨劑量增加可輕微增強,但在三天后可達穩(wěn)定水平。即使在停藥后,此穩(wěn)定水平也可保持2~3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率、總有效率以及Hp根除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復發(fā)率和Hp再感染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綜上所述,雷貝拉唑治療HP 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可以顯著的提高治療效果,潰瘍愈合率及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高,復發(fā)率及HP再感染率低,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徐嘉利,周西漢,張慧,等.含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性潰瘍68例[J].中國藥業(yè),2016,25(3):113-115.
陳偉榮,曾安祥.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在幽門螺桿菌性消化性潰瘍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8):143-145.
齊秀榮,趙景成,宗湘裕.雷貝拉唑鈉聯合枸櫞酸鉍鉀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yī)學綜述,2014,20(12):2294-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