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
摘要:政治課堂小組活動中,存在小組學生不參與討論及虛假討論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嚴重影響小組活動成效。為了提高小組活動成效,筆者嘗試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競爭氛圍,發(fā)動生生互評,施加懲戒機制等角度探索激發(fā)課堂“小組活動”活力的策略,寄希望通過探索,讓學生在態(tài)度上重視課堂小組活動,在情感上認同課堂小組活動,在行為上投入課堂小組活動。
關鍵詞:小組活動;活力;學生
政治課堂小組活動中,部分學生積極性不高,消極被動應付小組活動,如何改變現(xiàn)狀,筆者探究如下: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課堂小組活動活力
首先、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要彰顯時效性。從心理學角度看,喜新厭舊是人正常情緒反應,富有時效性的情境材料有利于增強材料自身說服力,調動學生對材料關注度、提升學生探究問題參與度。
其次、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要體現(xiàn)生活化。政治教育離不開生活,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增強材料感知力,有利用于學生對文本知識深化和感悟。
再次、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新穎。新穎能夠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達到出奇制勝的教學效果。新穎教學情境能夠富有成效啟迪學生思維,促使學生情感體驗,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興趣,延長學生保持學習興趣。
最后、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要多樣化。單調教學情境反復使用降低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古詩、名言警句、漫畫、音樂、案例、廣告、鄉(xiāng)村材料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打造興趣盎然政治課堂。
二、營造競爭氛圍,激發(fā)課堂小組活動活力
適度課堂競爭能凝聚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你追我趕意識,激活小組活力。
(一)小組限時比賽
教師下達競爭任務,明確競爭時間,小組派出選手相互比較實力。通過勢均力比較,促使學生之間、小組之間你追我趕,互不服輸,學生在良性競爭中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如:小組限時辯論賽、限時背誦、限時默寫、限時互問互答等。
(二)小組綜合實力對抗
課堂中根據小組學生回答問題優(yōu)劣、是否主動回答問題等實際情況給小組綜合積分,比較小組整體實力。這種競爭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激發(fā)組間競爭意識;另一方面凝聚小組內部團隊精神,讓小組之間你追我趕,讓小組內部學生抱團互助。同學之間抱成團后,有利于發(fā)揮小組正能量,抑制小組負能量。例如:當同學走神時,組內同學相互提醒;當同學遇到學習障礙,組內同學間互教互學。
(三)小組應急搶答
不給小組提前準備的時間與空間,通過自主抽題、搶題等模式快速調動學生學習儲備,檢測學習情況,激發(fā)小組競爭活力。例如根據課本內容設置最強大腦、芝麻開門等帶有娛樂性質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中讓小組學生通過搶答方式參與游戲競爭,在游戲中快樂學習課本知識。
三、發(fā)動生生互評,激發(fā)課堂小組活力
生生互評彰顯平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操作方式如下:
(一)同桌互評
同桌既是最近合作伙伴也是最小合作團隊,兩人之間較為了解,容易建立合作與競爭并存小聯(lián)盟。同桌間客觀公正全面相互評價,一方面拉近同桌之間感情,另一方面增強學生好為人師指點江山的樂趣。
(二)組內互評
組內成員是既競爭又合作關系。組內成員相距較近,課堂上,各同學表現(xiàn)盡收眼底。組內互投評價,一方面客觀評選出最佳組員,既鼓勵優(yōu)秀組員又引導組內同學向其學習;另一方面,評選出最有待進步學員,既傳遞無形壓力又發(fā)動組內同學幫助其進步。
(三)組間互評
組間存在相互競爭關系,該關系延伸到組間互評時,學生往往不留情面,一針見血指出對方不足。組間相互評價與教師評價相比較,學生抵觸情緒相對較小,有利于收到更好效果。小組通過明了自己不足,逐步調整修正,達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效果。
(四)大眾評審
在班級中隨機指派或者投票任命等方式選擇四到八名學生擔任課堂大眾評審,大眾評審根據小組評分標準給學生打分,下課前評委根據小組得分情況投票選擇這本節(jié)課表現(xiàn)最佳小組,予以表揚。評分細則制定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商量,共同起草制定,讓學生明確評分細則,讓學生以細則標準指引自己課堂活動。
四、施加懲戒機制,激發(fā)課堂小組活力
學生情況千差萬別,當學生學習內驅力不足時,需要教師對學生施加外在壓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一)末尾淘汰處罰
指定某小組成員全體起立,搶答教師提問,先搶到問題并回答正確的同學先坐下,以此類推最末尾同學接受處罰。此懲罰模式操作簡單,實用性強。一方面,沒有人天生甘愿成為末尾淘汰者,另一方面,在眾多同學面前成為末尾淘汰者,面子上掛不住,促使學生努力向上,爭搶會回答的問題。
(二)定期投票處罰
定期組織小組以匿名方式對小組同學進行評價,投票選擇出表現(xiàn)最有待進步成員,分析原因,是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對于智力因素導致的結果發(fā)動同學給予幫助,對于非智力因素導致的結果教師單獨約談,當面批評教育,限期改正,督促學生改進。
(三)成績檢測處罰
成績是衡量學生學習行為重要指標,它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學生認同感強。教師可以依據天、周、月為單位進行檢測,檢測題目在精不在多,檢測方式不拘一格,教師可以通過選擇題,判斷題和簡答題、填空題等方式快速進行課堂檢測,檢測時間控制在課堂十分鐘左右,對于檢測得分最低學生,給予相應處罰。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策略,讓政治課堂活力與效率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