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芬
摘要:數(shù)學新課程理念提到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讀懂學生,創(chuàng)造活力課堂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關鍵詞:讀懂學生;活力課堂;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7-055-2
關注每一位的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課堂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需求,使課堂充滿學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長的陽光雨露,從而使課堂充滿活力。而作為教師,課堂不僅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也不只是別人交付的任務完成,同時也自己生命價值的現(xiàn)和自身發(fā)展的組成,在課堂與學生的思維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溝通,價值得以實現(xiàn)。由于學生是思想、性格、身心發(fā)展特征差別很大的群體,因而活力課堂力離不開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只有了解學生,讀懂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才能實現(xiàn)活力課堂。那么,在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怎樣才能讀懂學生,創(chuàng)造活力課堂呢?
一、讀懂學生,掌握學生各類情況
記得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備課最多關注的是教材的內容,對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學生的性格情況并不關注,以至于課堂上就是把內容講完就覺得好了,還有一次因為對學生不了解,在課堂上和學生發(fā)生矛盾,沒有很好的解決,反而使自己陷于尷尬之中,階段測試的結果也讓我明白學生掌握的并不好。所以要想自己在課堂上順利開展教學工作,首先就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包括家庭情況,性格特點,愛好特長等等。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覺得老師非常關心自己,另一方面對于教師來說,在了解學生一般特點的基礎上,教師備課時就可以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的和他們在課堂上的情感需求,也就可以選擇適合該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當然讀懂學生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學生處于哪種認知發(fā)展水平,學生在你的數(shù)學學科上有多大的發(fā)展?jié)摿?,也就是要知道自己學生應有的一般水平與學習發(fā)展階段,進行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的把知識點教給學生。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通過作業(yè)等方面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掌握了上節(jié)課教學目標中的哪些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本節(jié)課哪些知識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點撥,哪些知識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哪些知識需要進行合作探究,哪些知識需要教師直接講解等等。
總之,只有讀懂學生的“生情”和“學情”,才能在課堂上讀懂學生,否則不了解學生,就不可能有的放矢,最后的結果就是一刀切,教師自己唱獨角戲。這樣的課堂何談活力之說呢?
二、選擇合適導入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睂嵺`證明: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給整個教學過程一個良好的開端,導入環(huán)節(jié)猶如整臺戲的“序幕”,負有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任務。精心設計的導入,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啟動學生思維的機器,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并為學習新知識作鼓動和鋪墊,架起新舊知識的橋梁,就能牽引整個教學過程。
比如在講七年級《用字母表示數(shù)》這一節(jié)內容的時候,我是這樣引導的:投影展示青蛙跳水的情景,然后開始念:一只青蛙一張嘴,二只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學生不由自主地跟著念了起來)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撲通三聲跳下水……念到后來,聲音越來越輕,一部分同學念不下去了。于是我不失時機地問:“這首兒歌誰能把它念完?學生說:“這樣隨著青蛙只數(shù)的增加永遠也念不完!”然后我緊接著說:“我能用一句話把它念完,你們信不信?”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怎么可能?學生議論紛紛。“上了今天這節(jié)課你就能用一句話把這首兒歌念完哦”我趁機說道。此時學生的求知欲望非常強烈,自然而然引入課題。
當然對于數(shù)學這門學科來講,實驗導入新課直觀生動,效果非凡。通過實驗演示導入能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自己動手試驗,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很快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講授八年級《軸對稱》這節(jié)內容時,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對折,打開,滴一滴墨水在折痕邊或折痕上,合上,壓一壓,打開觀察。得到一些漂亮的圖案,學生驚喜萬分,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然后很自然的引入新課。
其實不論以哪種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課,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都必須使問題情境結構、數(shù)學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結構三者和諧統(tǒng)一;都要簡明扼要,緊扣課題,不拖泥帶水,不影響正課進行。通過導入,使學生在課堂上最終達到集中注意力,激發(fā)求知欲,明確學習任務。
三、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有效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活力
“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guī)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學.”“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fā)展。課堂有效率了,那才是活力課堂。下面我就以蘇科版八年級下《9.1圖形的旋轉》為例,談談數(shù)學活力課堂的教學模式:先視頻展示生活中一些旋轉的現(xiàn)象,豐富學生對旋轉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入課題。然后進入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閱讀教材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