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敏
高三的學習生活是緊張而且充滿壓力的,而高三英語復習課堂模式大多是老師在臺上孜孜不倦地梳理高一至高二所學的基礎(chǔ)知識或者是每次考試后講評試卷,令人枯燥煩悶。高三英語復習至關(guān)重要,在短短的一年里,考生要系統(tǒng)地復習鞏固初高中所學的基礎(chǔ)知識,強化語言運用能力,時間十分緊迫。如何讓高三的英語課堂充滿生機活力,讓考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讓復習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摸索,我總結(jié)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設(shè)計多樣化的課堂活動,變復習課為學生展示自信的舞臺
沒有了上新課時的新鮮內(nèi)容,成績不錯的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更不用說那些對英語缺乏興趣的學生了。因此,高三教師必須花心思設(shè)計出新穎和多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機會。達到課堂效益的最大化。筆者采取的措施是,提前分給各小組不同任務(wù),每小組負責總結(jié)單元復習要點。小組成員內(nèi)部明確分工,有人負責搜集資料,有人負責板書等,然后負責講解的成員帶領(lǐng)其他同學復習。最后,由其他小組進行打分和評價。實施過程中,每組都精心準備,暗中較勁,努力比上一個小組更好,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這樣,每節(jié)復習課都成了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良好的氛圍彰顯出課堂的活力。
此外,閱讀課,教師可以將每一段的閱讀任務(wù)分配到各個小組,然后教師對每個小組提出形式不同的問題。這樣既節(jié)約閱讀時間,又增強了小組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詞匯復習時,我采用“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策略,讓學生通過競賽方式盡可能多地羅列相關(guān)的詞匯。例如,請同學列舉“一……就……”的多種英語表達:hardly...when, scarcely...when, no sooner...than, the moment, the minute, instantly, immediately,相互進行句子轉(zhuǎn)換。這樣,學生既可以熟練掌握“一 ……就……”的多種英語表達,也自然運用了倒裝句的形式。實踐證明,學生非常感興趣,不善于開口的學生也不得不講英語了,復習過程扣人心弦,效果明顯。
二、延伸教材內(nèi)容,讓英語課成為學生了解社會和文化的窗戶
高中的單元話題與社會、文化、生活、科技息息相關(guān),但僅僅重復課文內(nèi)容會讓學生厭煩,所以教師可以延伸教材,搜集與單元話題有關(guān)的視頻、音頻資料或時事新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Book 1 Unit 4 Earthquakes時,課前可結(jié)合課本熱身Warming Up先觀看一個關(guān)于1976年中國河北唐山地震和1906年美國舊金山地震的視頻,視頻震撼人心,令人牽掛。接著以語法填空的形式,展示China Daily上刊登的關(guān)于四川九寨溝地震和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地震的新聞。對這種與時俱進的文章,學生很感興趣。與課文話題相關(guān)的文章,往往能復現(xiàn)該單元的詞匯、語法、短語和句型,大大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讓課文內(nèi)容動起來,讓學生腦海中有文字,也有聲像
高中課文內(nèi)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然而僅僅是文字材料并不能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要設(shè)置豐富的情境,讓學生有感官上的體驗,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詞匯、短語和句型。比如在復習Book 3 Unit1 Festivals的時候,學生僅從課文文字內(nèi)容中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各種節(jié)日,還不足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其中的精彩句子也如蜻蜓點水,一晃而過,沒有深深地印在腦海。因此在講到“The country, covered with cherry tree flowers, looks as if it is covered with pink snow.”的時候,我先讓觀看日本櫻花節(jié)的一個視頻,該視頻畫面唯美,背景音樂是日本有名的民歌《櫻花》。看到畫面上燦爛如云霞的櫻花節(jié)景色后,學生更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接下來教師再講解這個句型,學生的記憶就更深刻了。而我也常用與單元有關(guān)的課外篇章來設(shè)置語法填空和短文改錯,讓學生在情境中練習高考題型。就這一單元,我同樣設(shè)置了有關(guān)櫻花節(jié)的文章,讓學生進行語法填空,其中也會巧妙與要復習的詞匯、短語或句型相結(jié)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腦海中帶著美麗的畫面去做一篇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有關(guān)的文章,心情愉悅,效果不言而喻。
四、用故事復習語法,讓語法復習課不再沉悶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語法課經(jīng)常都是老師講授語法點、句子和句型,然后舉一些例句讓學生體會,并操練一些題目,形式非常單調(diào)。因此,在語法教學中可采用情境教學法,將語法知識融入故事情景之中,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語法,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復習非謂語動詞的時候,我結(jié)合了中國的三個民間傳說:大鬧天宮、梁祝、白蛇傳。在復習不定式的用法時,我采用了大鬧天宮的故事,先以故事挖空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填出所給動詞的正確形式,然后再逐一復習不定式的各項功能。如提問學生“Whats Monkey Kings job on the heaven?”“His job was to look after horses./To look after horses was his job.”引出了不定式做主語和表語的用法。從故事中的句子“The Emperor was very angry to hear Monkeys deeds.”引出不定式作原因狀語的用法。又從“So he ordered Li Qing and Ne Zha to capture Monkey King, but failed to defeat him.”引出不定式作賓語和賓補的用法。用故事復習語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使學生理解更透徹。
五、在復習中滲透有效學習策略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大膽創(chuàng)新,還要對學生加強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師可以介紹以下記憶方法:循環(huán)記憶、歸納記憶、對比記憶、構(gòu)詞記憶等。高三學生在英語科方面更傾向于做題,而不愿動筆練習英語寫作,對此,我從本班作業(yè)挑出兩篇最好的作文,作為范文抄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上課時,全班同學分組討論兩份作文好在哪里,并與自己的同題作文相比較,進行反思。我每次挑選不同學生的作文,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很大,同時班級整體寫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高三復習的課堂形式多種多樣,英語教學資源也無處不在。英語教師應密切關(guān)注時事和科技發(fā)展,利用網(wǎng)絡(luò)、媒體、影視、小說和其它文藝作品,多途徑、多角度拓展課文內(nèi)容,不再是機械地記憶單詞、短語和句子,不再是無休止地練習內(nèi)容呆板的閱讀和寫作。教師要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認真總結(jié)復習方法,讓復習課不再是“枯燥”的代名詞,而是知識與樂趣的結(jié)合。
責任編輯 蔣小青