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均
【摘要】初中語文選擇“教材資源再開發(fā)”,且以四個重要核心素養(yǎng)維度為首選教材再開發(fā)點,以典型樣文為例,深入剖析與實踐,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教材資源 文學課程 拓展點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057-01
以播音語言、朗誦演講、博覽導讀、劇創(chuàng)表演四個實用維度為綱,進行“再開發(fā)”:
【播音語言】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為例
一、素養(yǎng)類屬
播音語言。
二、素養(yǎng)拓展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渡江戰(zhàn)役即將勝利時的新聞稿,選擇該拓展點,重在培養(yǎng)學生播音核心素養(yǎng):
1.新聞理解素養(yǎng):強化播音能力,基于對新聞稿背景、內(nèi)容、寫法、語言整體把握,基于對新聞稿統(tǒng)籌理解與思想解讀。所以,準確把握播音情感,首先歸結(jié)于對新聞內(nèi)容的通讀、梳理、判斷和理解。設置課程拓展時,重點要引導學生對新聞內(nèi)容的準確呈現(xiàn)與篩選把握:如“1000余華里”“24小時內(nèi)”等語言的準確表達。
2.播音語勢素養(yǎng):因新聞稿的特殊時段性和特殊表現(xiàn)力,理解文稿內(nèi)容和表達主旨后,著重須就新聞稿語氣、語勢作明確把握,譬如該稿件播音時應特別注意簡潔而具有氣勢等。舉例來說,如導語中“百萬大軍”“沖破敵陣”,再如“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等等。字里行間氣勢非凡,處處洋溢勝利豪情。
3.聽眾意識素養(yǎng):優(yōu)秀播音者“想聽眾之想”,換位思考。該新聞聽眾是誰?是百萬前線的大軍、后方的萬千將士、國民黨軍隊的高級將領和普通士兵……該新聞要傳遞什么訊息?告訴國民黨將士,我勝汝頹;告訴我軍將士,勝將指日;告訴普通大眾,共產(chǎn)黨為正義而戰(zhàn),而國民黨不得人心……有了這樣的聽眾意識,則可成播音之最佳狀態(tài)。
【朗誦演講】以《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為例
一、素養(yǎng)類屬
朗誦演講。
二、素養(yǎng)拓展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是特殊背景下特別的演講稿,選擇該拓展點,重在培養(yǎng)學生演講核心素養(yǎng):
1.演講知識素養(yǎng):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的手段,也是闡明理論觀點和鍛煉青年口才的手段。有了這種基本知識素養(yǎng),朗誦起文本來,就會有更強的“演講者”角色意識。
2.情感把握素養(yǎng):雨果是作家,更是優(yōu)秀的演說家。雨果對伏爾泰極高的評價和真摯的崇拜,使朗誦者必須把握其基本的情感狀態(tài)和深邃的內(nèi)心感念。在演講的演繹與呈現(xiàn)中,最緊要的也是情感的把握、沉浸、渲染、傳遞與輻射。
3.演講能力素養(yǎng):演講的時候,最應注意:認清對象,即明確“針對性”,對什么人演講,講什么話,用什么感情演講;思路清晰,節(jié)奏明快;例證動人,用鮮活的事例或句型、鮮明的情感與語勢,吸引并打動聽眾;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博覽導讀】以《隆中對》為例
一、素養(yǎng)類屬
博覽導讀。
二、素養(yǎng)拓展
《隆中對》是《三國志》著名選段,選擇該拓展點,重在培養(yǎng)學生博覽核心素養(yǎng):
1.了解背景素養(yǎng):史學著作的節(jié)選,都必須把握好其歷史背景。在把握好歷史背景的基礎上,對文本作出解讀,從而完整、細致、優(yōu)質(zhì)梳理文本信息,知曉故事內(nèi)容,把握情感基調(diào),掌握歷史常識。
2.思想溯源素養(yǎng):這里指的思想,專指“戰(zhàn)略思想”,是史學著作博覽與導讀的必備素養(yǎng)。讀《三國志》,就必須讀透它的戰(zhàn)略思想,有這樣的素養(yǎng)打底,再讀作品,就會不繁難得多。
3.通讀作品素養(yǎng):讀好《隆中對》,是為了讀好《三國志》,凡是古典作品閱讀,尤其是博覽,重要的是由此及彼?!度龂尽返耐ㄗx概知素養(yǎng),可以說更趨完整,斷代閱讀才始有功德。這種閱讀,除斷代閱讀,還有流派閱讀、空間閱讀、作家閱讀等。
【劇創(chuàng)表演】以《變臉》為例
一、素養(yǎng)類屬
劇創(chuàng)表演。
二、素養(yǎng)拓展
《變臉》是一個劇本,在教材資源中,不失劇創(chuàng)與表演的典型性。選擇該拓展點,重在培養(yǎng)學生劇創(chuàng)核心素養(yǎng):
1.戲劇知識素養(yǎng):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又被人稱為“舞臺藝術”或“演員藝術”。圍繞著演員的表演,戲劇包含著文學因素、音樂因素、美術因素、舞蹈因素等多種因素,是一種綜合藝術。在戲劇作品中,人物與人物之間,由于性格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展開的矛盾斗爭叫戲劇沖突。戲劇作品總是由一個沖突的提出、發(fā)展和解決而得到完成的。
2.表演綜合素養(yǎng):每一種藝術都有特殊的表現(xiàn)手段,從而構成形象的外在形態(tài)。戲劇融化了多種藝術的表現(xiàn)手段:①文學。主要指劇本。②造型藝術。主要指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 。③音樂。主要指戲劇演出中的音響、插曲、配樂等,在戲曲、歌劇中,還包括曲調(diào)、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劇、戲曲藝術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話劇中轉(zhuǎn)化為演員的表演藝術——動作藝術。劇本是戲劇演出的基礎,雖然可以像小說那樣供人閱讀,但它的基本價值在于可演性。在文學課程拓展點的重要指標上,“課本劇”成為了實踐過程中最主要的素養(yǎng)基點。
3.基礎創(chuàng)作素養(yǎng):會讀劇本,會演劇本,從而會創(chuàng)作簡單劇本,這是一種功能的提升,需要一種文學基礎與表演天賦,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來說,既是語言表達與生產(chǎn)生活能力的需求,更是文化提升與品質(zhì)升格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頌.播音員主持人的基本素養(yǎng). wenku.baidu.com/view/843f75e8e009581b6bd9eb7f.html,2011-4-5
[2]戲劇文學常識.https://baike.so.com/doc/7531292-7805385.html,2011-1-24
[3]黃欣朋,盛嚴宏.地域文化文學類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 《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 2016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