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場勘驗、檢查筆錄是刑事證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具有其存在的理論價值與深刻意義,在司法實踐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在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法體制下,重視能客觀反映案件事實的此項證據,才能更好地打擊犯罪,進行刑事訴訟。本文以刑事訴訟中的各類證據為切入點,對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概念及構成進行簡要梳理,進而對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理論基礎加以說明,歸納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制作內容、制作要求、制作導向,并就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證明力及作用進行論證,分析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證據屬性與證據能力,最后就中國司法實踐就此類證據應努力發(fā)展的方向提出個人觀點?,F場勘驗、檢查筆錄已在案件偵查與刑事訴訟中取得重要應用,其制作過程與證據內容也在不斷完善,規(guī)范性不斷提高,將其在刑事訴訟中的合理應用,對有效打擊犯罪,維護法律權威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 現場勘驗 檢查筆錄 刑事證據
作者簡介:趙志勇,天津市靜海區(qū)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178
一、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理論基礎
現場勘驗、檢查筆錄不僅僅包括偵查人員對于犯罪現場的直觀記錄,而且還包括現場繪圖、照相、錄像等多種形式,其作為一種獨立的證據形式存在在刑事證據體系中有其自身的理論基礎:(1)現場勘驗、檢查筆錄自身的特殊證據屬性。針對勘驗、檢查筆錄的國外對于屬性存在不同的認識,有的將現場勘驗、檢查筆錄視為一種證明方法,有的將現場勘驗、檢查筆錄作為一種獨立的證據。我國證據學理論通常認為勘驗、檢查筆錄是固定和保全犯罪活動遺留下來的各種痕跡和物品的重要手段,是審查、判斷案件中其他證據、恢復案件中某些事實原狀和判明案件真實情況的重要根據。 綜合起來看,現場勘驗檢查、筆錄自身其實具有證明方法與獨立證據形式的雙重屬性。現場勘驗、檢查筆錄針對現場痕跡、物證、尸體等具體位置、形狀、外部特征等的記載既可以證明痕跡、物證等的原始來源,同時也可以反映出痕跡、物證的存在形態(tài)并作為證據使用。(2)現場勘驗、檢查筆錄記載對象性質?,F場勘驗、檢查筆錄記載的對象往往是不存在保存條件,例如易腐爛變質的物品不可能長期保存;不存在移動可能性的物品,例如犯罪現場所在的房屋等;根據時間的推移會發(fā)生變化,例如人身受犯罪侵害造成的傷口等。因此為了避免重要證據的確實與遺落,就需要針對案發(fā)時現場的原始情況制作現場勘驗、檢查筆錄,將證據完整、客觀的保存下來,為以后的庭審做準備。(3)偵查人員自身的限制。偵查人員作為犯罪偵查的主體,雖然經過專業(yè)訓練具有特殊的偵查技能,但還是要受到人類自身局限性的限制。偵查人員的記憶、思維也要受到人類規(guī)律的限制,刑事案件偵查后往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開庭審判,偵查人員如果出庭接受詢問,必須要有書面的記錄予以記載,否則不能保證其客觀、真實性。
二、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制作要求
1.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制作要客觀、真實??彬灐z查筆錄是偵查人員到達案發(fā)現場后對于現場的記錄,由于時效性的原因,案發(fā)現場往往不能保持到開庭審判,由于其具有事后的不可恢復性,因此作為現場的客觀記錄往往對于定罪量刑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雖然勘驗、檢查筆錄是偵查人員通過感知對于現場情況的文字記錄,受偵查人員主觀的影響,但輔助偵查人員制作的現場示意圖、拍攝的現場照片,錄制的現場錄像往往最大限度的還原了案發(fā)現場的客觀真實情況。這就要求偵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技術規(guī)范要求,客觀、真實的制作現場勘驗、檢查筆錄,同時不能遺漏重要的現場痕跡、物證、生物檢材等信息。
2.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制作要嚴謹,準確。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制作要繁簡得當,在制作的過程中注意對于現場的外部環(huán)境、內部環(huán)境、相關物證、尸體的位置、痕跡、生物檢材的發(fā)現提取位置、外部狀態(tài)均要進行詳細的描述,不能過于簡單。由于勘驗、檢查筆錄是對于案發(fā)現場的客觀描述,其證明力較強,犯罪嫌疑人到案之后的供述要與勘驗、檢查筆錄的記錄相互印證,從而對于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實性進行判斷,尤其是嚴重刑事犯罪中,更為強調犯罪嫌疑人供述與客觀證據的印證,因此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制作必須要嚴謹、準確。
3.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要合法,依規(guī)。針對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制作《刑事訴訟法》、兩高一部的解釋均有明確的規(guī)定,此次司法改革中“以審判為中心”的提出更加加快了由“偵查中心主義”向“審判中心主義”的轉變,這就對于偵查機關偵查行為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雖然針對現場勘驗、檢查筆錄未適用嚴格的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但作為瑕疵證據還是有不能補正予以排除的可能性的,這就要求偵查人員在制作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過程中必須嚴格依法依規(guī),以免在庭審過程由于證據瑕疵不能采信。
三、現場勘驗、檢查筆錄在刑事審判中的作用
現場勘驗、檢查筆錄作為重要的證據,在刑事審判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之前的刑事審判中,偵查機關制作的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證據能力和證明力一般不會受到質疑,公訴人宣
讀之后直接作為定案的依據。但隨著“以審判為中心”司法改革的推進,現場勘驗、檢查筆錄往往成為庭審中控辯雙方爭議的交點,由于其作為客觀性證據來源的記載,其本身是證據同時也是證明方法 ,一旦出現排除的情況則會影響整個證據鏈的完整性,甚至造成關鍵性證據缺失,整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實物證據雖然容易損毀、滅失,但只要及時、正確的提取、保管往往能起到關鍵性作用,但在刑事錯案中往往由于現場勘驗、檢查筆錄出現問題,造成實物證據不足。在呼格吉勒圖案中,作為關鍵物證的死者體內混合液體是沒有提取還是提取后沒有送檢沒有明確的答案。同時也存在在現場勘驗、檢查中未發(fā)現作案工具 ,強迫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的,如杜培武案中,由于警方始終未找到作案槍支,于是強迫杜培武供稱“槍被拆散,扔到滇池里去了” 。應當說正是勘驗、檢查筆錄等證據出現了缺陷,造成刑事審判中錯判案件的出現。
四、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未來發(fā)展
綜合上文中所論述的內容,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將勘驗、檢查筆錄簡單等同于勘驗、檢查的范圍,我國偵查機關在勘驗檢查中所做的記錄可以分為:(1)現場勘驗筆錄。(五官感知類筆錄)(2)搜查、扣押類筆錄。(3)證據提取類筆錄。按照國外的理論,其中只有五官感知類筆錄屬于嚴格意義上的勘驗、檢查筆錄。 從較為嚴格意義上講,勘驗、檢查筆錄是勘驗、檢查人員經過五官知覺對于犯罪現場進行直接感知后所做的記錄,具有主觀描述的成分,對于審查的重點在于其是否客觀真實的。搜查、扣押類筆錄以及證據提取類筆錄,主要是為了證明搜查、扣押行為的合法性,并對搜查、扣押物品起到鑒真作用,目的在于證明扣押、提取物品的合法性來源,該類筆錄也不符合勘驗、檢查筆錄的特性,應屬于獨立的證據提取筆錄?,F場勘驗、檢查筆錄是經過偵查人員感知、記憶、表述所形成的書面記錄,在性質上具有傳聞證據的特點,因此從根本上說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形成過程與證人證言等言詞證據的形成一樣,不具有絕對的客觀性,應當屬于言詞證據,并且適用言詞證據的證據規(guī)則?,F場勘驗、檢查筆錄附隨的照片、錄像等雖具有“非陳述性證據”的特征,然而其已經與現場勘驗、檢查筆錄融為一體,適用不同的證據規(guī)則將造成不必要的混亂,仍應與文字部分適用相同的言詞證據規(guī)則。
國外關于勘驗、檢查筆錄證據能力的立法規(guī)定,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立法模式:一是傳聞證據模式,根據傳聞法則的要求,非由陳述者本人在訴訟中提供的言詞證據不得被采納。二是直接言詞模式,直接言詞原則是言詞辯論原則與直接審理原則的合稱,直接審理原則要求直接調查的親歷性,言詞辯論原則要求只有經由言詞陳述及提及的訴訟資料方得為裁判的依據。結合兩種立法模式的特點,結合我國司法實踐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我國宜選擇傳聞證據模式,同時吸收直接言詞模式的合理因素。傳聞證據規(guī)則的模式對于現場勘驗、檢查筆錄的適用比較嚴格,可以有效的解決我國現場勘驗、檢查筆錄適用較少受規(guī)制的情況。但我國現階段仍處于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由法官主導審判程序,而傳聞證據模式忽略了審理原則中要求直接調查的親歷性,未對法官如何直接調查提出要求,直接言詞模式卻對此做了詳細規(guī)定。二者各有優(yōu)勢,直接言詞在此方面的優(yōu)勢恰好彌補了傳聞證據模式在此方面的缺陷。
注釋:
蔣麗華.論勘驗、檢查筆錄.證據法論壇.2003,6(366).
何家弘.遲到的正義——影響中國司法的十大冤案.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4.
美國、德國和日本均對勘驗的范圍做了狹義的界定,即勘驗為通過五官知覺對無法提出于法庭的場所或物品進行的直接感知。關于人身檢查,美國籠統(tǒng)規(guī)定為搜查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德國和日本則規(guī)定只有部分人身檢查屬于勘驗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