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貫穿于學習生涯的整個過程中,依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充滿興趣的自主學習探究,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高中語文教師對語文思維要有充分的認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堅持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開拓學生的思維深度,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建設,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語文思維 特點 培養(yǎng)
高中語文教學的關注點,不應只是語文知識,還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特別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由于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實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這些重要指標,給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及提升帶來很大的阻礙。其實,語文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能夠提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同時也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
一、語文思維的特點
(1)交流性
語文課堂中,教師根據(jù)相關知識設立問題,引發(fā)同學們學習和,給同學們建立了一個交流討論的空間,可以在交流中相互學習、互為補充,做到思維的交換及補充。思維的交流性,能夠讓同學們進行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更為深入的探索知識,更加熟悉的掌握知識,使他們能夠多方向多角度的研究與分析問題,增強了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
(2)廣泛性
人們擁有無盡的想象力,能夠幻想出各種各樣的東西。因此,語文思維也具有廣泛的特征。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文化也是很廣闊的,無國界和地域之分。面對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學生就會引起很多不同的思考,如此便開拓了創(chuàng)新思維,也使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3)滲透性
思維能夠通過耳濡目染和文化熏陶的方式,慢慢的滲透到同學們的思想與心靈當中。一直以來,語文都是將美聚集的地方,包括語言美、形象美以及意境美,均完美的融合到了語文學科當中,在教師以真摯的感情帶領同學們分析、理解以及欣賞和探究文章的時候,思維就在同學們腦海中形成,隨著后續(xù)對知識的理解和審視進一步增強。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的策略
(1)教師要應提高思想認識
在高中時期,同學們的學習任務非常繁重,也就有了較大的學習壓力,該現(xiàn)象給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同時,應試教育的思想給教師的教學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束縛作用,從而阻礙了同學們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拓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如果要提高高中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第一步就要提升教師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不僅應具有責任感與自信心,還應具有設疑和分析、解答問題的能力,如此才可以把語文思維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開闊同學們的思維領域。第二,教師應該具有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進而帶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讓同學們在耳濡目染的環(huán)境中,提升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
(2)開闊學生語文思維的廣度
由于我們生活處處有語文知識,中國悠久的文化傳承,使得我們無時不受語文思維的影響。因此,形成語文思維,一是步就應開闊同學們思維的廣度,擴展知識領域,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在合適的時間給同學們提供課外素材,如此不僅能夠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增強同學們對課外作品的認識。二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適時的引導,將與課程相關的資料提供給同學們,能夠讓同學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有更加廣闊的思考空間,使他們的語文思維得到了鍛煉。例如在講授《祝?!芬徽n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課外學習任務,如調查作者魯迅的生活背景,以其它著名的作品。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開放性的調查途徑,如網(wǎng)絡多媒體、圖書館等,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尋找答案,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還通過引導,讓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課外閱讀,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3)挖掘學生語文思維的深度
太過膚淺的講解只會讓同學們有短暫的記憶,很快就會忘記,不能夠達到知識積累的效果,也不能開闊知識領域,也就不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因此,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應當通過表象引導,讓同學們深入的探索知識的內涵,對事物的本質進行探索。能夠讓同學們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對事物有更為深入的理解,使視野更加的開闊,活躍了思維,有效的提高了同學們的思維能力。例如《雷雨》等題材的劇本閱讀類課文內容,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劇本創(chuàng)作,提升對文章的認識深度。通過情景式課堂教學,讓學生自己安排角色出演或模擬,對于學生理解文章思維邏輯、理解語文思維的基本內涵,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教師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為學生的語文思維培養(yǎng)奠定基礎,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深度。
(4)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在課堂上進行提問不只是為了讓同學們掌握知識,還為了訓練與提升同學們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師應當注意提問的角度與問題的深度。要從多個角度去啟發(fā)學生,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一個問題的能力。不但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也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比如要把一篇文章進行段落劃分,可能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劃分方法,這時就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多角度的思考劃分方法,經(jīng)過這些訓練,學生就會知道解決問題的辦法不一定只有一個,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也就會舉一反三,多角度的思考問題,通過運用發(fā)散思維,有助于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通過對學生的語文思維進行培養(yǎng),給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生未來在社會中的發(fā)展與進步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丟掉應試教育的思想,創(chuàng)造出新的教學方法,全力培養(yǎng)同學們的語文思維,增加他們的學習積極勝,達到開拓創(chuàng)新思維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全面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黃榮.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6(36):214-215.
[2]凡芳偉.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09):53-54.
[3]陳美.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11):86.
[4]趙偉.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0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