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強
工作20多年以來,我利用各種學習機會聽了上百節(jié)名家上的觀摩課。仔細分析了幾十位講課教師的教學實錄,我得出結論:盡管他們的教學方式、方法五花八門,各有各的高招,但是他們的好課主要靠的是他們自己的 “人格魅力”和 “學術魅力”。
“人格魅力”包含三層含義:首先,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行為、教學語言都是從學生學習出發(fā),讓學生喜歡、感到親切,認為老師是可以親近、值得信賴的人;其次,教師從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里認識到兒童學習的三個階段,即興趣—自我發(fā)現(xiàn)—成就感,所以教師課堂上組織教學不管怎樣安排都離不開這三個要素;最后,教師在教學中表現(xiàn)出較強的組織能力,具有鼓勵和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本領。
“學術魅力”包涵三層含義:首先,教師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把握十分準確,折射出教師對教學的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有著較深入的研究和把握,有著從學科哲學和方法論角度的理解和較高的洞察力;其次,教師可以用通俗的方式使得學生掌握和理解要學習的知識;最后,教師對于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迷思概念和疑問總是很了解,總能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以點撥、引導或講解。
“人格魅力”促使學生喜歡老師,信賴老師,從而喜歡他的課,信賴他的課,讓學生建立起“尚學”之心。 “學術魅力”會讓學生把握住知識的核心、脈絡和思維,感受到學習的成就,同時也體會到學習的輕松和愉快,從而在學習中逐漸學會了學習,成為 “會學”者。學生在學習中 “尚學”又 “會學”,那還會有學不好的嗎?
當然,一節(jié)好課,教師的 “人格魅力” “學術魅力”都是重要的,但對學生來說,在小學、初中一二年級教師教學上 “人格魅力”的影響似乎更大些,學生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感性成分居多;而從初中三年級到高中,教師的 “學術魅力”對學生的影響逐漸地加大,高中生評價教師更加理性,沒有 “學術魅力”的老師很難得到學生的敬重。
教師的 “人格魅力”和 “學術魅力”來源于教師自己長期的修煉。修煉是思想、人格形成的過程,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下面三點:愛自己,即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重,對自己的成就和榮譽,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責任的愛護和尊重;愛孩子,就是了解學生、喜歡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敬業(yè),這里敬業(yè)不是指苦干、任勞任怨的干,而是從內心中把教育、教學工作作為自己人生的追求。所以教師 “人格魅力”和 “學術魅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長期的磨練、學習、總結、提升,有時還要有外力的引導、幫助。
教師要認真學習,不斷刷新自己的知識底蘊,增加自己的學識厚度,滋養(yǎng)自身的學術魅力,用自己的學術魅力去征服學生;注重品德的修養(yǎng),彰顯自己的風度,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