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穎
摘要:當前,報紙、廣播電臺、電視臺、互聯(lián)網(wǎng)等各類新聞媒體紛紛圍繞脫貧攻堅工作,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宣傳戰(zhàn)。但如何做好新時期脫貧攻堅報道?如何講好脫貧故事?如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本文從把握脫貧攻堅新聞報道的“三度”進行淺略探討。
關鍵詞:脫貧攻堅; 高度; 深度; 溫度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進軍號。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2018年發(fā)表的《農村貧困狀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依照現(xiàn)仍使用的2010年農村貧困界定標準(每人每年2300元),我國貧困人口逐年減少,貧困發(fā)生率也在逐年下降。
政府不斷加大社會保障等財政投入,調整相關政策,在脫貧工作中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保障國民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促進貧困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社會力量的參與,資源整合、企農聯(lián)合、產業(yè)融合都是精準扶貧的不斷實踐與探索。新時期的脫貧攻堅工作,也必然成為各類媒體宣傳報道的熱點話題、重中之重。這不僅是國家相關政策的解讀與響應,更是對民生問題的關注與重視。
筆者以為,當前,做好新時期脫貧攻堅新聞報道,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奠定良好輿論氛圍,各級各類媒體在加大脫貧攻堅宣傳報道力度的同時,應把握好新聞報道的“高度、溫度、深度”。
一、要做好脫貧攻堅新聞報道,必須把握好“政治高度”
在脫貧攻堅新聞報道中,常常會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很多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等,如果新聞工作者平時不認真學習領導講話精神、不熟悉掌握扶貧政策,那么寫出來的新聞報道不僅會因此表述不準確,犯一些低級錯誤,同時寫出來的新聞報道也會顯得干澀、淺顯,過于材料化、程式化。因此,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平時加強政治學習、學會積累領悟各級領導講話精神,這樣,才能把握好輿論導向,寫出的新聞報道才會有一定的“政治高度”,讓新聞工作者的脫貧攻堅新聞報道增色添彩,高人一籌。
以《陜西日報》2017年11月13日頭版頭條《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陜西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綜述》為例。從這篇通訊報道可以看出,作者將平時學習收集、引用的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以及陜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相關精彩講話引用到了標題和文內,且活學活用,刊發(fā)出的報道不僅具有權威性,更具有鮮活性,為整體報道增色不少,也進一步起到鼓舞各級干部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信心和決心。
二、要做好脫貧攻堅新聞報道,必須把握好“報道深度”
筆者以為,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眼球經(jīng)濟往往會吸引人的眼球。但真正作為新聞作品來說,卻不能以淺閱讀的方式告訴人一件事情,而是需要講一件事情來龍去脈搞清楚。尤其是當前的脫貧攻堅新聞報道上,黨報可謂得天獨厚,不僅擁有各級黨委、政府及時傳達脫貧政策信息優(yōu)勢,而且擁有龐大的基層通訊員隊伍,黨報平時與其他類媒體在新聞報道上的競爭優(yōu)勢就是善于寫深度報道。因此,唯有進一步發(fā)揮黨報“報道深度”優(yōu)勢,才能真正引領輿論導向。
以《陜西日報》2015年7月17日一版通訊《四十一萬貧困群眾吃上“扶貧套餐”——陜南移民搬遷系列報道》為例。該系列新聞報道背景是陜西省委、省政府2011年啟動實施的涉及陜西240余萬人的大搬遷工程已實施了4年多,陜西的陜南移民搬遷得到了中央肯定、社會認可、群眾擁護。該報道通過深挖鮮活事例來例證主題和觀點,真實反映出了陜南移民搬遷給陜南經(jīng)濟社會和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可喜巨變。
三、要做好脫貧攻堅新聞報道,必須把握好“主題溫度”
新聞的傳播效果,一旦有了“溫度”,就能引發(fā)人思考,撫慰群眾心靈,獲得最佳傳播效果。
當前,在各類媒體紛紛參與精準脫貧攻堅新聞報道競爭中,紙媒無疑應發(fā)揮出創(chuàng)新優(yōu)勢,在報道內容上精心策劃,突出典型性、故事性,力求真實生動引人;在報道形式上,突出重點,開設專欄、專欄,多渠道展現(xiàn)精準脫貧攻堅工作;在報道對象上,突出弱勢群體和脫貧典型,通過示范效應開闊貧困群眾的視野,激發(fā)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真正讓黨報成為各類媒體脫貧攻堅輿論宣傳的引領者、引導者。
以陜西某紙媒開設的《脫貧攻堅》??癁槔?。為了讓每一篇脫貧攻堅新聞報道有“溫度”,該??O置了《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脫貧故事》《扶貧路上》等欄目。通過多渠道、多角度反映陜西各層涌現(xiàn)出的脫貧攻堅好經(jīng)驗、好做法,以及先進典型人物等,通過講好脫貧故事,推動全省脫貧攻堅工作上邁上新臺階。
如在《脫貧故事》欄目刊發(fā)的《何繼偉:在輪椅上實現(xiàn)創(chuàng)業(yè)夢》、《“雞司令”王忠華》等報道,通過與被采訪者面對面交流,深挖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用最生活化的語言,展現(xiàn)脫貧戶自強不息的風采;《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欄目刊發(fā)的《激發(fā)脫貧內生動力——鳳縣“三扶”并舉探索精準脫貧新路徑》《靖邊:讓“精神扶貧”引領精準扶貧》等報道,從細小事例出發(fā),潛入第一線,實地采訪,總結各基層涌現(xiàn)出的脫貧好經(jīng)驗,展現(xiàn)社會扶貧脫貧正能量。
因此,以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基點,把握好脫貧攻堅新聞宣傳報道的“主題溫度”。各級各類媒體除了要注重策劃外,要多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才能挖掘出鮮活的、典型的人和事,確保脫貧攻堅宣傳報道有重點、有亮點、有特點,真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營造出良好輿論氛圍。
參考文獻:
[1]張新華.扶貧脫貧新聞報道要提練主題創(chuàng)新方法[J].西部廣播電視,2018 (21):66-67.
[2]李英挺.脫貧攻堅新聞報道之我見[J].傳播力研究,2018,2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