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 廖倩
枇杷在年平均氣溫12℃以上的環(huán)境中就能正常生長,但進行經(jīng)濟栽培時年平均氣溫應(yīng)在15~17℃,且無嚴寒天氣。氣溫-6℃時對開花、-3℃時對幼果會產(chǎn)生凍害;20℃左右花粉萌發(fā)最合適。氣溫過高也不適合枇杷生長,35℃以上影響幼苗生長、果實發(fā)育,還容易發(fā)生日灼病。
枇杷生長迅速,結(jié)果早,嫁接苗植后2-3年、實生苗4-5年開始結(jié)果,8-10年進入盛果期,30年后產(chǎn)量逐漸下降,40-50年后就會進入衰老期。若管理良好可大大延長其經(jīng)濟壽命,100年以上老樹都還能碩果累累。
1園地選擇
枇杷喜空氣濕潤、水分充沛、光照充足又不是太強烈的環(huán)境。園地應(yīng)選南向和東南向平緩山坡,無凍害地區(qū)北坡也適宜。若在平地栽培則要防積水爛根,種前要起墩或挖深溝,做好排水工作。枇杷對土壤選擇不嚴,一般均能正常生長結(jié)果,以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zhì)的礫質(zhì)土壤為佳。
2種植
枇杷主要有播種育苗和嫁接育苗兩種。播種育苗方法簡便,但定植后結(jié)果遲,變異性大。生產(chǎn)上提倡使用嫁接苗(圖1)。
2.1種植距離
枇杷種植株行距一般為3米×3.5米,畝栽64株,平地宜稀植,株行距為3米×4米,畝栽56株。
2.2種植時間
枇杷在春、秋兩季均可種植,春季種植最好在春梢萌動以前,即12月至翌年2月種植較好;春梢充實后夏梢萌發(fā)前,即3-4月也可種植。缺少水源的山地,以春季種植為宜。秋季一般在10月份種植。
2.3種植方法
在種植前2~3個月,挖深60厘米、口寬80厘米、底寬70厘米的種植穴,同時把表土和底土分開堆放。每個定植坑底層輔一層綠肥、秸稈;中層每穴用表土與30千克農(nóng)家肥+0.7千克鈣鎂磷混合均勻填入植穴,再將原底土全部回填。回填工作必須在種植2個月前結(jié)束,以使基肥充分腐熟、填土沉實。
回穴2個月后,選擇陰天或雨后晴天種植。種植層用熟土,定植苗需多帶須根和附土,以利成活,根不能接觸到肥料,不宜種深,覆土到根頸部為宜,壓實泥土,起墩,修整好樹盤。種植苗應(yīng)剪去部分葉片、嫩枝,以減少蒸發(fā)。淋足定根水,待水滲下后再蓋一層細土。
3水肥管理
3.1水分管理
枇杷最忌園地積水,尤其果實成熟期,若雨水過多則易引起裂果、爛果,應(yīng)及時排水。如果過分干燥、日曬強烈,則容易使果實灼傷,此時應(yīng)灌水或噴水。夏季適當干旱有利于花芽分化。而秋、冬季干旱則易引起落葉,影響樹勢,花穗變小,開花提早,應(yīng)注意灌水或覆蓋樹盤保濕。
3.2施肥
枇杷葉茂花繁,四季生長,而且根系與枝梢的生長高峰交替進行,一般根系比枝梢生長早2周左右,一年有3-4次生長高峰。需肥量大。應(yīng)結(jié)合根系與枝梢生長特點進行施肥。
3.2.1幼年期施肥量及施肥方法 幼年果園應(yīng)采取薄施勤施的原則,以氮、磷為主,促進枝梢營養(yǎng)生長,迅速擴大樹冠。
定植后至萌芽2~3厘米時施第一次肥,每株施尿素4-11克,磷酸二銨6克、腐熟人糞尿4-6千克。每15-20天1次,促發(fā)春梢和夏梢。施4次肥后暫停追肥,并控水,以促進花芽分化。9-11月份再追肥1次。第2年,于2月、3月、5月、9月、11月各追肥1次,每次每株施尿素50克,腐熟人糞尿6-12千克,在2月和11月各施過磷酸鈣100克,3月追施硫酸鉀60克。第三年施肥4次即可,分別于3月上旬,5月下旬,9月下旬,11月下旬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尿素70克、腐熟人糞尿8-15千克,在3月上旬施硫酸鉀65克,11月下旬施過磷酸鈣110克。
3.2.2成年期施肥量及施肥方法 枇杷的枝梢一年有4次抽梢高峰,以春、夏、秋三次梢為主,而夏梢和春梢則是主要結(jié)果母枝,故培養(yǎng)優(yōu)良夏梢和春梢是豐產(chǎn)的關(guān)鍵。因此,成年果園(3年以后)每年施3次肥即可。
第一次施春梢肥,于2月上、中旬施入,此時根系處于第一次生長高峰,便于養(yǎng)分吸收,施肥能促發(fā)春梢和增大果實。第二次施夏梢肥,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采果后施入(晚熟品種在采果前施入),此時正值根系第二次生長高峰,主要促發(fā)夏梢,并促進7-8月的花芽分化。第三次施秋肥(花前肥),多在9月至10月上旬,抽穗后至開花前施用,主要促進開花良好,提高坐果,增加防寒、越冬能力。
4疏花疏果
枇杷花多果多(圖2、圖3),疏花、疏果可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調(diào)整營養(yǎng)枝和花穗枝比例,利于年年豐產(chǎn)、增大果實,提高果實品質(zhì),成熟期一致。
4.1疏花
枇杷疏花穗時間一般以花穗明顯可見,但尚未開花時進行最適宜,若疏花過早,則易發(fā)生2次花穗,需再疏1次。冬季有凍害的地區(qū),可于春季疏果時一并進行。
疏花穗的數(shù)量和方法:依樹齡、樹勢及品種而不同。先把葉片少、發(fā)育不好、病蟲危害的花穗疏掉,根據(jù)去外留內(nèi)、去遲留早、去弱留強的原則。一般幼樹、弱樹多疏,壯樹、盛果期樹少疏;一枝上有4穗則疏1-2穗,5穗疏2穗;大果形品種適當多疏。此外,應(yīng)多留抽穗早的中心枝上的花穗,少留抽穗遲的擴展枝上的花穗,使果實成熟期一致。
4.2疏果
枇杷疏果時間通常應(yīng)在花序殘花落盡、幼果蠶豆大小時進行。有凍害的地區(qū)應(yīng)在能識別寒凍果時為妥。
疏果方法及數(shù)量:可先疏去部分過多的果穗,再疏果粒,疏去病蟲害果、凍害果、畸形果、小果、過密果。每穗留果數(shù)依品種、樹齡、長勢、葉片數(shù)的多少而定。旺樹、強壯枝和葉片數(shù)多的結(jié)果枝多留,反之少留或不留。一般大穗留7-8個,小穗留4-5個,大果品種適當減少1/3。此外,注意選留大小一致且處于果穗中段的幼果,果與果之間不宜擁擠,也不能枝梢相碰,盡量留躲在葉叢中的果實,可防日灼病,便于套袋(圖3)和采收。
5病蟲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枇杷常見的病害有生理性病害(主要有:目灼病、葉尖焦枯病、裂果病、紫斑病等)和侵染性病害(主要有:樹干腐爛病、胡麻色斑點病、葉斑病、白紋羽病、炭疽病等)。
5.1.1生理性病害防治措施 生理性病害可通過選育抗病品種、加強水肥管理、套袋等措施來預(yù)防。裂果病還可根外追肥,如噴0.2%(質(zhì)量分數(shù),后同)的尿素、硼砂或磷酸二氫鉀,果實轉(zhuǎn)綠期噴0.1%的乙烯利。
5.1.2侵染性病害防治措施 防治侵染性病害的主要措施:(1)加強水肥和土壤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2)修剪、清園、及時剪除病葉、刮凈病皮、挖除病株,減少病源;(3)在發(fā)現(xiàn)病害后及時用藥除治。樹干腐爛病應(yīng)及時刮凈病皮,然后用1:4純堿水擦洗,再涂波爾多液,使傷口愈合;胡麻色斑點病可噴2-3次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葉斑病可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防治;在每株病樹主干周圍用320克70%甲基托布津淋施以防治白紋羽??;炭疽病可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
5.2蟲害防治
枇杷的蟲害主要有:枇杷黃毛蟲、梨小食蟲、舟形蟲、豹紋木蠹蛾等。防治方法:除可人工捕殺、殺蟲燈誘殺外,還可使用農(nóng)藥防治各種蟲害。用40%樂果1000倍,或80%敵敵畏800-1000倍液防治枇杷黃毛蟲;在3月份噴吡蟲啉800倍液噴殺梨小食蟲;選用50%敵敵畏800倍或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舟形毛蟲;用80%敵百蟲10-30倍液注入蟲孔,外敷黃泥防治豹紋木蠹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