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包括尺神經(jīng)損傷、風濕熱等常見病,由于患者生活習慣不良、遭遇意外事故、遺傳因素等的作用引發(fā)該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臨床上對骨科疾病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骨科無菌手術,但手術后的切口感染對患者生活后患無窮[2]。研究顯示,引起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因素如手術室環(huán)境、外科手消毒等,通過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預防,避免患者術后感染[3]。本文選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例實施骨科無菌感染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例實施骨科無菌感染手術的患者,分為治療組16例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照組16例采取常規(guī)護理。治療組: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齡5~78歲,平均(50.31±5.97)歲,手術類型:腰椎骨折內固定手術2例,股骨骨折內固定手術2例,半髖置換手術4例,全髖置換手術1例,尺撓骨骨折內固定手術3例,脛骨骨折內固定手術4例;對照組:男性9例,女性7例,年齡6~76歲,平均(48.32±4.05)歲,手術類型:腰椎骨折內固定手術5例,股骨骨折內固定手術1例,半髖置換手術2例,全髖置換手術3例,尺撓骨骨折內固定手術2例,脛骨骨折內固定手術3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患者入院時的宣傳教育、病情檢測等。
治療組采用手術室護理。包括:(1)環(huán)境干預。護理人員對影響手術室的環(huán)境質量的因素如空氣、物表都應嚴格遵照無菌手術室的要求進行把關[4]。手術開始前至少用30 min將手術室內物品、空氣消毒處理,接臺手術注意徹底清潔,確保手術環(huán)境沒有污染。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2~26℃,術中應對患者采取相應的保暖措施,避免溫度過低對患者手術產(chǎn)生不良影響,同時為患者輸血也應注意適當加溫[5]。(2)手術室人員干預。手術室人員的手衛(wèi)生護理是手術室護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護理應加強手術室人員手的清潔力度,規(guī)范手術室人員洗手步驟和清潔程度,定期進行細菌采樣分析,著重監(jiān)督實習生、外來器械廠商跟臺人員的衛(wèi)生狀況[6]。(3)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手術流程,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難、顧慮,給予患者耐心細致的指導,消除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鼓勵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醫(yī)師,順利完成手術[7]。(4)抗生素干預?;颊哳A防性用藥最佳時間在切皮前30 min或麻醉誘導早期首次給予,手術時間超過4 h,則應追加一次抗生素使用,減少患者術后感染幾率[8]。(5)手術室器械干預。手術中使用的耐高溫器械使用壓力蒸汽滅菌法滅菌,外來植入器械應嚴格按照規(guī)范清洗、消毒、干燥、檢查等[9]。合格的器械必須由專人直接運送手術室,禁止外來器械廠商自行領取外來植入器械,手術前護理人員需檢查無菌器械是否合格[10]。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感染率37.5%,高于治療組6.25%,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骨科疾病發(fā)生率也隨之增高。臨床治療手段多采用骨科無菌手術,該手術多是采用擇期手術,保證患者皮膚完整性,患者感染幾率較低[11]。而患者一旦感染極易形成骨髓炎,給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巨大影響。因此,找到一種良好的護理方式避免或者降低患者發(fā)生手術室切口感染,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也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治療,相關研究顯示,對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可有效控制無菌手術切口感染,效果明顯[12]。手術室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具有整體護理意識,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務,向傳遞患者衛(wèi)生保健知識,有利于患者自愿接納健康的生活理念、行為方式,預防骨科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3]。通過術前護理,評估患者營養(yǎng)狀況,積極進行補給,加強術中護理,避免術中失誤,在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挑選中嚴格把關,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保證手術順利進行,降低感染率,是預防感染有效的護理方式。本研究中,對照組感染率37.50%,高于治療組6.25%,此結果說明,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顯著。
表1 兩組患者感染比較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顯著,有效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率,有利于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