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磊
摘 要:本論文探討了中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如何有效地進行小組活動的開展,如何避免那些看似熱鬧實則低效的小組活動。
關鍵詞:中學英語 小組活動 真正合作
你曾經見過這樣的局面嗎?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上,有的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后,便讓同桌或前后桌的學生組成合作小組,展開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不指導學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關注學生在小組內的參與程度和活動表現。相反,有的教師將這看作是自己的“課間休息”,或釋放一下自己緊張的情緒,或毫無目的地來回走動于課桌間,或趁機翻看自己的教案資料,為下半節(jié)課做更充分的準備……
再來看此時的小組活動,表面上看似熱熱鬧鬧,截然不同于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稍加觀察,便能發(fā)現,其實小組內的學習效率非常低下: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甚至組員不明確導致無法開展合作學習;有的小組因組員不服從組長而爭吵不休;有的小組聊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有的小組更是有點打打鬧鬧,更普遍的情況是,明明需要用英語交流合作,卻滿口的中文甚至是方言。如此種種,合作學習成了一種裝飾,很難說合作學習起到了互幫互學、相互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的良好效果。
這樣的“合作”只是為了合作而合作,只能是徒有虛名,徒勞無功,小組的“樹”上不可能結出合作的“果”來!
凡是對英語教學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通常我們編組的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從理論上說,這既有利于組員間的取長補短,又便于小組間展開公平的競賽。但從小組學習的實際情況來看,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因為組員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這往往導致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產生自卑感,自暴自棄,對小組合作采取消極甚至是抵制的態(tài)度。那如何使小組更具有凝聚力,使小組成員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呢?“小組依賴”的管理方式就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即集體能否受到獎勵,取決于每個組員的行為而不是個別核心人物的表現。這樣,學生們會感到自己及小組內任何一名成員(不管他是優(yōu)秀的還是落后的)的參與,對整個小組獲得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表現會影響其他組員的成績,而其他組員的表現也會對自己的成績產生影響時,會產生強烈的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會以更負責的態(tài)度積極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來。這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相互依賴的方式,有效地矯正了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促進了孩子彼此鼓勵,相互監(jiān)督,共同進步!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操作中,各小組為了爭取優(yōu)異的成績,往往會讓那些表達能力與表現欲望強的成員來充當中心發(fā)言人,負責解決疑難問題,匯報學習成果。這種合作學習長時間實施的結果是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表現為不參與,甚至是游離于小組學習之外,變成了袖手旁觀的看客和陪客。其實我們教師可以采取“輪流主持”,取消小組組長及中心發(fā)言人的終身制,定期輪換與臨時抽號相結合,使每位成員都能過把癮,都能亮次相,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讓小組內每一位成員積極主動參與。這樣,人人都有可能作為“中流砥柱”來代表集體展示小組風采。
練單詞和句型時,可以把全班同學分成四人一組或六人一組,先讓他們練一練要操練的單詞。如交通工具類的詞匯,每人代表一個單詞,第一個人按節(jié)拍說:bus,bus,bus,bike,代表bike的人接著說:bike,bike,bike,train,代表train的學生也接下去說其他的交通工具,依次類推;在操練句型Do you have……?時,六人小組準備一套單詞卡將順序打亂,并讓一個學生抽去一張,然后另外一個學生就得推測出被抽去的那一張卡片是什么,并用Do you have……?這一句型向別人證實是否是這張卡片。
像這種因課制宜組成的動態(tài)小組,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合作興趣,促進交流的多向互動,更能為他們提供新的合作環(huán)境與合作伙伴,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當然,各成員在各方面的能力長短不一、參差不齊,這往往導致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許多競賽項目中被同伴嫌棄,自己也常常會表現出自暴自棄的現象,不能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當然更稱不上與其他組員團結合作。我們教師應該改變一下競爭方式,即在進行各個項目的競賽時,將各組按能力強弱依次編號,相同編號的同學也開展競賽。這樣,即使你在合作組中能力是最弱的,也有可能為小組爭分;同樣,哪怕你在合作組中的成績是最優(yōu)秀的,也有可能失分。所以優(yōu)等生不必沾沾自喜,差等生亦無需悲觀失望,因為合理編號,令誰都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人人都有信心也有可能摘取勝利的果實。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能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在實踐中共同探討,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方式。只要我們采用合理適當的合作方式,小組學習定能取得良好的實效,我們的英語課堂學習的效率也將得到切實的提高,小組的“樹”上也定能結出合作的“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