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齊亞銀 張素華 劉云芳
摘要 本文結合動物生理學在動物醫(yī)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不同專業(yè)教學內容的改革、理論聯系實際、引入專題討論等方面闡述了動物生理學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改革方法與實踐,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動物生理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動物生理學;教學改革;方法;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276-02
動物生理學是動物醫(yī)學和動物科學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也是后續(xù)病理生理學、獸醫(yī)藥理學等課程的基礎性學科,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后續(xù)進階課程的教學效果。畜牧獸醫(yī)科學中一些高新技術的應用無一不與生理學的發(fā)展有關。例如應用生長激素促進生長和泌乳的技術是以生長軸的研究為基礎,胚胎工程及動物克隆是以生殖生理研究的進步為基礎,正在興起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也是以生理學研究為依據。動物生理學的學習有助于解釋各種生命現象,揭示動物體的生命活動特點及其規(guī)律[1],并且能夠應用相關知識為動物提供更好的生長發(fā)育條件,提高動物生產性能,促進畜牧業(yè)發(fā)展。
1 針對不同專業(yè)采用不同的教學改革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一般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動物組織胚胎學課程,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在大三也開設了細胞生物學課程,專門講述溶酶體、高爾基復合體、細胞骨架、細胞核和細胞的信號轉導等,而且高中生物課程中也介紹了細胞膜的結構,因而在細胞的基本功能章節(jié)中僅對細胞膜的跨膜信號轉導進行簡單介紹,將教學重點放在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和肌肉的收縮活動方面。對于動物科學專業(yè),此專業(yè)的學生后續(xù)要學習飼料配方的設計、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等內容,第六章消化系統安排了較多的課時量,重點講述反芻動物復胃的消化和吸收。對于動物醫(yī)學專業(yè),在消化和吸收章節(jié)中設置了一些腸道免疫學的內容,在內分泌章節(jié)中側重講述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和性激素等的生理功能。另外,生物技術專業(yè)對動物、植物相關知識都有涉及,而且也有專門的選修課程免疫學,其中詳細講述了白細胞的功能及免疫機制,所以在生理學中這部分內容改成自學??傊诒WC教學內容完整性的同時統籌兼顧,使重點和難點更加突出,重復的內容不再講述,對重要的章節(jié)多進行知識拓展,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全面,各個學科銜接有序。
動物生理學的知識主要是來自對生命現象的客觀觀察和通過實驗結論獲得,所以它也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在學生的課程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實驗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并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應用,培養(yǎng)其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2005級起,在動物科學和動物醫(yī)學2個系部的相關專業(yè)獨立設置動物生理學實驗32學時(1.5學分)的課程,真正把實驗教學從理論教學中剝離出來,單獨考核和評定成績。至此,動物生理學實驗課程的成績不再只是作為動物生理學課程總成績的一部分,而是成為與其他課程同等重要的一門獨立的課程。這一課程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可以進一步強化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2 理論聯系實際,引入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增強趣味性
動物生理學課程的教師要求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儲備量,并要求博學且功底扎實,經常在實踐中加強鍛煉能夠加深對臨床上一些病例的了解,同時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解一個生命體如何適應外界環(huán)境生長、發(fā)育和繁殖。人類與動物的生理活動規(guī)律基本類似,學生可將動物生理學知識與自身生理常識結合起來進行學習,幫助理解,同時通過對動物血液生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對自身體檢報告中各項指標的含義有所了解,聯系例證,引發(fā)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利用生理學中的原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生理現象,學會融會貫通、活學活用,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在講述細胞膜的物質跨膜轉運時引入含羞草葉片的案例,指出含羞草葉片的收縮和展開與細胞膜機械門控通道的開放和關閉有關;在腎臟的一些細胞中,由于水控通道蛋白的存在而允許水離子的進出,從而實現對水的重吸收;講述細胞膜載體運輸特點時,指出磺胺類藥物對細菌的殺菌機制是屬于競爭性抑制;在學習泌尿系統相關知識方面,講述腎小體的過濾和腎小管的重吸收時,若血液中血糖濃度過高會超過腎小管的重吸收界限,所以過多的糖會出現在尿液中從而引發(fā)糖尿病,在講解這一知識點時可以通過圖片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觀察病理特征,并就糖尿病的危害和一系列嚴重的并發(fā)癥、病后如何調整飲食及改掉不良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進一步講述和分析。神經生理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教學內容,每個器官都受神經的支配和調節(jié),并且神經系統的組成只有神經元和神經細胞,但信息的傳遞卻非常復雜,因而應查閱和了解組織學和神經解剖學的相關內容,輔以實例說明涉及生理調控的相關內容,例如帕金森病和神經系統的脊髓損傷等,詳細講解帕金森病的發(fā)病癥狀、致病機理和治療措施,脊髓損傷常導致的后果以及老年癡呆癥引起的腦部病理變化,并穿插預防方法等知識點,課堂效果明顯提高。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先進的技術和方法不斷涌現,很多未知的奧秘還在不斷被揭開,書本中的知識會有所局限和相對滯后,這就要求教師將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的前沿內容和發(fā)展現狀,為學生講述諾貝爾獎得主的科研背景知識,即如何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設計實驗解決問題,從而驗證自己的猜想,最終獲得重大發(fā)現。使學生學會全面觀察與思考,并能從大量靜止的事物中發(fā)現其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研究的執(zhí)著精神,為其以后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3 引入專題討論,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動物生理學教學中采用專題討論教學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及獲取和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綜合素質[2]。由于本課程理論課共64學時,實驗課共32學時,所以理論課講授時間比較充裕,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基本知識和原理,選擇性地精簡部分講授內容,并穿插專題討論(4學時左右),同時根據動物生理學課程不同章節(jié)內容涉及的重點和難點及相關需要拓展的內容,針對性地擬定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討論主題。例如針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血液部分,可以讓學生根據血液的奧秘、血型與性格等內容擬定主題進行討論;在內分泌系統章節(jié)中課本上講述的內容不全面,且相對滯后,可以選擇性激素在生產養(yǎng)殖中的應用、激素與環(huán)境、節(jié)律性與生物鐘等討論主題;在神經系統方面,可以選擇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睡眠和覺醒等內容。在理論課結束后的14 d左右,為每個討論小組的學生提供相關的參考書目和網站。學生自由組合,5~6人為1組,盡量讓不同性格、不同性別、不同成績等級的學生相組合,每個小組選出1個小組長。準備專題的時間定為70 d左右,小組的任務除了自學課程上的相關知識外,還要花費大量課余時間在圖書館或網絡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進行歸納總結,把相關內容條理清晰地整理出來,通過PPT的方式圖文并茂地給同學們講解,并答辯教師和同學們的提問。結束講解和討論后教師會根據其內容作出針對性的點評和總結。該教學模式的主要目標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其獨立學習和小組協作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把填鴨式教學變成了學生主動求知、積極參與的教學,而且為每位學生提供了機會、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課堂活動充滿不同的聲音,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的思考中來,也避免了學生使用手機做與教學活動無關的事情[3-5]。
4 結語
筆者結合多年的動物生理學教學改革和實踐積累經驗,一方面針對不同專業(yè)對課程講授的側重點進行區(qū)分,主要把握經典的、重要的基礎理論知識,課程講授的過程中注意前后聯系、歸納總結、找出共性、牢記個性;另一方面,結合該科目的發(fā)展方向和科研熱點,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們講解一些前沿的、有啟發(fā)性的知識,在每個章節(jié)中結合知識點引入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增強趣味性,給學生提供實用、新穎、生動的教學內容;同時,在學期中后段留取4個學時穿插專題討論。這種教學法在課堂改革中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增強了教師的職業(yè)責任感和投入教學的積極性,改善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6-9]。
5 參考文獻
[1] 沙愛龍,張偉信,楊麗娟,等.《動物生理學》課程教學內容、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與實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2,33(7):38-38.
[2] 陳錦民,王藝磊,王淑紅,等.專題討論教學法在動物生理學教學中的實踐[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3(2):98-101.
[3] 程美玲,白華毅,李國治,等.多種教學方法在動物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91-94.
[4] 袁崢嶸,韓瑩瑩,翁強.“科研式”教學法在動物生理學教學過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5(23):277-280.
[5] 陳阿琴,魏華,曲憲成.基礎理論課適應行業(yè)性專業(yè)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以水產養(yǎng)殖專業(yè)動物生理學教學為例[J].高教論壇,2010(8):80-81.
[6] 趙翠燕,閆文龍,許欽坤.動物生理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初探[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0(21):158-159.
[7] 姜錦鵬,應如海,寧康健,等.合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提升動物生理學教學效果[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7,38(9):88-91.
[8] 呂瓊霞,劉玉梅,鄧雯.動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探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10):69-71.
[9] 張沛東,張秀梅,溫海深,等.5S管理理念在高校動物生理學實驗室中的運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4):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