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摘 要】微課資源為現代課程提供許多便利,因此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視。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學案例為例,從三方面入手探討微課資源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對策,以期為廣大業(yè)內同仁提供有益啟發(fā)與思考。
【關鍵詞】微課資源;初中生物;課堂應用;應用對策
信息化時代,微課資源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微課資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不僅能夠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量,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促進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因此,加強相關研究和實踐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思維
要想打造高效的初中生物課堂,激活學生的思維,就必須加強教學資源的整合優(yōu)化,而微課資源顯然是最為理想的對象,因為它具有天然的先進性,能夠有效促進教學變革。傳統(tǒng)初中生物教學,過于強調理論講解,但卻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造成學生生物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低,嚴重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利用微課資源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多元開放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另外,初中生在初步接觸生物知識時,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利用微課幫助學生保持這種好奇。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式、探究式、開放式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預習和自主復習,這樣不僅能夠實現課堂結構的優(yōu)化,提高教學質量,而且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當然,教師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制定科學合理的微課學習計劃,以逐步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拓展學生認知空間。
例如,在進行“細胞”教學時,為了加深學生對細胞的認知,教師可借助微課讓學生對細胞的形成與生存環(huán)境進行調查,進而讓學生對細胞形成初步認知,隨后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一些拓展性視頻,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一來,就能夠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知識梳理,完善體系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許多教學難點會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阻礙,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讓學生產生錯誤認知,嚴重的會讓學生產生膩煩心理,最終影響學生初中生物的學習效果,無法形成有效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尤其是遇到難點問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完善學生生物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建立明晰的思維脈絡,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提高初中生物綜合素養(yǎng)。微課資源能夠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通過不斷復習已學知識來完善學生知識系統(tǒng),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具體來講,教師可設計復習型微課,然后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觀看。
例如,在進行“DNA”教學時,對于抽象思維相對偏弱的初中生來講,新知識的學習理解有著較大困難,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回顧細胞核的相關知識,加深學生對DNA知識能力的認知,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有效增強知識理解,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就某一核心知識點進行探究學習,并通過微課的形式予以指導,幫助學生理清思維脈絡,逐步形成完善的知識系統(tǒng),最終為高效生物課堂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三、生活教學,拓展延伸
要想實現初中生物課堂的高效建構,就必須確保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展開學習,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逐步樹立生物學習信心,充分體驗到生物學的魅力。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微課資源,在全面考慮初中生學習能力、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重點激發(fā)學生的知識學習興趣,最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而生活化教學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教師可通過生物知識的生活化呈現,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物學的重要性,同時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遷移,提高學生利用生物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講,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如視頻、動畫等,在廣泛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前提下,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式、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成就感,幫助學生找到生物學習的核心驅動力,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進行“生態(tài)系統(tǒng)”教學時,教師就可利用豐富的微課資源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如為學生提供熱帶雨林、濕地公園、沙漠戈壁、冰山雪地等視頻或照片,讓學生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形成初步認知,了解人類社會的生存環(huán)境,強化學生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有關環(huán)保的視頻,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當前生態(tài)危機的嚴峻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觀。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利用微課資源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方式、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利用生物知識解決環(huán)境問題,促進學生生物知識的現實遷移。在此過程中,不僅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觀,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提升。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微課資源的重要性,并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優(yōu)化,不斷挖掘和利用微課資源構建高效生物課堂。可以說,只有實現微課資源與初中生物的全面整合,才能確保初中生物課堂的高效性、開放性生成,才能促進初中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與提升。
參考文獻:
[1]愛理.巧用微課,讓學生愛上生物——談談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5):95.
[2]趙恒虹.論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24):164~165.
[3]韓文波.新媒體技術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學模式構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