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蘇莉
摘 要: 本文從培養(yǎng)計劃、實踐課程、課外實踐活動設置及漢字課程教學內容四方面入手,針對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的培養(yǎng)計劃,提出加入32課時及以上的漢字課,設置與之相適應的漢字實踐課程,倡導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將漢字本體知識與漢語國際漢字教學能力共同列入教學內容之中,以提高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的漢字素養(yǎng)。
關鍵詞: 漢語國際教育 漢字課程設置 漢字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
漢字教學是漢語國際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字學習是漢語學習者學習漢語的必經之路。近些年來對漢語國際教育漢字教學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漢語國際教師作為漢字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其在文字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備受關注。周錦鶴在《論提高對外漢語教師的文字學修養(yǎng)》中提出作為對外漢語教師除了掌握對外漢語相關知識外,還應從了解文字的歷史和特點方面,掌握漢字的性質和特點方面,弄清楚漢字與漢語,字與詞的關系方面提高文字學修養(yǎng)[1]。陸儉明在《漢語教師培養(yǎng)之我見》中清楚地列舉出作為一個合格的漢語教師應該具有的文字方面的基本功[2]?!秶H漢語教師標準(2012版)》指出國際漢語教師需要具備基本的漢字的分析能力,掌握漢字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內容,漢字教學方法與技巧等[3]。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作為漢語國際教育教師的后備力量,其文字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應該得到重視,并針對這項能力進行專門的培養(yǎng)。我們針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研究生開設漢字課程的情況,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調研了湖北省內開設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的四所高校。
本次調研對四所高校2017級在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30份,收回有效問卷121份:武漢大學(29份)、華中師范大學(29份)、華中科技大學(13份)、湖北工業(yè)大學(50份)。本次調查不涉及對外漢語學位碩士及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的留學生課程設置。
1.調研結果分析研究
1.1各高校漢字課程未開或課時偏少
各高校開設專門漢字課的情況各不相同(根據(jù)四所高校的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計劃):
在對武漢大學2017級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時發(fā)現(xiàn),雖然培養(yǎng)方案上在第二學期設有“現(xiàn)代漢字概說”這一選修課,但實際并沒有開課。華中科技大學對于缺本科專業(yè)基礎的,補修學位課程兩三門,所得學分記非學位要求學分。
1.2選擇漢字課程的學生人數(shù)偏少
根據(jù)湖北工業(yè)大學本專業(yè)學生對漢字知識和能力的看法的調查問卷,我們做出的統(tǒng)計如下圖所示:
本次調查的121名學生均為2017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其中本科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有70人,占比58%,51人本科為其他專業(yè),占比42%。
2.目前漢碩漢字課程存在的問題
2.1一些學校對漢字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意識不夠
四所高校的培養(yǎng)計劃中有兩所高校設置了專門的漢字課程,但均為選修課,其中真正開出漢字課程的僅有一所,這唯一一所學校的課時設置僅有32學時。另外,本科階段不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約占42%,這42%的學生在此之前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漢語基礎課程,針對這一問題僅有華中科技大學提出了解決方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各高校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研究生漢字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
2.2一些學生對漢字知識和能力缺乏主動培養(yǎng)意識
從湖北工業(yè)大學本專業(yè)學生對漢字知識和能力的看法的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實際選擇漢字課程的學生僅有38%。雖然學生意識到需要學習相關知識,但在實際行動中存在不一致行為,這反映出該專業(yè)研究生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文字知識與能力的重要性,缺乏主動學習意識。
3.提高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漢字素養(yǎng)的建議
3.1將漢字課程列入培養(yǎng)計劃
3.1.1學校開設了涉及漢字知識的課程,例如漢語要素教學、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需要將漢字教學內容獨立出來,設置專門的漢字課程,在研一上學期開設不少于32學時的漢字必修課程或者選修課,學分為1學分;設置漢字選修課的,要求本科專業(yè)不是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生必須選擇這門課程,其他學生可視自身情況選擇。
3.1.2學?,F(xiàn)有課程中沒有涉及漢字知識的,要在研一上學期開設不少于64學時的漢字必修課,學分為2學分。
3.2設置漢字實踐課程
3.2.1學校除了開設漢字知識與能力的理論課程外,還應開設與之相配套的漢字實踐必修課程,學分為1學分。在研一上學期開設32學時的漢字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在完成32學時的理論課程后,開始上不少于32學時的漢字實踐必修課程。開設64學時漢字必修課程的,可在第二學期開設不少于32學時的漢字實踐必修課程。
3.2.2漢字實踐課程內容包括模擬和實戰(zhàn)兩部分,先模擬后實戰(zhàn)。模擬部分,學生先在班級中模擬留學生課堂進行漢字教學實踐,教師和其他學生提出問題和建議。實戰(zhàn)部分,分為留學生課堂實踐和中小學生課堂實踐。留學生課堂實踐:學生到所在學校的留學生課堂進行漢字教學實踐,課后收集留學生反饋意見。中小學課堂實踐:學生到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中小學進行漢字教學實踐,觀摩中小學語文教師漢字授課過程。在實戰(zhàn)課堂中進行視頻錄制,課后將錄制的教學視頻與老師和其他同學一起觀摩,視頻將作為期末測評的一項依據(jù)。
3.3開展有關于漢字知識和能力的課外實踐活動
3.3.1組織校內漢字課外實踐活動。包括比賽類課外實踐活動和風采展示類課外實踐活動。比賽類課外實踐活動,在研一學年末開展為期一周的“漢字節(jié)”文化周活動,組織一系列有關漢字的比賽,例如書法比賽、漢字聽寫大賽、漢字教學比賽、漢字知識競賽等,邀請在校教師,漢語國際教育本科生、研究生,在校留學生共同參與,設立獎項。
風采展示部分,建風采展示宣傳欄,宣傳各類校內校外有關漢字的活動和比賽;在“漢字節(jié)”期間,將好的作品和獲獎者及比賽風采進行展示。鼓勵本專業(yè)學生建立有關漢字知識和教學的社團,與學校廣播臺,國學社、書法協(xié)會等社團合作,積極籌劃有利于提高漢字知識和展示自我漢字水平能力的社團活動。
3.3.2開展校外漢字課外實踐活動。校外漢字課外實踐活動主要從“請進來,走出去”兩方面開展?!罢堖M來”是在“漢字節(jié)”文化周期間邀請其他學校本專業(yè)的學生和教師參賽,邀請其他學校留學生與本校留學生進行漢字方面的切磋。邀請其他學校一同創(chuàng)建漢字知識、教學研討會、漢字教學實踐基地,定期進行學術交流,共同組織各類漢字教學比賽和漢字知識競賽。
“走出去”是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去其他學校漢字課堂和留學生漢字課堂聽課;寒暑假期間組織學生參觀中國文字博物館;鼓勵學生參加湖北省高?!伴L江杯”大學生書法競賽,大學生書畫大賽等各級書法比賽;組織學生觀看參與《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有關漢字知識與能力電視競賽節(jié)目。
3.4漢字課教學內容設計
除了教授漢字本體知識外,還應包括漢語國際教育漢字教學的相關知識,使之成為有機整體。
漢字本體知識包括:漢字與漢語關系、漢字史知識、漢字造字法、漢字筆畫、筆順、漢字與其他文字的對比知識。
漢語國際教育漢字教學能力:漢字書寫能力、漢字課堂教學組織能力、靈活運用漢字教學法的能力、利用現(xiàn)代設備進行漢字教學的能力、留學生漢字偏誤分析能力。
4.結語
提高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研究生漢字素養(yǎng)的途徑很多,本文提到的方法和途徑主要是結合我們調研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實踐經驗得出,我們從培養(yǎng)計劃、實踐課程、課外實踐活動設置及漢字課程教學內容四方面入手,提出了在培養(yǎng)計劃中加入相應課時的漢字課,并根據(jù)不同類型、課時的漢字課,設置與之相適應的漢字實踐課程,大力倡導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將漢字本體知識與漢語國際漢字教學共同列入教學內容之中,提高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的漢字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周錦鶴.論提高對外漢語教師的文字學修養(yǎng)[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03):135-137.
[2]陸儉明.漢語教師培養(yǎng)之我見[J].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2017,2(03):29-35.
[3]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國際漢語教師標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1.
通訊作者: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