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
摘要:微課應用教學順應了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微課開發(fā)和應用在中職語文學科教學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通過文獻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以和橋中專為例進行實踐探索,歸納出微課在中職語文學科教學中的作用,微課開發(fā)和應用的原則、策略及應用模式。
關鍵詞:中職語文;微課開發(fā);微課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7/08C-0047-04
進入21世紀以來,以移動通信、互聯(lián)網(wǎng)、物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已是必然之勢。尤其近幾年,微博、微信、微云等以“微”為標簽的“微文化”方興未艾,云儲存、云計算、云空間等以“云”為特點的“云時代”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教育從來都是緊跟時代的步伐,在“云時代”“微時代”,我們教育者進行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已是時不我待。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育教學的理念、方式、手段等都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而這一場變革的核心則是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育大都強調教師為中心,而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學方式逐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微課作為一種學習者喜歡并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泛在學習的學習資源,正成為時下流行的“翻轉課堂”的必要學習資源。
雖然微課的發(fā)展歷程不短,然而微課畢竟是近十年才被人們所熟知的一種教學形式,微課的興起得益于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和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敖虩o定式,學無定法。”我國的微課發(fā)展既可以吸收外國的先進研究成果,也可以結合我國自身的教育特點,洋為中用,開拓出適合自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微課新形式。因此,中職語文微課的開發(fā)與應用是符合時代需求的,是適應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趨勢的。
筆者從厘清微課定義入手,對宜興地區(qū)中職語文微課需求進行了分析,并通過開發(fā)中職語文微課資源、分層設計語文微課設計方案、建模分析微課資源應用效果,從而構建自主課堂、生動課堂、高效課堂,探索一條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提高實際語文課堂效果的“微課開發(fā)和應用”之路。
一、中職語文學科教學應用微課的作用分析
微課教學的出現(xiàn)順應了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支持下,微課開發(fā)和應用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筆者認為微課在中職語文學科教學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解決了中職語文教學中部分實際問題
目前,中職語文學科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和學生聽講為主。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如果教師講授占大部分時間,學生聽得累,效率不高;如果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課文學透,但是教學進度跟不上,而且對于重要的知識點,時間一久就忘記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課已經(jīng)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載體,將來會更多地應用于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一方面,中職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在課堂上教師也需要一些短小精悍的微課進行講解或演示。與一般冗長的教學視頻不同,微課是圍繞某一知識點來展開的短小視頻,它本身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因此,微課是適宜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另一方面,中職生在課堂教學中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微課的充分運用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現(xiàn)在許多中職學校都開通了校園WIFI,方便學生隨時使用手機,這更為我們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采用微課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以“短小精悍”著稱的微課學習資源可以像一個隨叫隨到的小老師,在學生預習時,可以打開微課梳理知識,重難點事先輕松了解,當學生遇到問題時,也只需要打開微課,并可反復觀看,利于鞏固掌握。
(二)豐富了中職語文教學的資源和手段
微視頻課程資源可作為信息化教學的內容資源、翻轉課堂的教學資源、個體差異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的支持性資源等,為學生提供易用、易得、實用的學習資源,為教師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輔助資源,為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新運用提供有力支持。盡管中職學校微課的開發(fā)和應用起步較晚,部分教師對微課知識了解偏少,微課開發(fā)和應用能力不高,但大家對微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相當有興趣。所以,中職學校要不斷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教師微課開發(fā)制作能力,還要積極倡導教師開發(fā)使用微課,尤其要通過校級層面來以賽促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師的微課應用水平,從而不斷豐富中職語文教學的資源和手段。
(三)改變了中職語文教與學的方式
微課的開發(fā)和應用改變了中職語文的教學方式。于教師而言,促進了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以及教學角色的轉換。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而微課的出現(xiàn)促使課堂向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轉變;教師的角色由原來的演員向導演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而是課前的資源整合者、課中的活動組織者、課后的效果檢測者。于教學內容而言,教學內容在課前就經(jīng)過微課進行傳遞,課中是對教學內容的吸收和內化。于教學手段而言,微課更多地融入了信息化手段,構建了生動的、立體的語文課堂。于教學效果而言,優(yōu)化了語文教學活動,提升了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提高了語文教學成效。
同時,微課的開發(fā)以學生學習需求為前提,確定獨立的教學目標,預設指向的教學內容,融合豐富的教學資源,采用多樣的教學樣式,依托多元的教學情境,教授學生知識學習的重點、難點,指導學生實踐活動的要點、方法。用于課前,解決課堂教學的“先學”問題,改變學習方式;用于課中,是以先期充足的資料視頻解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提高學習效率;用于課后,是補充語文學習資源,方便學生查漏補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但是,微課不是課堂教學的替代品,它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服務的,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它轉變了教學方式,豐富了語文課程體系。
二、中職語文學科微課開發(fā)原則
教師開始學習微課程制作的時候,應轉變教學理念,掌握信息時代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1]在這個轉變過程中,筆者結合近幾年的語文學科微課開發(fā)和應用實踐,覺得要遵循如下原則。
一是創(chuàng)意領先原則。微課設計要有好的教學策略或創(chuàng)意。設計和應用微課站在學生的角度就是以好的策略或創(chuàng)意解決中職語文學科教學中的重難點。首先要精選微課的內容,設計教學方法,然后圍繞微課設計進行材料的準備、文字的組織等等。
二是學生為本原則。微課設計的最大意義是支持學生學習或促進學生的學習。[2]微課設計不是用來幫助教師如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而是用來支持學生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教師通過微課設計聯(lián)手完成課堂教學問題,促進學生提升學習效果。
三是兩結合原則。微課設計要基于教材和學情,要熟悉教材和學情。對某一課時的教學,教師必須熟悉教材的整體規(guī)劃、重難點、教學要求,還要根據(jù)平時積累的教學經(jīng)驗,充分研究學情,明確在實際的課堂實踐中,學生的困難點和障礙點在哪里。由于基于教材和學情,充分挖掘課時教學中的難點,準確把握教學難點,找到教學的難點,也就明確了微課的設計思路。[3]
四是規(guī)范化原則。語文老師微課制作水平難以短時間提高,滿負荷的工作狀態(tài)成為制約中職語文微課開發(fā)的瓶頸,與企業(yè)合作或與信息技術老師合作開發(fā)高質量的語文微課成為必然,所以規(guī)范化的腳本設計是關鍵。規(guī)范的腳本設計包含微課系列名稱、微課名稱、知識點來源、基礎知識、教學類型、適用對象、設計思路、教學過程、技術支撐這幾個部分,其中教學過程又細分為教學環(huán)節(jié)、內容、畫面、時間。其中內容部分要流暢,完整呈現(xiàn)整節(jié)課的教學語言,畫面要將所有用到的素材匯集在PPT內,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設計好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這樣規(guī)范的腳本才便于制作人員按照腳本實現(xiàn)預期的微課效果。
三、中職語文學科微課開發(fā)策略
中職語文微課開發(fā)要理念先行,形成系列。開發(fā)流程要細化,做到腳本設計規(guī)范。制作要精美,作品要體現(xiàn)語文味。在微課設計環(huán)節(jié)上更要注重開發(fā)策略,筆者認為可在導入設計、案例選擇、文化意境三方面采用以下策略。
(一)微課導入設計策略
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經(jīng)過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微課,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能繪聲繪影地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其中簡短的30秒的導入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經(jīng)過實踐,筆者認為導入的設計大致有三種:開門見山法——直接表達學習內容和要點;起興鋪陳法——搜集大量資源用合理的信息化手段呈現(xiàn),闡明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問題引導法——以某個故事引出某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進入學習。當然也可以綜合運用。以上三種可以大致概括為影片剪輯策略和場景再現(xiàn)策略。
(二)微課案例選擇策略
依據(jù)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模仿在語言習得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微課設計中案例的選擇尤為重要,案例講解的技巧要精心設計,充分利用微課短小精悍的特點突出重點、難點、熱點。選擇的策略就是要指向教學的關鍵處、學生的薄弱點、考試的熱點處。如:口語與交際關于講解技巧學生最難掌握的就是“突出講解對象的主要特征,體現(xiàn)一定的說明順序”,這是說好“講解”的關鍵方法,也是考試時的考核點。因此,筆者在設計這一課時,選擇了“講解一次實訓過程”作為案例進行講解示范。在講解中采用總分結構,先總講實訓過程的要領,再分步解說。分步解說時又按照工作順序和空間順序。這樣的案例設計既貼合學生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又扣住教學重難點,充分體現(xiàn)講解的要領“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
(三)文化意境設計策略
目前的語文課堂大多是“一解題、二字詞、三段落、四總結”之類的教學方式,希望學生在考試中依葫蘆畫瓢、匯聚答案、提高分數(shù),至于文本的涵詠、情境的體悟都省略了。語文微課開發(fā)就是要糾正這些弊端,充分利用音樂、圖片、影片等資源將文字轉化成可觀可感可悟的情境化課堂,讓學生入文入情入境。同時,微課與一般的教材是不同的,教材是顯性知識,而且是固化的,而微課有了教師的講解,除了有顯性知識以外,還有隱性知識。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施教者的情緒、愛好、興趣、激情、信念等情感價值觀的東西,最終都通過教師的聲音、動作、體態(tài)呈現(xiàn)出來。融合了與文本內容一致的音樂、圖片、影片,再加上老師的聲情并茂的解說,讓語文微課形象起來、生動起來,充滿語文味。
四、中職語文學科微課課堂教學中應用模式
中職語文微課應用中有用于輔助性教學和自主性學習兩種模式。筆者認為,進入課堂輔助教學可以通過“觀賞微課——思考微課——理解深化——模仿運用”四步進行,提高課堂效率;用于自主性學習可以通過建設專題網(wǎng)站、學習平臺、云班課程等實現(xiàn)在線學習、泛在學習。
(一)用于輔助性教學
微課,可以作為輔助課堂教學或者促進課堂教學而設計。由于微課情境性強、短小精悍,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傳遞較多的信息,一旦用于語文課堂,便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微課可在課堂導入部分出現(xiàn),以微課作為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微課中呈現(xiàn)出來的知識點和相關問題;微課也可在教學重點、難點突破的環(huán)節(jié)使用,充分利用微課“微而不小”的特點,讓教學難點迎刃而解。例如在教授《討論》這一課時,關于專題討論的定義枯燥,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無非就是圈點畫,學生記憶不深刻,這時候出現(xiàn)一組動畫形式的微課,學生立馬精神振奮,且掌握知識點的效率明顯提高。
(二)用于自主性學習
“微課”的誕生始于“一分鐘”學會的理念,是基于學習者自主學習而設計的,如口語交際系列微課用于自主性學習的模式更為顯性。目前用于微課自主性學習的平臺有很多:可以建設一個口語教學專題網(wǎng)站,可以依托“云班”課按需發(fā)送給班課中的學員,可以上傳至學校的學習平臺,可以直接通過QQ布置作業(yè),可以通過微信發(fā)布任務……教師可以通過平臺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也可以通過微課的點擊觀看解決教學的重難點;學生可以自主確定學習次數(shù),反復觀看,自主檢測,真正實現(xiàn)“翻轉課堂”。
完整的一節(jié)微課資源包含微教案、微視頻、微練習、微反饋等。但目前中職學校教學平臺上的微課多是以參加比賽為目的制作的,還是碎片化的教學資源,沒有形成具有系統(tǒng)性的教學資源庫,而且沒有相關的教案、練習。討論交流的板塊互動甚少。所以中職語文微課的開發(fā)和應用不僅僅是資源不足,而且?guī)熒慕虒W觀念也亟需轉變。同時,囿于信息技術水平和滿負荷工作的實際,在制作微課的時候每位老師都要花費至少5個小時,制作三遍以上才較為滿意,這樣對教師來說,微課的開發(fā)成為了一個負擔,更不想再費心思把它應用到日常教學中去。筆者認為,中職語文學科教師在微課的開發(fā)和應用中應重點放在設計微課和制作微課腳本上,繼續(xù)貫徹針對性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構建系列化、專題化的中職語文微課資源,而具體制作的工作則交給技術人員負責,以利于微課的開發(fā)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董俊平.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設計制作[J].科學導報,2015(17).
[2]張一山.高中語文微課設計的四種理念[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4(12).
[3]王剛.淺析翻轉課堂在日常教學中的開展[J].數(shù)字化用戶,2014(24).
責任編輯:陳向陽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teaching is in line with the law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which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With the suppor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has a strong vitality and broad prospects. Taking Yixing Heqiao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ole of the micro-lecture in Chinese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s,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 mode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case study and other method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micro-lecture development; micro-lecture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