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謙
摘 要:本文對尤金·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理論進行了概述,并基于此探討了影視字幕翻譯的特點,以及該理論體系在詞匯、句法和修辭層面在《神秘博士》劇中的應用,對影視作品字幕翻譯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功能對等理論;字幕翻譯;神秘博士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30-01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114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電影電視行業(yè)不僅成為了新興的經(jīng)濟增長點,更是人們認識世界、了解異域文化的重要途徑,觀眾對高質(zhì)量影視字幕翻譯的需求日益增長。美國翻譯家尤金·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理論,要求譯語讀者在接受源語信息時能夠產(chǎn)生與源語讀者相同的感受。本文將基于此著重探討這一理論在影視字幕翻譯中的應用。
一、 功能對等理論概述
尤金·奈達是西方語言學界著名的翻譯理論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奈達首次提出了“形式對等”和“動態(tài)對等”的概念,認為“動態(tài)對等”優(yōu)于“形式對等”。后期奈達用“功能對等”代替了“動態(tài)對等”的概念,即“從語義到語體,在譯語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對等值再現(xiàn)原語信息”,翻譯的重點是讀者對譯文的反應,關鍵是找到與原文最為貼切的對等語,強調(diào)譯文的讀者和原文的讀者在感受上基本相同。翻譯除了具有表層意義的對等,還應該有深層次的語境和文化等層面的對等。
二、 影視字幕翻譯的特點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字幕翻譯以其時效性強、成本低廉、便于團隊合作等優(yōu)勢而迅速成長。觀眾更多愿意選擇以原聲+字幕的形式觀看影視作品,追求從畫面到音效保持“原汁原味”的觀影體驗。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影視字幕具有瞬間性、精簡性等特點。影視字幕還應照顧到觀眾的觀影體驗,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專業(yè)化、書面化的語言,而更多地使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同時,作為戲劇臺詞的影視字幕應注重體現(xiàn)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做到戲劇性和抒情性的統(tǒng)一。
三、 功能對等理論在字幕翻譯中的應用
首播于1963年的《神秘博士》是英國BBC出品的科幻電視連續(xù)劇,其充滿想象力的劇情使其自開播之初起便廣受觀眾歡迎,在英國流行文化乃至世界流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將從詞匯、句法和修辭三個層面探討功能對等理論在該劇字幕翻譯中的應用。
(一) 詞匯層面
詞匯層面的對等指在翻譯中,使用與源語文化內(nèi)涵等效的詞來替代源語詞匯,從讀者的角度出發(fā),而不是從譯文的形式來評價翻譯。
(1)原文:I'm not a doctor. I am the Doctor. 譯文:我不是某個博士,我是那個博士。(注:本文選取的中文譯文均為“幻翔字幕組”翻譯。)英語中,a作為不定冠詞表示泛指,the作為定冠詞表示特指,而漢語中不存在對應的詞匯。譯者使用增補法翻譯為將二者的含義補充出來,達到了在內(nèi)涵上與源語文本的對等。
(2)原文:Personally, I think that's a hell of a bird. 譯文:“在我看來,那可真是只要命的鳥兒?!庇⒄Z文化背景下“a hell of”這一短語具有深刻的內(nèi)涵和象征意義,而由于宗教和歷史的原因,如果采取直譯法我國的觀眾無法產(chǎn)生與源語觀眾相同的感受,因此使用歸化法翻譯為“要命的”。
(3)原文:Texts, snogging, a vegan wrap. 譯文:發(fā)發(fā)短信,親親抱抱,吃吃東西。Vegan wrap直譯為“素食卷”,在英語國家是很常見的食物,而在我國如果直譯則需要另加注釋才能夠使觀眾理解。由于時間和空間所限,譯者將無關的信息進行省略,譯為“吃吃東西”,保證了核心信息的準確傳達。
(二) 句法層面
句法對等是指在保持語義不變, 在譯語語言結構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再現(xiàn)源語的風格和特點,與源語的句法形式保持一致。譯文不能拘泥于與原文形式上的對等,而應注重語義和內(nèi)容上的對等。
(1)原文:Noted. Scored out. Forgotten. 譯文:記下了。劃掉了。忘光了。源語文本為三個動詞并列,語句短促有力,如果按照被動態(tài)將整句直譯出來,則會顯得生硬拖沓。譯者將其翻譯為三個并列的動詞短語,做到了形與神兼?zhèn)洹?/p>
(2)原文:If their hearts are in the right place, and the stars are, too, .... 譯文:如果他們的心之所在可靠正直,而宇宙的星之所在恰入其位……原文出現(xiàn)的語境是該角色的臨終贈言,語言雖平實簡潔,卻蘊含著角色一生的智慧和體驗,使人深思。譯文使用兩個并列句,古樸典雅,動人心弦,在情感的表達上與源語文本實現(xiàn)了對等。
(三) 修辭層面
臺詞是影視作品的靈魂所在。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必然有優(yōu)秀的臺詞貫穿其中,編劇通過多種修辭手法,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在修辭層面做到翻譯的功能對等,意味著使源語文本的文學美感傳遞到受眾,使其得到與源語觀眾相同的觀賞體驗。
(1)原文:Or I will rain hell on you for the rest of time. 譯文:否則我會讓地獄如滂沱般降臨于你的余生。原文采用暗喻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出角色了的決絕。而譯文采取了明喻與暗喻的結合,使語言更加豐富生動,觀眾能夠與角色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2)原文:What's that in the mirror,/ or the corner of your eye?/ What's that footstep following,/ But never passing by? 譯文:那是什么,在鏡子里,/或是躲在,視線邊緣?/那是什么,腳步踢踏,/總是尾隨,從不擦肩?這首原創(chuàng)的童謠在源語文本中使用了押尾韻的修辭,讀起來朗朗上口,翻譯時保留了押韻的修辭特色,短句的使用也使譯文更接近漢語童謠的格式,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韻美。
四、 結語
本文從尤金·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理論入手,分析了字幕翻譯的特征,并以《神秘博士》為例,探討了“目的決定手段”的功能主義思想對影視字幕翻譯的指導價值。譯者靈活運用多種翻譯策略,在詞匯、句法和修辭層面做到了語言的對等轉(zhuǎn)換,既忠實于源語文本,又能夠使目標語觀眾快速準確地理解劇作的思想內(nèi)涵,對其他影視作品的翻譯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 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 馬會娟.奈達翻譯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 麻爭旗.影視譯制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