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驗是小學科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動手實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yǎng)。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動手實驗有效性是眾多科學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本文就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論述,提出幾點教學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動手實驗;有效性
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實驗教學占據(jù)了重要地位,而在實際的動手實驗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的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比較傳統(tǒng)固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弱化了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這便要求小學科學教師對實驗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汲取其他教師有效的教學經(jīng)驗,采取有效手段以提高小學科學課堂動手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一、充分做好課堂動手實驗的備課工作
小學科學課堂動手實驗內(nèi)容相對來說較為簡單,但是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卻并非一件易事,這便要求教師必須要充分做好課堂動手實驗的備課工作。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要結合實驗的內(nèi)容與要求,備齊實驗所需的材料與儀器,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對實驗流程進行反復操作,熟記實驗步驟;對于實驗操作中可能會發(fā)生的狀況需要事先做好預防及控制工作,以免發(fā)生實驗故障。與此同時,教師還需對實驗過程和實驗時間進行合理的設計,制定實驗要求、實驗標準、實驗過程及注意事項,并讓學生在動手實驗前能對這些內(nèi)容有個全面的了解,在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中予以一定的指導。為學生設計一定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來開展實驗操作,實驗結束后對問題進行自主回答,啟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
二、采取有效手段提高學生動手實驗積極性
在小學科學課堂動手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實驗過程演示給學生看,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操作。自己動手操作、自主完成實驗過程有益于學生深刻理解實驗內(nèi)容、形成科學素養(yǎng),能夠有力提高課堂動手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學科學課程動手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積極地加入到動手實驗的行列中來。一方面,教師在進行實驗操作的時候可以向?qū)W生提出與實驗有關的問題,讓學生依據(jù)實驗情況展開思考;通過掌握實驗的技術要求及相關標準,學生可以對教師的問題進行仔細思考并做出正確解答。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促進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在互動中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動手實驗中來;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動手操作一些較為簡單的實驗。比如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動手實驗教學中,筆者在課前準備了許多實驗材料,以便為學生在課堂中演示物質(zhì)的沉浮實驗。筆者本打算自己操作實驗,讓學生觀看,后來考慮到該實驗的操作過程并不復雜,實驗的整個過程及最終結果一覽了然,于是在動手實驗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自主操作實驗;對于沒有動手操作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猜想筆者所準備的實驗物質(zhì)哪些能在水中上浮、哪些能夠下沉,從而使學生科學認識浮力這一自然現(xiàn)象。這種簡單的實驗易于操作,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較大關聯(lián),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積極地進行動手實驗,有利于課堂動手實驗有效性的提升。
三、規(guī)范操作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
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規(guī)范操作。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實驗演示時所用到的儀器及操作動作必須要標準無誤,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實驗標準和實驗要求進行動手實驗。比如熄滅酒精燈就必須嚴格按照操作標準和相關要求來進行。通常來說,在結束試驗之后,應當將酒精燈蓋直接蓋在酒精燈上而非采取吹滅的方法;在聞液體氣味的時候,直接將鼻子靠近液體瓶口聞的方式是錯誤的,應當在瓶口位置用手輕輕扇動再去聞它的氣味,只有規(guī)范操作才能得出可靠的實驗結論。對小學科學教師來說,規(guī)范操作是其必須要養(yǎng)成的習慣;于學生而言,他們會學習教師的規(guī)范操作方式,在實驗中嚴格按照標準來操作,形成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復雜深奧的科學知識。
四、培養(yǎng)學生科學課程動手實驗能力
在小學科學課堂動手實驗教學中,許多實驗都是由學生自主操作完成的亦或操作實驗中的部分內(nèi)容。在學生進行自主動手實驗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予以關注,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操作情況提供一定的指導。在動手實驗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對本次實驗的內(nèi)容、目的及要求進行詳細了解;圍繞實驗的內(nèi)容及操作要求,引導學生選擇恰當?shù)挠^察方法;明確實驗觀察對象,指導學生掌握觀察實驗對象的角度與方法,確保實驗能夠順利開展。但是從小學生的立場而言,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水平極為有限,而動手實驗所操作的內(nèi)容基本都是新的知識,學生難以對這些新的知識有個更好的理解與把握。如果教師在課堂動手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的針對性指導,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就會缺乏目的性,難以對實驗內(nèi)容及實驗要求有個準確的把握,如此一來,實驗結果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降低了課堂動手實驗的有效性。比如在記錄校車行駛速度的課堂動手實驗中,筆者要求學生提前準備一輛遙控小汽車以作為課堂動手實驗的工具,在指導學生進行動手實驗時,筆者將本次實驗的目的明確提出來,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該實驗進行動手操作,這樣的實驗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科學知識,加深理解,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素養(yǎng)。
五、結語
總而言之,動手實驗是小學科學課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有效的課堂動手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促使其形成科學素養(yǎng)。小學科學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總結課堂教學經(jīng)驗,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策略來提高小學科學課堂動手實驗的有效性,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蘇秋英.提高小學科學課堂動手實驗有效性的方法[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8):23.
[2] 崔玉劇.新課程下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學周刊.
[3] 張東海,馬佳莉.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J].飛(素質(zhì)教育版),2014,(5):114-114.
[4] 邢偉.淺談小學科學實驗操作[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6):15-15.
作者簡介:
黃建軍,出生年月:1963.2.24;性別:男;民族漢;最高學歷:大專;職稱: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科學
(作者單位: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qū)廣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