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麗
[摘 要]英語作為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學科,對學生的未來升學和就業(yè)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中職英語教師可通過設計實踐性、模擬性、創(chuàng)新性任務,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中職;任務;英語教學;教學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21-0093-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地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培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雖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尚不能完全適應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人才培養(yǎng)的類型、層次和學科專業(yè)結構與社會需求不夠契合。學校、教師、學生三者在教育與受教育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很多中職學生對社會需求認知不夠,只想在學校混夠時間好進入社會工作,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在英語學習方面,中職學生不僅英語基礎薄弱,厭學,棄學,甚至覺得學英語就是不愛國,所以在英語課上學生不聽或者聽不懂,使得英語教師常常唱獨角戲,沒有學生給予教師回應,降低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此外,英語課程課時也較少。中等職業(yè)學校注重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把學生大量的學習課時安排在專業(yè)技能學習和實踐上,壓縮了英語教學的課時。要讓學生在較少的時間里學習較多的知識,這對于英語教師來說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還有,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大多數的中職學校英語教學還保持著教師在講臺上聽,學生在下面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達不到預期教學目標。
一、通過任務提升中職英語教學質量
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讓教師的角色從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轉變,讓學生個性得以張揚。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大餐”,那么作業(yè)就是他們的“點心”。教師如果能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課堂任務,肯定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為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和實踐,嘗試進行任務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實踐性任務
實踐性強的英語任務不僅能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生活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1.查找。課堂上只面對書本是一件比較乏味的事情,而中職生大多都喜歡動手操作。在社會生活日益信息化的今天,書本也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所以在布置任務時,筆者有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觀察英語、積累英語、學習英語。如學了外研基礎版教材中的“English in your life”,學生只知道 WC(廁所)、Open(營業(yè)中)、No Smoking(禁止吸煙)、SOS(緊急求救信號)、Parking(停車場)等極少部分標語,在此基礎上可布置學生查找更多的生活英語或英語廣告標語,如推、拉、郵政快遞、失物招領處等等。又如在學習酒店英語“Order dishes”時,我們會接觸一些食品名稱。除了書本知識外,可通過圖片展示當地有名的菜系,使學生產生興趣,并完成查找菜名任務。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動手尋找更多知識,也讓他們發(fā)現生活中處處有英語,覺得學習英語很重要,從而更堅定學好英語的信心。
2.調查。世界很大,知識很廣,完成任務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培養(yǎng)信息處理能力,學會探索問題的方法。我們在教學外研基礎版第一冊時很多情況下可設置調查任務,讓學生以個人或團隊的形式完成,就能很好地體現任務的這一作用。如在學習Unit 2 “Its easy to make friends”時,讓學生互相了解對方情況,增進感情,達到提高口語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調查外國禮儀文化,開闊學生的視野。又如Unit 10 “Happy New Year”,讓學生尋找中外節(jié)日文化差異并整理成文,內容可包括中外問候語、告別語、姓名、禮儀等方面的差異。通過設置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學習興趣會變得濃厚,知識面也會得到提升。
3.討論。以學生為中心,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積極的討論,發(fā)表不同的意見,真正做到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使他們主動參與并充分展示自己,從而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推理能力。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根據學習目標設置問題,讓學生2人一組或4人一組展開討論和學習。例如,學習酒店英語“A fit reservation”時,筆者設計了以下作業(yè):
通過表格的形式將文中內容化繁為簡,使學生的討論更具針對性。討論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素質,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又如,在學生閱讀外研基礎版教材中的“Healthy Lifestyle”前設置討論話題:Is a healthy body important? Why?學前討論可以讓學生圍繞自己的生活展開話題討論,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學后再次討論,一是為了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二是讓學生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悟出某些句、段的內涵。通過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由于來源于生活的材料是最有生命力的,因此,這種討論思考比平時教師的“嘮叨”更有效。另外,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可以讓學生學會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記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應督促、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記錄的好習慣。一節(jié)課、一個章節(jié)或一個單元學完后,讓學生寫好筆記,反思自己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客觀地評價自己。通過這樣的記錄,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由于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的動力支持,學生就更容易在主動的學習過程中學到知識。
另外,學習一門語言,詞匯量的擴充是必不可少的,而恰恰是詞匯煩惱著我們的學生。死記硬背當然不是有效或最佳的學習方法。因此,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從自己的愛好出發(fā)尋找適合自己的有效記憶方式。比如,可以有選擇性地挑一些英文歌曲讓他們課后聽,并且記錄下自己喜歡的歌詞;可以播放一些有名的帶中英文字幕的電影橋段,可讓學生重復多看多聽,并且記錄下來,以便進行模仿;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查詢并記錄常用的短語。這些任務可以由淺入深,由慢而快,循序漸進。這樣學生不僅在精神上得到了滿足,而且也在滿足當中記住了單詞,甚至還學到了正確的發(fā)音和句子的具體使用方式。
(二)模擬性任務
一門語言的學習,是為了用來交流。這不僅是學習的目的,也是生活的需要。語言知識為語言技能服務的意識早已深入人心,但由于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太薄弱,所以在設置對話練習時以模擬性對話為基礎,適當增添趣味性。如在學習“School becomes interesting”時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互相采訪。又如在幼師專業(yè)的英語課程中,筆者會讓學生學唱英文兒童歌曲,并加上適合幼兒的動作,然后在課堂上集中展示?;A較好的學生可以圍繞課堂教學進行補充和延伸,將英語真正運用于生活實際。
(三)創(chuàng)新性任務
語言的學習不是一層不變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只會讓課堂乏味枯燥。比起死板的英語課程,學生更樂于在課外活動中接觸英語。教學中可以圍繞某個主題組織一些英語活動,比如英語歌唱比賽、英語歌劇表演等。參與比賽表演的學生為了表演效果會主動學習要表演的英語文字內容,練習英語發(fā)音,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觀看表演的學生也能在比賽活動中觀看到精彩的表演,感受到英語的魅力,從而提高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現行中職英語教材內容很切合日常生活,如互相問候、打電話、介紹新朋友、做游戲、談天氣、購物等,這些都是學生平時的生活常事,一旦掌握了這些知識,他們就能用于實際的語言交流。教師要力爭將真實生活引入教學,比如在教“求職”這一內容時,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即求職者、面試官等,使得學生在娛樂中提高了學習興趣,學得既主動又開心,印象也會很深刻。
二、任務布置與設計的注意點
(一)以學生為中心
注意學生的層次和任務梯度。對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應安排不同梯度的任務;任務量要適中,以學生容易完成的任務為主,讓他們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任務;任務形式多樣,有聽、讀、寫、收集、查找、演練等等。
(二)教學任務要貼近生活
教學要適合學生。教師要創(chuàng)造各種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在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融入教學情境,為今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多樣化的設計可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語言,在使用語言中發(fā)展語言。
(三)結合專業(yè),布置實用性任務
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學生面對的是就業(yè),所以他們學習的目的性很強。他們追求實用性,希望通過提高英語運用能力來提升職場競爭力,那么教師在布置英語作業(yè)時就要考慮這個因素。
(四)端正學生完成任務的態(tài)度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價標準上,應關注學生對待任務的態(tài)度和所取得的進步,將其納入期末總評成績中,讓學生知道完成任務的重要性。
總之,外語的學習過程是復雜的,中職英語教師需要不斷地去探究,“對癥下藥”,加強學習任務的實踐性,通過有效地設計組織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創(chuàng)造大量機會讓學生表現他們的聰明才智,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初明.正確認識外語學習過程是提高外語教學質量的關鍵[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0).
[2] 孫鳳榮.淺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途徑[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5(2).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