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霞
摘 要:加強房屋防水施工,防止房屋滲漏,在整個建筑施工中應作為一個重要關鍵工作,然而現(xiàn)階段因受到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的影響,大多數(shù)房屋建筑往往會存在防水工作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進而發(fā)生漏雨等不良現(xiàn)象。文章從理論角度分析。著重探究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術,以此為同行之人提供借鑒。
關鍵詞: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技術措施
1 引言
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術作為建筑工程的關鍵部分,在確保屋面防水工程的順利施行中發(fā)揮著重大的作用。隨著國內(nèi)外建筑建筑結構和防水材料的不斷革新,對建筑屋面防水工程的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施工時不僅要針對不同的建筑類型和防水需求,選擇適當?shù)慕ㄖ浪牧?,還要優(yōu)化防水設計,制定最合理的防水建筑方案,進一步提高屋面防水效果,為解決建筑工程中的質(zhì)量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缺陷
2.1 施工單位素質(zhì)管理因素
第一,施工企業(yè)從事屋面防水施工人員素質(zhì)不高,未接受專業(yè)的教育培訓而直接從事防水工作,或是施工隊伍資質(zhì)不夠等等,這些都導致防水施工存在問題。第二,在施工過程中為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同時在施工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施工工序進行施工,并且管理不善,在施工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防水技術進行作業(yè),如斜坡有問題、不能認真仔細地對細部進行處理、沒有對圓弧進行涂抹、卷材防水搭接有問題、省掉了附加層、涂膜的防水厚度不夠、沒有對泛水進行正確地解決、并且對其做法也存在問題、保護層沒有按照要求進行施工等等,這些導致屋面出現(xiàn)滲水。第三,施工者對新材料的認識掌握不到位,并且對相應的施工工藝掌握地不精確,導致屋面漏水。
2.2 缺乏合理的屋面防水設計
只有保證屋面防水設計的合理性,才能在后期做好防水施工工作。在當前圖紙設計中,設計者缺乏對屋面防水的認識,僅在圖紙中加以標注,從只有長時間使用才能暴露防水工程的質(zhì)量問題。建筑單位并沒有遵循相應的規(guī)定實施防水設計,雖然節(jié)約了成本,但是卻嚴重制約了房屋質(zhì)量。在防水設計中,排水設計是極其重要的組成環(huán)節(jié),然而現(xiàn)階段諸多房屋存在排水不力的現(xiàn)象,其積水對防水材料造成腐化。另外在設計的時候,防水等級與防水管道的數(shù)量不一致,假如管道的數(shù)量比較少,那么降水的高峰季節(jié)則會出現(xiàn)排水不及時等現(xiàn)象,另外管道也會受到氣候的影響,所以導致防水設計在方方面面存在不合理。
2.3 防水設計材料選擇的不合理
要達到防止屋面漏水的效果,防水設計材料的選擇是關鍵中的關鍵。但現(xiàn)由于一些施工企業(yè)為了從中牟取暴利,投機取巧,在設計建筑工程時為節(jié)約資金投入,特地簡化了設計中的防水系統(tǒng)與排水系統(tǒng)。在選擇材料時,也經(jīng)常利用職務之便,假公濟私,拿一些價格低廉質(zhì)量不好的材料以次充好。這就導致了在雨水大量聚積時,建筑本身由于設計缺陷不能及時將水量排出,在屋頂形成大面積的聚水區(qū),引發(fā)水量的下滲。再加上建筑材料的防水性能較差,下滲嚴重就成為了屋面漏水。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房屋的正常使用年限,大大降低了房屋的安全性和實用性。
2.4 沒有保修
國家法律規(guī)定房屋防水保修時間是五年,在建筑物建成的初期,由于時間短很多問題顯露不出來,所以建筑物的防水效果還是比較好的。但是一旦過了保修時間,隨著建筑屋面的長期使用,很多質(zhì)量問題就開始逐一顯示出來了,往往會出現(xiàn)漏水不保溫等現(xiàn)象。建筑屋面的防水土木工程一般都是以建筑公司負責的,隨著保修時間過去,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就會出現(xiàn)無人管理現(xiàn)象。
3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術
3.1 分格縫的設置及施工
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轉折處、防水層與突出屋面的交接處來進行分隔縫的設置,盡量要與屋面板縫對齊,為了避免板面出現(xiàn)裂縫,盡量把防水層裂縫,集中到分格縫處,一般情況下,防水層出現(xiàn)裂縫會由于溫度的變化或者混凝土干縮結構變形等因素造成的。在設置分格縫時,盡量縮小其間距,不能太大,如果分格間距超過六米,必須要在中間設一個“V”字形的分格縫,而分格縫的深度不能低于防水層的厚度。如果在設計時,把分格縫同時作為排氣道時,分格縫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加寬,同時還要設置排氣裝置。如果屋面的防水層材料選用的石油、瀝青、油氈,那么分格縫還需要增設一個200mm到300mm寬的油氈,用瀝青膠單邊點貼。
3.2 層面找平
層面找平是將結構找坡和建筑找坡這兩種方式結合起來的一種方式,將百分之三的結構找坡和水泥爐渣、水泥膨脹混凝土找坡結合起來。之后,再采用25mm厚度,1:2.5的比例的砂漿找平。找坡過程中要注意泛水處的坡度和水流的方向,使用魚線將泄水口處拉直,其厚度要高于30mm。澆筑過程中,采取滾筒和尺方滾壓相結合的方式,增加澆砌的緊密度。
3.3 防水層
一是基層處理劑進行涂刮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均勻和單薄,這樣處理后,即使以后干燥了也能夠貼敷在卷材上,為后面工程的展開打好基礎。二是在卷材鋪設過程中,屋面坡度小于3%時,卷材宜平行屋脊鋪貼;屋面坡度在3%~15%時,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鋪貼;屋面坡度大于15%~25%或屋面受振動時,瀝青防水卷材應垂直屋脊鋪貼,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鋪貼,25%以上宜垂直屋脊并應釆取固定措施,固定點應密封。
3.4 注重細部結構施工
細部結構的施工及設計在整個屋面防水設計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技術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對于屋面的滴水、泛水以及管道周圍等進行施工。另外,水落口處施工要特別注意,首先水落口杯上口的標高應設置在溝底的最低處;防水層貼入水落口杯內(nèi)不應小于50mm;水落口周圍直徑500mm 范圍內(nèi)的坡度不應小于5%,并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其厚度不應小于2mm;水落口杯與基層接觸處應留寬20mm、深20mm 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確保在雨量過大時,排水通暢。
4 新時期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術的改善對策
4.1 做好防水施工準備工作
無論從理論角度還是實踐角度分析,均可以得知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往往是成功的基礎與基調(diào),所以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技術準備工作。相關的施工人員需要進行施工圖紙會審,并且針對施工圖紙所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與研究,對整個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細部結構以及重點施工部分進行詳細了解,嚴格按照施工要求,遵循施工準則,結合施工現(xiàn)狀,制定切實有效的技術方案,如此才能避免在后期發(fā)生安全隱患。另外在施工的時候還需要對技術人員加以組織,使其有目的的進行施工,嚴格按照施工工序,避免出現(xiàn)錯亂與顛倒現(xiàn)象。
4.2 選擇合適的混凝土材料
在防水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是其最為重要材料,并且其質(zhì)量也會對防水施工的效率造成影響。所以,在開始施工之前,要求合理配置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促使混凝土材料和易性、強度以及抗拉強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施工要求,依據(jù)建筑工程當?shù)氐臍夂颦h(huán)境來對混凝土的運輸形式而配置。在進行配置過程中,應該選擇一些較好級配粗細骨料,在粗骨料中其針片狀的石頭控制在合理范圍內(nèi),細砂石其含泥量不能超過相關標準,在夏季施工之時還應該做好混凝土降溫。
4.3 提高建筑屋面的防水設計
建筑屋面的防水設計沒有引起建筑設計者的重視,因此在設計建筑屋面的圖紙中存在很大的不足。再加上對建筑屋面防水數(shù)據(jù)沒有進行過詳細的匹配,節(jié)省經(jīng)費會使排水管道過少,僅有的少數(shù)排水管道工作強度加大,加快了排水管道的損耗,使建筑屋面防水效果也是極不理想。要加強設計人員對建筑屋面設計的重視度,設計者可以在設計時采用一些防水小技巧。比如,將封閉的排水管道改成疏導性的排水,利用排水管道排水時水流向下的特點。在屋面構造設計中,采取科學的排水坡度和坡向,及時排走雨水,減少雨水在屋面停留時長,從而降低屋面防水層滲漏的機率?;旧?,防水材料均有老化的現(xiàn)象,因此延長防水材料的老化過程,也會增強屋面的防水效果。對防水層增加保護構造層,是簡單易行的途徑。通過對建筑屋面防水設計的改善,讓建筑屋面防水效果更為顯著,提高建筑屋面防水土木工程的施工技術。
4.4 對屋面防水施工技術進行監(jiān)督
屋面防水的施工質(zhì)量不僅僅應該同防水規(guī)范相符合,同時也要保證防水施工質(zhì)量,應該從兩個方面去分析:①施工技術人員在屋面防水施工開始之前,應該做好施工的技術交底工作,需要將技術交底可以下放到每一個班組長手中,接著在通過班組長然后向每一個工人進行講解,促使每一個參與到施工中人員都可以明白防水施工的技術要求,做到規(guī)范操作。②作為施工技術人員也應該逐漸加強屋面防水施工的技術管理,做好技術監(jiān)督,特別是屋面節(jié)點等較為重要部分的技術監(jiān)督,如果發(fā)現(xiàn)人們沒有依照要求進行操作,應該及時通知施工人員改正,做好技術監(jiān)督,才能保證施工質(zhì)量。
4.5 做好屋面防水施工
(1)合理選材,治理屋面滲漏的過程中,要采用技術先進、高性能的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及涂料、合成高分子卷材及涂料、彈塑性密封材料及新型剛性防水材料。在選擇防水材料時要從房屋設計的實際出發(fā),所選防水材料必須要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認真審核其出廠合格證及理化試驗報告單。在對防水材料進行施工之前要做好防水實驗,對于合適的防水的材料才能投入到施工中去,如果不合格的材料堅決不用。(2)按照設計圖紙的設計認真做好帶有坡度找平層,要做到面平整且有一定強度,表面光滑不起砂,做好找平層分倉工作,不超過六米進行分格,分格縫的寬度在20到30毫米之間,在女兒墻、屋面管道井、出屋面管子周圍都應設縫,讓找平層均勻伸縮,在進行分格時要遵循上層剛性防水層與找平層分格上下一致的原則,預防溫差過大而導致的找平層伸縮拉裂防水層,在對分隔縫進行填實時要采用彈塑性密封材料,另外為了方便對防水層施工,建議把陰角做成圓角,為了排水方便,在落水口周圈500mm范圍內(nèi)屋面坡度不應小于5%。
5 工程實例
5.1 工程名稱
某住宅小區(qū)建筑,主體為六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上人平屋面建筑面積410.8m2。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屋面工程技術規(guī)程,該屋面構造防水等級為Ⅱ級,要求兩道防水設防。跟據(jù)建筑所處區(qū)域及建筑節(jié)能設計要求,屋面需要設置保溫層。該工程結構層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屋面板100mm厚,其上找坡層為最薄處20mm厚1:8水泥珍珠巖找2%坡,再向上為20mm厚水泥砂漿找平層,其上為3mm厚SBS改性瀝青卷材,其上保溫層100mm厚擠塑泡沫板,在20mm厚找平層上再設40mm剛性防水層,其上為25mm厚1:4干硬性水泥砂漿,面上撒素水泥,再10mm厚地磚鋪平拍實。平屋面坡度較小,很容易滲漏,遵循“以防為主、剛柔相濟、多道防線、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防水設計原則,采取柔性防水和剛性防水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屋面的防水能力,并加強薄弱位置處理。
5.2 施工材料的選擇
主要選用彈性較高的瀝青防水材料。這種材料耐高溫,韌性強,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防水性,抗老化效果高。選用瀝青材料在進行電熱法時可以縫隙連接,形成緊密的防水層,達到高質(zhì)量的防水效果。備用材料為瀝青涂料、瀝青縫隙粘合劑、噴燈、卷材等。
5.3 具體處理操作
(1)水壓是造成水通過材料存在細小空隙進行滲漏的原因之一,因此平屋面排水坡度設置非常重要。由于平屋面采用材料找坡形成坡度,為減小自重,坡度也不宜過大,常用3-5%。本建筑屋面采用雙坡排水,坡度3%,使水能夠及時排走。(2)無論何種防水材料,良好的施工基面均是保證防水工程質(zhì)量的前提條件。所有防水部位平面均為混凝土結構板或砂漿找平層,要求施工平面上無水泥浮漿及積水,平、立面均應用水泥砂漿找平并收光,不能有蜂窩麻面等情況,所有陰角可在清洗干凈后,用水泥砂漿抹半徑50-100mm的圓角或80×80mm的鈍角。(3)砂漿找平層防水基面必須平整、光滑、不得有凹凸不平現(xiàn)象。另外砂漿找平層應壓光、壓實、灑水養(yǎng)護到位、不得有松動、起砂、起殼等現(xiàn)象。(4)陰陽角、落水口、天溝、檐溝、分格縫等周邊薄弱部位處理的好壞是該防水工程成敗的關鍵。采用變形性能好的防水涂料對以上部位進行結構增強。增強材料不僅應具有良好的強度及韌性,而且具有對基面適應性強、能帶潮作業(yè)、施工方便快捷等特點。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較大的強度,其成品抗破性能力大大提高,可直接進行下道工序施工而無需保護層。另外該產(chǎn)品還應具有無毒、無污染等優(yōu)點。對陰角、天溝、泛水處作寬度不小于200mm的附加層處理,穿通管、落水口等處做直徑不小于200mm的附加層處理。(5)SBS改性瀝青卷材與水泥砂漿找平層之間設置配套的卷材膠粘劑和基層處理劑做為結合層,使卷材與基層粘結牢固。(6)防水卷材鋪貼的順序及接縫處理是影響卷材防水質(zhì)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應該由屋面最低標高處向上鋪貼,且平行于屋脊方向,上下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接縫處應采用搭接縫,搭接寬度為100mm,且搭接縫應盡量錯開,避免接縫重疊。整體鋪貼完畢,對卷材收頭及搭接處,用聚氨脂防水涂料進行密封加強處理。
6 結束語
近年來,建筑行業(y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建筑企業(yè)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jù)有利地位就需要不斷提高建筑施工質(zhì)量。防水施工對建筑質(zhì)量與使用期限的影響巨大,因此加強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術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當前建筑屋面防水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可通過嚴格控制防水施工材料質(zhì)量、提高屋面工程施工質(zhì)量、合理設置排水系統(tǒng)、加強屋面防水施工養(yǎng)護等措施加以解決,進而保障建筑的防水性能,同時為建筑企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賀.防水施工技術及建筑屋面卷材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yè),2013(7):224.
[2] 羅鋒.住宅樓的屋面防水施工技術[J].江西建材,2013(3):108~109.
[3] 黃身巧.房屋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術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6(15):34~35.
[4] 苗洪武,連強.淺談屋面防水施工技術[J].科技與企業(yè),2012(4):141.
[5] 周仰東.關于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術控制探析要點淺論[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2(11):174~175.
[6] 吳剛.房屋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術的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4,5(3):49.
[7] 楊佐泰.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術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2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