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勝
摘 要 本文主要對隧道施工過程中滲水、突涌水防治方法進行了探究。具體結(jié)合某鐵路隧道客觀施工情況,針對隧道內(nèi)的集中涌水、線狀滲水、層間承壓滲水、涌水量大、水頭壓力高、補給豐富等問題,理論聯(lián)系實踐,依據(jù)不同類型的問題,闡明處理方法,可供類似工程參考。
關鍵詞 隧道施工;滲水;突發(fā)涌水;措施
在隧道施工過程,常常會引起圍巖的形態(tài)及性能產(chǎn)生較大的變化,地下水會影響圍巖的形態(tài)變化而降低其完整性以及強度,對隧道產(chǎn)生滲水影響及在高壓水下突發(fā)涌流。在某隧道施工中,恰時采用有效措施處理滲涌水是施工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本文就此情況的處理方案進行了闡釋。
1 工程概況
某隧道位于陜南秦巴山區(qū),地貌上屬大巴山西脈米倉山低山峽谷區(qū),地形起伏較大,山勢高陡。隧道最大埋深約327m,最淺埋深位于DyK58+330-“V”形沖溝處,埋深約13.6m。
隧道起訖里程為DyK57+784~DyK60+358,全長2574m,為單線隧道,隧道內(nèi)為3‰、8‰的單面上坡,出口段反坡施工,進口段為順坡排水[1]。
2 工程地質(zhì)與水文地質(zhì)條件
根據(jù)區(qū)域資料結(jié)合現(xiàn)場調(diào)查,隧道洞身無大的斷裂構(gòu)造通過,僅隧道出口處接近F1大斷層邊界,地質(zhì)構(gòu)造對隧道工程不構(gòu)成大的直接影響。
根據(jù)氣象資料:年平均降水量1103.6mm,年最大降水量2022.9mm,年最小降水量623.4mm。
DyK57+784~DyK58+800長1016m,中等富水段,該段隧道淺埋,地層為砂巖夾片巖及片巖,Ⅳ、Ⅴ級圍巖為主,地下水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基巖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及地表水補給,富水性中等。DyK58+800~DyK60+358長1558m,中等富水段,洞身穿越灰?guī)r地層,巖體較完整,Ⅲ級圍巖為主,但局部裂隙、溶蝕發(fā)育[2]。
3 隧道施工滲涌水情況
進口(DyK57+784)2015年7月開始施工,目前掌子面里程為DyK58+669,已施工885m,該段為變質(zhì)砂巖夾片巖及片巖,僅在2016年7月18日至2016年8月20日,施工段落DyK58+275~DyK58+355(長80m)有股狀水出水,掌子面水量為800~8000 m3/d,對應隧道口最大涌水量為25000m3/d。
出口段根據(jù)時間段涌水量大小可分為:
2015年6月--2015年12月400~8000 m3/d
2016年1月—2016年10月8000~37000 m3/d
2016年11—2017年5月30000~47000m3/d
4 隧道施工中采取的堵排水措施
(1)隧道出口DyK60+358~ DyK59+298段,涌水量400~30000m3/d,施工過程中掌子面及已開挖段拱墻局部滲水,以散狀水為主,在滲水量較大段落,出現(xiàn)小股狀涌水,采取了徑向注漿堵水。抽排水方式:移動潛水泵+離心泵站抽排水。采取以下措施:
①對拱腰股狀涌水點集中封堵,減少股狀涌水排放;
②對部分段進行徑向注漿處理,注漿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孔口環(huán)向間距180cm,縱向間距260cm,孔深300cm,孔徑52mm??卓诠懿捎忙?0mm熱軋無縫鋼管,壁厚3.5mm,長度1m;
對已開挖段邊墻或拱部單孔涌水量:>40m3/h,對施工進度、運營排水有較大影響地段,采用頂水注漿,主要參數(shù)如下:
a.本措施一次加固范圍長10m。
b.注漿孔布置:出水點周邊2m范圍,4~6個鉆孔。
c.分段前進式注漿,每段前進5m。
d.注漿參數(shù)如下:
水玻璃濃度:35Be;
水泥漿與水玻璃體積比為1:1~1:0.6;
注漿終壓:不小于3MPa并通過試驗確定;
擴散半徑:2.5m;
鉆孔深度:10m;
鉆孔直徑:Φ50mm,現(xiàn)場可調(diào)整;
e.注漿結(jié)束標準:集中出水點單孔涌水量<10m3/h。
③對本段環(huán)向盲管進行加密,間距按3m設置。
(2)DyK59+220附近突發(fā)股狀水情況
2017年3月15日,隧道出口開挖至DyK59+220時,隧道掌子面拱頂突發(fā)股狀水導致水量突然增大,隧道積水淹沒800余米,抽水設備無法及時抽排,導致無法進入掌子面。至2017年4月28日,通過增加抽水設備及管道抽排到掌子面,揭示掌子面DyK59+220上臺階共8處集中出水點,其中拱頂附近前后分列三股股狀涌水,出水點直徑分別為30cm、25cm、10cm左右;掌子面開挖面共5處股狀涌水,其中左拱腰一處股狀涌水,出水點直徑約18cm,掌子面中心三處集中股狀涌水,出水點直徑分別為8cm、10cm、8cm,右拱腰一處股狀涌水,出水點直徑約10cm。已開挖段DyK59+220~+298段拱墻段落呈“淋雨狀”散狀水分布。主要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①增設既有泵站抽水設施,加強臨時排水,防止后續(xù)再次發(fā)生淹井現(xiàn)象。
②根據(jù)涌水量情況進行抽排水設計,在DyK59+260二襯未施工處增設泵站一處,采用離心泵進行抽排,掌子面附近設置移動潛水泵[3]。
③DyK59+220處掌子面帷幕注漿堵水
針對掌子面上部股狀水涌水特點,考慮到出水點水量大,水流持續(xù)時間長,巖溶裂隙比較發(fā)育、通道發(fā)達,現(xiàn)場會勘確定在掌子面DyK59+220處施作一段帷幕注漿,長度27m。施工中采用C20混凝土做為止?jié){墻,厚度3m,止?jié){墻應嵌入基巖1m,并用錨桿錨固,止?jié){墻施作前應將股狀水從邊墻墻腳引出后施作,待止?jié){墻達到強度后進行集中封堵。帷幕注漿加固范圍按開挖輪廓線外4米,注漿采用分段前進式注漿,每段前進5m,注漿終壓建議3Mpa,現(xiàn)場施工中通過試驗最終確定,注漿采用雙液漿,注漿完成后進行超前水平鉆探確定是否達到注漿止水指標。
④DyK59+220~+298段初支完成段拱墻徑向注漿
對DyK59+220~+298段拱墻大面積“淋雨狀”的涌水段落,為了減小排水壓力、改善施工環(huán)境、減少運營排水量,對出水段落采用徑向注漿。徑向注漿采取拱墻Φ25mm 孔口管徑向注漿堵水,考慮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可能存在失效、堵水效果差、施工困難等不利因素,本次采用馬麗散化學漿進行徑向注漿堵水。在洞身拱墻周邊按要求間距進行鉆孔,按梅花形布置,注漿終壓建議3MPa并通過試驗確定。
5 結(jié)束語
隧道施工涌水影響社會穩(wěn)定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制定措施,確定方案,妥善處理。遵循“防、排、截、堵結(jié)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努力探索隧道施工致滲水及突發(fā)涌水的原因,采取切實可靠的設計、施工措施,保證安全施工,防止發(fā)生突水安全事故,減少隧道施工對地表生態(tài)影響,此乃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李彥濱.水利工程隧道施工排水處理淺析[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7,45(03):126-128.
[2] 袁真秀,李彥軍. 內(nèi)昆線新寨隧道涌水災害分析及處理[J]. 西部探礦工程,2004,16(1):99-100.
[3] 吳明玉,寧殿晶,謝軼瓊. 隧道涌水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 山西建筑,2010,36(12):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