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玲
摘 要:語文學科的學習在學生的人生道路發(fā)展中,占據(jù)著別的學科無法取代的地位。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學生學會了明是非,辨真假;學生懂得了文明守法,誠信待人;學生學會了學文識字,為學習其他的學科與知識做好了準備,打下了堅實基礎。因此,探究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教學的策略很有必要,有助于優(yōu)化語文學科教學的效率,使學生得到全面的進步與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許多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不得當,使學生的語文成績很難得到提高,就此進行了探討。
一、確立恰當?shù)慕虒W目標
課時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課時教學目標通常分兩類:一類是即時達成的目標,主要指知識和能力方面的目標,通常課上完就應達成。所以,確立恰當?shù)慕虒W目標,體現(xiàn)了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對自己教學行為的選擇,可以這樣說,教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
二、詳盡的課前準備
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新課標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全面的教學任務觀,確立綜合發(fā)展觀,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激發(fā)想象力和發(fā)展思維能力,強調(diào)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努力從這個方面靠攏。其次是學生的課前準備。教師要在學習新課時,為學生預留一些課前作業(yè),如預習生字、熟讀課文,準備一些與教材有關的材料等,使學生能夠有良好的課文學習基礎,不至于學習新課時會由于生疏而不能理解教師所講內(nèi)容,以致學習吃力;同時課前準備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趣味性,可謂一舉雙得。
三、導入注重情境的趣昧性
一節(jié)課要上得好,有效導人是關鍵。導人處理得好,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其主動參與課堂,使教學事半功倍。情境教學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學需要,采取多種方式,如提問式導人、謎語導人、故事導人、實驗演示導入等,利用、再現(xiàn)或設置多種情境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形式。小學生最富有情感,而且情感脆弱又易被喚起。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采取多種方式,利用、再現(xiàn)或設置多種情境講授語文,讓語文教學趣味化、形象化,確保學生在課堂上能被各種“趣味情境”吸引。
四、重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
小學基礎知識的牢固與否與學生后面語文的學習有著重大關聯(lián)。因此,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從基礎知識、基礎技能抓起。只要基礎夯實了,就為后來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低、中年級的學生,基礎知識著手抓拼音、字、詞、句、段,聽、說、讀到能力,學會使用工具書。達到熟練的掌握,熟練的運用,從而為高年級的閱讀、習作、語言交際等做鋪墊。而高年級學生除了繼續(xù)強調(diào)基礎知識的訓練外,應重點突出閱讀和寫作技能的提高,逐步擴大閱讀面,提高閱讀的要求。在習作上要懂得謀篇布局,不管是紀實作文還是想象作文,都要做到思想健康、條理清晰、語句流暢,能運用自己學過的表達方式,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看法。
五、回歸生活,抒發(fā)作者真情實感
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作文的教學。作文是一種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載體,但是目前的小學生普遍比較排斥寫作文。這是因為他們?nèi)狈懽鞯膬?nèi)容,缺乏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詞匯積累。因此,要讓小學生去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要鼓勵學生去思考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這種來源于生活,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作文對于小學生的性格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建立都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感受生活,學會傾吐
生活需要我們?nèi)ビH自感受,去體悟,每個人對生活的感知是不同的。鼓勵小學生主動積極思考自己身邊所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這種對生活的思考能力也是他們獲取幸福的一種方式。生活的豐富多彩一旦傾注筆下,學生的認知也會得到一個層次和境界的提升,在看待某一個問題時就會更加理性客觀。
(二)閱讀為本,實踐體驗
寫作的內(nèi)容來源于兩個主要的方面,一是來源于閱讀,二是實踐。小學生的經(jīng)歷體驗畢竟是有限的,因此他們主要還是要通過閱讀經(jīng)典作品來拓展自己的視野。小學語文教學要多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讓學生愛上閱讀,積累豐富的文學體驗。在閱讀之余,學生要學會走出去接觸這個社會,多參與有意義的社會實踐,在生活中主動去了解社會、觀察社會。長期堅持和積累將會有利于學生的寫作,學生再也不會感覺無從下筆或者是遇到寫作難以深入的問題。小學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去設計一些實踐活動,比如植樹節(jié)的時候讓學生參與植樹活動等。這些經(jīng)歷使得學生的寫作變得有血有肉,學生也學會熱愛生活,并養(yǎng)成從生活中學習的良好習慣。
六、解除束縛,自主探究
隨著教學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學也逐漸擺脫過去枯燥呆板的教學方式,我們更加強調(diào)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這種方式給了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和自由,更加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和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教育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比語文知識更多的能力,讓他們更加了解自己并主動去探索挖掘自身的潛力。這種喚醒式教學方法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必然趨勢。例如在學習一些唐詩宋詞時,單純的背誦是不可取的,要讓學生學會領略這種詩詞的美好意境,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沉浸在另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這才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總之,教學策略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語文在小學教育階段的地位非常重要,教師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積極對教學情況進行思考,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并且積極想出方法應對。在教學中不斷提出新的有效的教學策略,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參考文獻
[1]王彩霞.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組織策略[J].科技信息,2009(10).
[2]于德英.小學語文探究式學習策略的探討[J].學周刊,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