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華
摘 要:作為微時代應運而生的產(chǎn)物,微課也正在開啟教育的“微”時代,微課作為新型事物,以其短小精悍,針對性強的特點,為眾多教育工作者所熱衷。作為教師,我們應科學利用微課為學生的“學”服務,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精選教學主題,設計教學活動,錘煉教學語言,注重設計細節(jié),實實在在提高微課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微時代;教學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30-013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086
微課是微時代應運而生的產(chǎn)物,教師應當積極地在教學中合理運用,但在運用過程中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運用微課輔助常態(tài)課教學必須符合教育的規(guī)律,用得好,事半功倍,錦上添花;用得不好,事倍功半,節(jié)外生枝。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時,如何計算多邊形的面積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讓學生親自動手畫一畫,剪一剪,經(jīng)歷知識探究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然而,雖然我們利用了微課,但教學方式卻仍是“人灌+機灌”,忽視了知識探究的過程,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很大程度是因為對微課的新鮮感,而不是因為微課的內(nèi)容。筆者認為,微課教學必須要突出一個“實”字。
一、實實在在以學生的“學”為導向,確定微課主題
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微課即小課、短課也,它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精華的濃縮,相較于常態(tài)課,微課的教學目標單一,指向性明確,易于傳播。微課是微時代的產(chǎn)物,它的出現(xiàn)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的“學”?,F(xiàn)代教育學認為,成人的注意力可持續(xù)15分鐘左右,而兒童的注意力維持時間會更短,因此微課的設計決不能單純從教師、文本的角度出發(fā),更多的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再融入教師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與教學風格,精心選用現(xiàn)代信息手段合而成之。微課主題的確定,應當基于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充分考慮其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做到主題鮮明;微課還要體現(xiàn)微時代快節(jié)奏的特點,授課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只有5~8分鐘),所以主題不能太大,要做到短小精悍。微課主題的特點決定了一節(jié)微課只能有一個知識點,但一個章節(jié)蘊涵著好幾個知識點,如何把這些知識點提取出來呢?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對教學有重要影響或?qū)W生的知識掌握有關鍵作用的幾個要點,如文本的重難點、學生的易錯點等。一個知識點就是一堂微課,應該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也不能割裂知識體系之間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深入熟悉文本,認真進行預設,提煉符合學情的、方便學習者“按需學習”的知識點去設計微課。
二、實實在在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入手,設計教學活動
微課首先是一節(jié)“課”,相比一般的常態(tài)課短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也有著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圍繞主題開展教學活動,做到小而精,小而實,小而活。微課的“實”和“活”并不矛盾,“實”是微課要達成的效果,“活”是達成效果所采取的形式和手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更是“微課堂”的主體,他們有效、愉悅地接收知識才是微課教學的目標和本質(zhì)。微課是給學生觀看并學習的,如果教學設計死板、缺乏新意,就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方面必須手段靈活,形式新穎,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興趣。不少教師把微課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混為一談,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微課并不等同于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而微課是一堂課——一堂雖然短小但完整的課。既然是一堂課,教師可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有好多,不能僅僅拘泥于多媒體課件,實驗驗證,操作探究,啟發(fā)講解……具體采用哪一種手段或方法,還要建立在對文本的深刻認知之上,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采用最適合學生特點,最易于解決問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微課教學更靈動,形式更活潑。
三、實實在在從教學需要出發(fā),錘煉教學語言
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微課堂更是如此。受教學時間的限制,微課語言應該更簡明扼要,更準確生動,盡量不出現(xiàn)口語。首先,教師要吃透教材,精心組織微課語言,只有這樣,才能使講解精練準確,在此基礎上適當?shù)剡\用修辭方法加以點綴,多使用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其次,微課的語言應符合認知規(guī)律,具有啟發(fā)性,切忌把問題結果早早呈現(xiàn)出來,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與時間。再次,微課設計者應做到眼中有人,言中有人。設計微課大多是在沒有學生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雖眼前無人,但教師必須要做到心中有人。好多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或因為無人聽講變成預案背誦,或追求微課語言生動變成表情朗誦,這都是不可取的,不為學習者所接受。教師在設計微課語言時,應時時刻刻有一個假想的聽眾,這個聽眾可以想象成你的某一個或幾個學生,與之有針對性地進行交流、討論……增強語言的現(xiàn)場感,通過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處的點撥,把學生帶進瑰麗的知識殿堂,開啟心智,陶冶情操。最后,教師還要充分運用好體態(tài)語言,特別是手勢和表情,體態(tài)語言表現(xiàn)力強,能更好地表達情感,恰當?shù)剡\用體態(tài)語言,會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很難想象和一個人談話時,既沒有一點表情,也沒有絲毫動作,這和一臺會說話的機器又有什么區(qū)別呢?運用體態(tài)語言要自然得體,不要虛張聲勢,故意做作,要“處處出于自然”,才能博得學生好感。
四、實實在在從方便學習的角度考慮,設計微課細節(jié)
微課主要是為了有效解決教與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教師應該從整體著眼,從細處著手,從方便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設計好微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要考慮教學過程,還要考慮錄制過程。教師要在錄制前根據(jù)文本特點,選擇合適的錄制工具,采用最佳的錄制手段;錄制中根據(jù)教學需要,語言抑揚頓挫,表情大方自然;錄制后再回頭認真檢查,語言是否有感染力,手勢是否得體,畫質(zhì)是否清晰,圖像是否穩(wěn)定,聲音是否清楚,聲音與畫面是否同步……最后,還要注明微課名稱、適用對象,方便學生選擇,節(jié)省學生時間。
參考文獻:
[1] 李萬飛,周開寶.讓微課細致入“微”[J].甘肅教育,2018(3).
[2] 張可躍.微課教學要“細致入微”[J].中國教育學刊,2017(11).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