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 要: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在各教學階段的不斷滲透,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使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發(fā)現(xiàn)教學的應用能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xiàn),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增強。對在高中化學中如何應用發(fā)現(xiàn)教學做進一步的探討分析。
關鍵詞:發(fā)現(xiàn)教學;高中化學;應用
發(fā)現(xiàn)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新課改的教學要求相符合,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能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提升,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學生智力快速發(fā)展,能對非智力因素產生較為積極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學習能力,能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并且能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和處理,使高中化學教學目的得到真正的實現(xiàn)。
一、在高中化學事實性知識教學中采用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
(一)進行合理教學目標的設置
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分析元素化合物的知識點,其主要是認知性學習目標,是較為基礎的學習內容,需要進行典型的化學事實的學習,比如一些化學性質、物理性質以及用途等實例。其沒有太高的知識系統(tǒng)性以及連貫性要求,而是對知識的有效性和實用性較為注重。因此,教師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突破以高考為目的的教學理念,還需要進行操作性較強且較為明確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還能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還能進行及時有效的自我測評,進而提高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效率,使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策略得到有效調整。
(二)對知識的結構化進行重視,使學生的知識記憶更加牢固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所涉及的事實性知識較多,且分布較為廣泛,學生難以對其進行牢固的記憶。要是將零散的知識點組合成一個整體,就能使學生的記憶牢固性得到增強。進行知識結構化,需要將事實性的知識根據一定的邏輯進行分類,將孤立的知識整合成一個整體,以此來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網絡,使學生的記憶負擔減小,進而使處理問題的效率得到提高。知識結構化的重點在于確定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且根據這一聯(lián)系來確定主線,同時進行框架結構的構建。通常都有順序結構、種屬結構以及因果結構等。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結構圖的整理。只有在邏輯清晰的情況下,才能通過結構圖來澄清一些模糊的觀念,并且通過自評來實現(xiàn)結構圖的完善以及修正,使知識系統(tǒng)化得到落實。
二、在高中化學理論性知識教學中利用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
(一)采取合適的教學模式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討論式教學模式組織相關活動的開展。采用討論式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記憶以及理解,還能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以及模糊的觀點,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找準突破口攻克重難點知識,以此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另外,教師應該適當運用比喻的教學形式組織教學活動。高中化學理論往往是抽象且枯燥的,要是教師采取直敘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則難以對相關知識進行吸收,且知識接收效果較為有限。如果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恰當進行多媒體教學,則能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養(yǎng),使抽象問題具體化,還能起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作用。比如,在講解酸雨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網上的相關視頻、圖片以及音頻等資料為學生展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酸雨的具體危害,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生在觀看多媒體視頻的過程中,學習注意力也會比較集中,化學學習興趣自然也就得到了激發(fā),進而幫助學生對各方面的知識有更加牢固的掌握。
(二)在發(fā)現(xiàn)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課堂主體性
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較為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對學生的教學活動參與程度較為重視。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就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注重提高學生化學實踐能力。
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的選擇是尤其重要的,因為其需要適應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所以,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教師應該充分滿足學生的不同教學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對不同學生的發(fā)展特征充分考慮,進而有效滿足學生的不同審美要求。發(fā)現(xiàn)教學能使教學實踐的重要性得到凸顯,讓學生能與生活相結合開展化學實踐活動,使學生能正確且深刻地理解化學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化學實踐能力。
比如,在學習鈉與水的反應這一知識點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相關的問題:“鈉與硫酸銅溶液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反應?”然后教師給予學生充分思考問題的時間,學生也需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對問題進行思考。很多學生會站在金屬活動性強弱這一層面來對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分析因為鈉的活性更強,因此在與硫酸銅溶液混合之后會生成銅;而有的學生又會站在鈉與水反應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認為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會生成氫氣。在經過分析和討論之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實際的實驗,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學生會看到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會生成藍色沉淀物,同時也會產生氫氣。這樣一來,教師通過正確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以及實驗之后,學生就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并且寫出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正確化學方程式。
參考文獻:
[1]靳翠翠.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J].神州(上旬刊),2012(3):144.
[2]黃艷爽.“問題模式”教學法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J].南北橋,2014(10):7.
[3]劉晶.生活化教學方式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下旬),2017(10):69.
[4]王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09.
?誗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