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小翠
摘 要:當前農村小學生的厭學現象相當普遍,他們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上課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學、懶學并想輟學。厭學現象的存在,直接影響學生健康發(fā)展,而且也嚴重阻礙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厭學原因;對策
從教者來說,為了提高成績,埋頭備課,搜集各方資料。課上滔滔不絕,課后改作業(yè)補差。有的教師可到了嘔心瀝血、廢寢忘食的地步。從學者來說,他們按照老師的要求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學習上了??蓽y試下來,為什么反反復復強調的問題還有人錯?課上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看著前面,但他們的大腦思維了嗎?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業(yè)的加重使他們產生了畏懼、厭學的情緒。
在這樣的背景下,根據我班實際情況,通過觀察和調查,對他們的厭學原因進行了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重新點燃他們學習的希望之花,幫助這些學生走出困境,使他們樹立信心,愿學好學,有人生的理想和奮斗目標。
農村小學生厭學的原因是:
一、教學缺少趣味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缺少趣味性是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的重要原因。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內在的積極性,不斷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農村小學,由于設施跟不上,學生視野狹隘,讀書習慣和閱讀品質低下。在實際教學中,個別教師受能力和素質的制約,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語言貧乏,組織教學缺乏魅力,課堂缺少生氣,扼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有的教師講話條理不清,重點不明,學生聽之不懂,學之無味。還有的教師不去了解學生失敗的原因,而是采用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方法去糾正學生的錯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的不是新奇愉悅的感覺,而是枯燥痛苦的感受。久而久之,必然導致學生對學習的厭倦。還有的個別教師不尊重學生,用諷刺、挖苦甚至是辱罵的語言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引起學生的強烈反感,并把這種反感遷移到該教師所教學科上,產生了對該科學習上的厭倦情緒。
二、家庭環(huán)境影響
教育孩子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但大部分農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不管不問,孩子今天學了什么不知道,孩子有沒有上學不知道,孩子有沒有做作業(yè)不知道,孩子放學后去了哪里,干了些什么不知道,甚至有些家長連孩子的確切年齡和所在年級都不知道。大部分家長認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師教”,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與己無關,他們只負責從經濟上、生活上滿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學校,孩子出了問題就怪學校和老師,甚至指責學校誤人子弟。我班有部分留守兒童是由爺爺奶奶監(jiān)護,他們絕大多數是文盲,因此,無法擔當起家庭教育的重任,在孩子學習方面不能提供任何幫助。再說這些父母一般認為自己長期在外,又無人照顧孩子,覺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金錢上就盡力滿足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養(yǎng)成了奢侈、浪費、不知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不良行為習慣。還有就是農村家庭教育設施嚴重缺乏,孩子的家里除了學校分給他們的教科書以外,再沒有其它書籍。
三、學生自身因素
許多厭學的孩子,并非是由于對學習不感興趣,也不是由于性格中具有不能吃苦的品性,而是由于在學習方面存在著某一種或多種嚴重的落后,而影響了學習的成效,也就是學習能力方面的不足引起學習障礙,主要有三種類型:(1)語言接受和表達方面的學習障礙;(2)閱讀和書寫方面的障礙;(3)算術方面的學習障礙。此外,兒童如果患有“多動癥”,也會對學習成績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有些孩子屬于多動癥兒童,上課時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晨會時沒站一分鐘就開始玩沙子,下課鈴一響他們就已飛跑到操場很遠的地方去了,玩得滿頭大汗,上課第二個鈴聲響了,他們還舍不得進教室,上課坐不住,寫作業(yè)敷衍了事,字跡潦草,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對學習了無興趣。
矯正厭學心理的措施:
一、多途徑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能全神貫注積極思維;有了興趣,就能克服困難,探索科學的奧妙;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樂此不疲的享受。因此,老師要有意識地科學地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它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習目的教育是學校的一項主要的經常性工作。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旨在使學生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把學習與祖國的建設事業(yè)聯系起來,從而產生學習的需要,形成長遠的間接性動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興趣之芽萌生于人生觀和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長成志趣的參天大樹。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學生看到知識的價值。讓學生參加各種課外興趣小組,不僅能使他們學到既動腦,又動手的本領,而且能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引發(fā)新的學習需要,發(fā)展廣闊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一些成績差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對學習不感興趣,但他們當中不乏熱衷于文娛、體育等活動的人才。如果能組織他們參加這類活動,就可逐步把他們在這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中來。
3.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滿腔熱情關心學生。知識學習中總有一些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單調死板、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一種乏味的心理狀態(tài),致使學生感到學習成了一種負擔。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采用先進教學手段,科學的教育手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還要善于發(fā)現厭學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fā)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看到希望,樹立信心。
二、優(yōu)化社會家庭教育環(huán)境
1.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創(chuàng)造寬松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
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多種手段,大力宣傳素質教育,使家長理解支持教育,拋棄過去應試教育的舊觀念,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對孩子過分施加學習壓力,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
2.凈化、優(yōu)化家庭學習環(huán)境
農村的學習,在家的學習環(huán)境較差,他們常受到麻將,電視的干擾,無法學習。給他們在家中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如學校可以在社會中開展“六有”建設:要求每戶家庭的孩子有間書房;有一套學習桌椅;買一些課外書;買有一種學生喜歡的樂器或其他東西。這樣,創(chuàng)一個優(yōu)雅舒適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提高他們學習興趣,讓他們體會學習是一種快樂。
三、開展學生心理訓練活動
心理訓練活動主要是指個體心理活動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訓練,可以增強個體對環(huán)境變化的承受力和適應力。這些活動的題目和內容是能夠貼近學生實際,能真正地反映他們當前生活中所關注的問題。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和學生不同的心理需要,結合教學開展心理訓練活動。如在教學過程中,可針對學生的智力、情緒、意志、個性、興趣等方面對厭學的學生進行心理訓練,消除他們厭學心理,樹立起愛學習,想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農村孩子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更是中國農村的希望。對于厭學的學生,教師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fā),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在校安心學習,健康成長,走好人生每一步。
(作者單位:八步區(qū)賀街鎮(zhèn)白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