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崔會淑
隨著農業(yè)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民增收,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qū)大面積發(fā)展核桃種植,于2014年率先引進綠嶺核桃?,F在核桃樹都陸續(xù)進入了結果期,但是在生產中發(fā)現,該品種的細菌性黑斑病比較嚴重。
核桃黑斑病又叫黑腐病,屬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核桃果實和葉片,新鮮病斑邊緣病健交界處有細菌溢膿現象。
1危害癥狀
該病主要危害核桃果實、葉片、嫩悄、芽和雌花序。其中果實危害最為嚴重,危害嚴重的可達80%。果實感病后,果面上出現小而微隆起的褐色軟斑。以后軟斑逐漸擴大,并下陷、變黑,外圍有水浸狀暈圈(圖1)。幼果發(fā)病,病菌侵害到核仁,使核仁腐爛。果實長到中等大小以后染病,病變只限于外果皮,但核仁生長受阻礙,采收后干癟。果實由外向內腐爛,常稱之為“核桃黑”。葉片感病,首先在葉脈及葉脈的分叉處出現褐色小點,擴展以后,病斑多呈四方形或多角形,后期,病斑中央呈灰色或穿孔。嚴重時病斑連片擴大,中央脫落成穿孔,或全葉枯焦脫落(圖2)。葉柄、嫩梢及枝條上病斑梭形或不規(guī)則形,黑色,稍凹陷,嚴重時環(huán)繞枝梢一周,使枝條枯死。2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在病枝、潰瘍斑內、芽鱗和殘留病果等組織內越冬。翌年春季借雨水或昆蟲將帶菌花粉傳播到葉和果實及嫩枝上,并多次進行再侵染。病菌能侵害花粉,因此,花粉也能傳播病菌。細菌從傷口、毛皮孔或柱頭侵入。病菌的潛育期一般為10-15天。該病發(fā)病早晚及發(fā)病程度與雨水關系密切。在多雨年份和季節(jié),發(fā)病早且嚴重。在河北衡水桃城區(qū)一般5月中下旬開始發(fā)生,6-7月為發(fā)病盛期,核桃栽植密度大、樹冠稠密,通風透光不良,發(fā)病重。一般樹勢越弱,得病越重。
3防治方法
(1)選擇抗病品種、選擇合理栽植密度,及時整形修剪,使樹體結構合理,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修剪時主要疏除重疊枝、交叉枝、枯死枝、病蟲枝和部分雄花枝,改善樹冠及林地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病害發(fā)生。
(2)加強地下管理,多施有機肥或果樹專用肥,增施葉面噴肥達到增強樹勢的目的。及時剪除和清除病枝、病葉、病果,核桃采收后脫下的果皮,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病源菌基數。
(3)及時防治核桃舉肢蛾等害蟲,采果時盡量少采用棍棒敲擊,避免損傷枝條,減少傷口,減少病菌侵染的機會。
(4)化學防治,發(fā)芽前3月上中旬仔細噴一遍3~5波美度石硫合劑,發(fā)芽后、花期及花后可噴施1:2:200波爾多液或70%(質量分數,后同)甲基托布律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農用鏈霉素50毫克/千克溶液,70%甲基托布津+農用硫酸鏈霉素。5--7月份每隔15天噴一次,連噴2~3次,要交替使用,以防產生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