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群
摘要:黨的十九大標志著我國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豐富而深厚的思想積淀,本文通過對墨家思想核心思想和觀念的研究,闡述了借鑒傳統(tǒng)文化精華與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二者的有機結合,以積極探索能培養(yǎng)為新時代社會服務的高素質人才的方法。
關鍵詞:新時代;墨家思想;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4-0033-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jīng)進入了新時代,這意味著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航帆已正式破浪前行。從報告中不難發(fā)現(xiàn),習總書記對青年一代寄予了深切的厚望,這不單由于當代大學生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參與者、建設者,更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而當前,大學生不文明現(xiàn)象仍然較多,一些不和諧的“頑癥”也比較突出,這促使教育工作者應清醒地看到新時代下的新矛盾,即精神文明建設中大學生文明素質仍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那么如何“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及如何提高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修養(yǎng)就是擺在每個高等院校教育者面前的一個重大命題。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璀璨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對這些中華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思想文化進行提煉,擇其精髓,對新時代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質進而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仍有一定的啟迪和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墨家思想興盛于戰(zhàn)國初期衰微于西漢時期,作為一種曾與儒家思想并為顯學的哲學體系對當時及其后的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其精神并深刻地影響當今國人的價值觀,對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文化及民族信仰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1]筆者認為對墨家思想興衰的分析,對提升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明確政治思想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定位
1.樹立政治思想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高校里的素質教育著重大學生諸方面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提高,但我國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多年,面對應試教育成效仍不十分樂觀,主要癥結就在于沒有把政治思想放在核心首要的位置。縱觀儒、墨、道、法等諸子思想莫不具有鮮明的政治思想特色,載以修身、處世等方面的培養(yǎng),而墨家思想在這點上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墨家在政治思想上注重“尚同為政之本,而治要也”,進而達到其“兼相愛”的核心價值追求?!渡型稀分心用鞔_反對“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其所謂義者亦茲眾。”試想,素質教育中如果只重視能力提升和個性的發(fā)展,而忽視政治思想的培養(yǎng)塑造,那么勢必造成全社會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一盤散沙。值得注意的是墨家思想中尚同與尚賢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代表了先進的生產(chǎn)力、先進的文化方向,更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因此素質教育必須要在政治思想上下功夫,要堅定鞏固受教育者的四個意識,進而在自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上達到共識,唯有如此才可凝聚全社會的力量,統(tǒng)一思想、上下一心,為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服務,為人民服務。
2.牢固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作為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學說揭示了社會的本質和其運動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具有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正如馬、恩在《共產(chǎn)黨宣言》序言所說的“……所發(fā)揮的一般基本原理……還是完全正確的”。近代百年中國史已經(jīng)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經(jīng)得起實踐檢驗的真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與現(xiàn)代科學完全一致。因此它既是科學的理論,也是一種科學的信仰。[2]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無產(chǎn)階級學說之所以能在中國扎根,是因為它符合近代中國的國情,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條件。那么同樣也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墨家思想為何會衰落·筆者認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必須要能體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而以“兼愛”為核心價值觀的墨家思想脫離了當時的經(jīng)濟基礎和物質條件,使其“天志”、“明鬼”等思想成為其理論體系的巨大短板和缺陷,并使其后的墨家思想向類宗教化轉變,雖其后期在自然科學和邏輯學方面卓有成就,但理論的非科學性使墨家思想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導致其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更使其無法成為社會的主要意識形態(tài)。當今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下多元化思想對大學生的理想信仰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所以要培育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必須要牢固樹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科學信仰。
二、加強對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踐行能力培養(yǎng)
墨家思想強調認識和實踐的結合,提倡“言足以遷行者,常之”(《墨子·貴義》),在“言”“行”二者關系上墨家思想尤其重視“行”,墨子認為一切理論都必須見諸于行,“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公孟》)。因此墨家思想在育人上更多體現(xiàn)在以歷史經(jīng)驗為基礎,通過新的具體實踐,總結出更高層次的直接經(jīng)驗來檢驗其認識與實際是否相符。這種學以致用、以行為本的主張對當今大學生素質教育有著積極的借鑒作用?,F(xiàn)實中素質教育本就有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目的。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又是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和前提,而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又是繼承和弘揚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那怎樣提高學生的踐行能力呢·筆者以為:第一、建立科學完備的產(chǎn)學結合的資源配置機制,注重產(chǎn)學結合從基礎教育抓起,設置一系列配套的“產(chǎn)、學、研、用”的合作體系,在人才使用方面要在著重走出去的同時還要多請進來,高??梢栽O置以企業(yè)一線技術人員為主的課外輔導員制度,甚至在一些專業(yè)嘗試從業(yè)一定年限的實際工作人員專職授課的聘任制等方法。第二、修改充實現(xiàn)有的教育教學大綱,增加學科實訓課程,特別是以往在教學上往往被忽視的思想政治類課程的實踐教學課時,以保證認識與實踐的結合,進而推動大學生在社會責任感和工匠精神方面的提高。第三、既然素質教育是一個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那么要以一個教育工程建設的視角來做,則這種工程需要全面涵蓋現(xiàn)有教育的全方位,即要從小學到大學甚至社會辦學都要在一個完整系列的培養(yǎng)鏈條內運行,而不能各自為政。
三、重視素質教育中正確的消費觀引導
國人在內心深處是避諱談“金錢”的,民間更有“談錢傷感情”的說法。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電子商務、共享經(jīng)濟大潮的蓬勃發(fā)展,許多高校的調研中都會發(fā)現(xiàn)大學生“月光族”族群在悄悄地壯大。新時代下,激起大學生對學習工匠精神的熱情,激勵更多大學生投身到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中必然成為未來主流趨勢。很難設想一名連自己日常生活都無法安排妥當?shù)拇髮W生如何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針對大學生消費觀的培養(yǎng)其實也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環(huán)。那么遠在兩千多年前的墨家的消費思想能否在今天帶給我們一點啟迪呢?答案是肯定的。節(jié)用是墨家思想非常強調的一種主張,墨子提倡“去其無用之費,足以倍之”(《墨子·節(jié)用》),反對儒家“弦歌鼓舞,習為聲樂”(《墨子·公孟》),在行動上墨子更是以“足以充虛繼氣,強股肱,耳目聰明則止”、“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墨子·魯問》)為標準躬身力行,率先垂范。[3]可見墨家思想在消費觀上看重舒適、簡單、實用。這種反對奢侈浪費、倡導有效消費的消費觀念對新時代下大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大有裨益。同時也可以看出墨家思想這種以節(jié)儉為美德的踐行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這為當下素質教育者提供了相當積極有益的借鑒。
新時代的今天,素質教育工作者在抓好學生素質教育的同時,必須注意下力氣發(fā)掘中華優(yōu)良思想文化,去其糟粕,揚其精華,借鑒和發(fā)揚一切對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有用的思想、文化、觀念,積極探索提高當代大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各種有效途徑和方法。因此汲取墨家思想的精華古為今用,為我所用。筆者堅信只要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這些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必將培養(yǎng)出一批真正能為社會服務的新時代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任守景.墨子研究論叢[M].齊魯書社,2010,(12):36-47.
[2]張利華.馬克思主義既是科學理論又是科學信仰[J].理論前沿,2004,(16):26-27.
[3]孫詒讓.墨子閑詁[DB/OL].卷一—卷十五.
Abstract:Marks the 19th congress has entered a new era in our country,and as a civilization with a long history in our country,has rich and profound thoughts of accumulation,in this article,through the study of Mohism core thoughts and idea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and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both,to actively explore the training for the new era of social service of high-quality talent.
Key words:new era;mohism;qual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