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錚
摘要:初中是每個學子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對于學生個人性格和人生取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在初中英語方面,教師的主要職責不但是教會學生,還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將教師的職能發(fā)揮出來,把所學通過教材等方式傳授于學生,同時把品行、德育融入到課堂,學生就可以通過課堂成就自己的德治素質,從而形成優(yōu)良作風。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德育;融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6-0040
“作為人類最為基礎的就是要有道德,假如說連基本的道德都沒有的話,那么就算你是博學多才也只是壞人而已,并無大用”,教育家陶行知曾經這樣斷言。無論是學習什么知識,或者做什么事情,首先是學會做人。而如何培養(yǎng)出良好的德治,離不開學校的德育教育,這是非常關鍵的。英語作為一門外語,也是目前世界上所用最多的語言之一,教師更應拓展來結合實際通過幽默的方式將英語傳授于學生,把德育教育更加生動形象地在課堂上來展現。
一、因“師”制宜,發(fā)揮教師職責,樹立形象榜樣
教師的本職是教書育人,所以在自身行為上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樹立形象榜樣。因為教師平常的舉動會直接被學生所學習,故必須要展示出優(yōu)秀的一面。要將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帶到課堂上,營造出和諧、向上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沉浸在其中進而使其能夠快速進入英語教學中,學生在氛圍內會被教化、被熏陶。學生的德育在課堂上是很容易得到升華的,這是一個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內化階段,而這些均由教師的教學行為所影響,形成思想、觀念、意識的心理積淀。其實對于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習擁有英語這門外語的技巧和能力,從課堂上所產生的一系列交流活動,都是為了掌握。而教師要在其中注重個人行為和言辭,樹立良好的形象。如課前問候可說:Good morning!How are you?引導學生說:Thank you!在教學過程中,激勵學生說 Very good! Clever. Well done.等等激勵性的評價用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加入文明的交流言語,才能營造出文明用語的環(huán)境,讓這種文明現象常駐課堂,學生心中自然而然會有文明的思想和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假如說英語教師在上課前就能到教室來監(jiān)督學生早讀,這種提前行為就會讓學生有壓迫感,既能發(fā)揮教師嚴格的態(tài)度作風,又可以表現出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這也是教師的敬業(yè)精神,不僅是職責所在,更是人心所向。反復的提前行為會直接讓學生自覺地遵守紀律,學會尊重別人,這是一種暗示作用,能從內心深處作用于個人行為。同時也會無形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實際教材中
人們是通過語言作為載體方式來進行交流,在英語課程上應該要有著濃厚的德育思想,并貫穿其中。在初中英語教材中,雖然詞匯量不多,但是里面囊括的內容和知識點非常大,而且覆蓋范圍很廣,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把德育融入到實際教材中需要時間和不斷磨合,德育教育不是口頭說說而已,這個過程是需要將思想利用科學手段來進行融合,有機地結合起來。所以要求教師在授課時不斷地增加德育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提前進入狀態(tài),經過教師的引導可以讓學生獨立去思考,才能使得學生得到提升。比如說在解釋“in,to”的時候,可以通過地球儀來引導學生,換個方式問:
T: Where is Japan?
S: Its to the east of China.
T: Where is Taiwan?
S: Its in the south of China.
然后給學生分析:在物體相毗鄰時就用“to”來表達,要是在范圍之內的就用“in”。然后隨著思想的深入可以引入一些歷史來闡述詞匯的用法,比如臺灣的歷史,臺灣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域,在很早之前,臺灣就屬于福建省所管轄的,隨著時間推移后來更是直接立臺灣為行省。不過在清政府的腐敗下被西方國家所侵略,才會使得臺灣被霸占。但是隨著中國的綜合實力越來越強,中國就陸續(xù)收復了香港和澳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便可收復臺灣。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授課,學生記得更加清晰,可燃起他們的愛國之情,加深對祖國的認識。
三、發(fā)掘出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內容
在初中英語課本中有許多關于德育教育的內容,并要深入研究并將蘊藏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及時發(fā)掘出來,有計劃、有目的并有意識地將德育滲透到教學中。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用心尋找機會,不失時機地將德育科學有效地滲透到教學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渲染,進而潛移默化為自身的道德思想。記得有一次筆者上公開課,筆者所教學的內容是“最高級”,而且是借班教學,為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筆者說:“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 but Im not familiar with you.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classmates?”學生聽到筆者親切的話語,自然感覺很舒服,便與筆者親而近之,于是接連不斷地向筆者介紹:...is the tallest in our class,...is the shortest,the funniest, the most outgoing...這個時候就有位男同學就開始洪亮地說:“Liu X X is the most foolish(最傻的) in our class.”他話音還沒落,大家便大笑起來。見此情景,筆者努力按捺住自己無法平靜的內心,過了幾秒鐘,筆者深沉地咳了兩聲,然后,語重心長地對這個男生說,也是在對全班學生說:“我們學習英語不僅僅是學習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文明用語,你這樣的語句我非但不贊同,而且極其反對,我們說話和做事要經過大腦的思考,絕不能信口開河。說話之前,我們首先要想一想,對別人是否有影響,是否傷害別人,如果你說的話對他人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也就說明了你自身的素養(yǎng)是不夠高的。從另一方面來說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的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才能受人尊重。沒有人不喜歡和有知識和有品行的人交流?!蓖瑢W們都贊同這樣的說話,安靜了下來,筆者內心感到很滿意。因為在這不經意間,筆者用語重心長的方式獲得了學生的認可,使得整個課堂能夠更加豐富多彩。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開始慢慢接受這樣的方式教學,從而讓增加的道德品行得以提升。
四、將日常英語口語交流融入德育
在初中英語教程中,德育思想和內容始終在貫穿其中,教師應該將實際和理論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反復認識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記得有一天是晴朗的白天,但是在教室內的燈光卻一直亮著。教師就用英語說:現在日光燈還在亮著,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于是在黑板上寫出了To save the energy(節(jié)約能量),然后說:我們應該盡量節(jié)約能量。有時我們需要電使我們的教室明亮,但不是今天。雖然是簡短的話語,但結合實際生活例子來進行德育教育非常難得可貴。所以在日常的課程中,更應該注入類似的例子來將德育融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再通過英語教師的英文講解來提高學生對德育的理解。一方面學生得到了英語應用能力,另一方德育方面也得到提升。其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諺語,格言等:有些英語諺語和格言也很有德育因素。如:不勞則無獲(No pains,no gains),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An idle youth,a needy age.)等等。假如說能夠將諺語和英語教學結合起來,既可以學習諺語知識,又能掌握英語技巧,這也是德育的體現之一?;蛘哒f學習英語單詞時,要充分結合實際生活,不能單靠死記硬背,在教學時可以將單詞意思通過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來闡述,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掌握詞匯,又能讓學生記憶深刻。比如“pollution”這個單詞,可以通過圖片形式來表現污染這個詞匯,進而使學生明白環(huán)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嚴格要求自己,擯棄陋習,提高素質。與此同時,學生的保護環(huán)境能力得到提升,更喚起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培養(yǎng)了正確的道德情感。
十年樹人,百年樹木。道德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并不能短時間來完成,而且人格的培養(yǎng)過程是很漫長的。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品行,才能真正將德育融入到實際教學中,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英語,從而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作者單位:浙江省仙居縣第二中學 31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